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让中国画给与当代世界新的启示(组图)

让中国画给与当代世界新的启示(组图)

2021-12-09 10:44 文章来源:新浪  作者:于芷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海印梵钟”展览现场-北京画院

“山中何所有”展览现场——798艺术区空间站画廊

让中国画给与当代世界新的启示并惠及观众

中国画,山水听起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车马很慢的农耕时代。在这样一个被速度,电子信息和声光电充斥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很远了。那么中国绘画的传统表现范式的意义何在,生存和延续的意义何在。现代人还去像古人一样画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其实林海钟的这两个展览都在试图解答上面的问题,让中国画给与当代世界新的启示并惠及观众。这是一个充满喧嚣的年代,一个为消费和技术进步驱动的赛博数码时代,同时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始料未及的问题: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人类与自然。正如林海钟解读灵隐寺济公殿壁画构思时提到早在唐朝绘画达到富丽堂皇的“金碧”高点后,人们也开始对绚丽的色彩进行了反思,眼花缭乱的色彩的确让人产生炫目不安的感觉。老子《道德经》中“五色令人目盲”,道出其中的真谛。

宋以来山水画作为中国画最高水平的代表是修身体道的媒介,超越绘画本体和艺术层面,士大夫和文人作为主要参与者志于道游于艺。中国绘画的深意,从来都没有停留在表象。尤其是山水画,是中国人以画问道的媒介。从某种意义上讲,背后的意义甚至大于绘画本身。在林海钟看来并不是时代变了所有的东西都会变。当今时代过于站在传统的反面标榜前卫和张扬个性。然而放眼在历史的长河里,在时代中作为个人能参悟到一个高的境界比时代性和个性更重要。相反现在对于很多学艺术的人来讲,所谓“时代性”反而成为束缚,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艺术是以境界为本质,这个境界是参悟到达的程度。画画也是一种悟。画山水画就是一种体悟大道的心境。作为艺术家通过绘画本身,历史和现代互相参照通过绘画可以穿越古今,中外,东西方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审美的高度,思想是统一的,经典的让我们得到净化。正如张大千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东西方绘画在普通,一般的可以区分,到最高境界没有分别。”

林海钟在“山中何所有”的研讨会上就曾提到钱穆先生说三百年之内的书是不能看的。能流传下的古书是历经千百年检阅的,最后大家觉得好的,那一定是好书。现代书太多了,对于人生来讲,从百分之九十几的错误里面要去找到那个百分之五,很不合算。在林海钟眼里书是要慎读的。通过研究和学习林海钟得到了“原来我们老祖宗如此之辉煌”的自豪感。决定做一个坚守传统的人。”传统不是“陈旧”的代名词,不好的自然会被时间淘汰。尤其在这个咨讯传播超级发达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更容易被看到。同时发现“西方的东西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其实回望百多年来由排斥到崇洋再到客观地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直到今天中国凭借本民族自身的力量发展到更多的人有机会,有眼界做到东西方互相参照时,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有同感了。

如果我们有幸阅读林海钟的博士毕业论文,在作者的旁征博引中畅游,就会发现,历来对于画的评判和中国人做人的标准是完全相通的。绘画中推崇的古意是我国先民的美德。像孔子说的“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所谓“大智若愚而不愚”与品画中的“大巧若拙”,同出一辙。人生的淳朴敦厚,和山水自然之美融合呼应,以笔墨为载体也就是“以画体道”的画道了。

“古意”是评画的核心,也是画家的追求。然而什么是“古意”是古人胸中的真善美。绘画的功能在于成教化,助人伦。即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所以画的标准就是人的标准。

“平淡天真,不装巧趣,皆得天真”

“丰厚,浑圆,着意在大处”

“雄浑古朴,外刚内朴”;“温柔敦厚,外柔内刚”

这些对于画的品评无一不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追求。对于林海钟来讲中国画是链接古代智慧的媒介。是关照心性的修为。能流传下来的传统是很鲜活的,也是先进的。就像宋元绘画已经造就了中国绘画的最高峰。现代人以过于理性感悟世界的思维模式,在生活方式和认知上妨碍了我们和祖先沟通,和汲取古人思想精华的能力。林海钟把中国画当作“载道“的工具,通过绘画参禅,体悟生命的本质。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