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刘玉来:透过梅兰芳解析齐白石(图)

刘玉来:透过梅兰芳解析齐白石(图)

2022-02-13 11:25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刘玉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chulikbifgmmc7gmiy.png

chuliowxkd6oczggej.png

刘玉来作品

1919年齐白石第三次来到北京,这次他是下了决心要在北京定居的,此时正是京剧名旦梅兰芳当红的年代。此时的梅兰芳在技艺上不断翻新,可谓是蒸蒸日上。围绕在他身边有一群钟情京剧,学问渊博,对诗书画有高深造诣的文人墨客。这些文化精英无异于今日的团队一般簇拥在梅兰芳的周围,经常观摩梅兰芳演出,提供各种信息并品评得失。如此为梅兰芳提高表演艺术,在梨园界赢得头筹出谋划策。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帮衬,梅兰芳的综合素质就不可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演艺水平也不可能登峰造极成为四大名旦之冠。在这众多文人墨客中,齐白石也曾名列其中,并为梅兰芳所称道。

一、成为梅兰芳老师的过程

旧时的京剧演员出名都比较早,梅兰芳也是如此。梅兰芳1894年生人,1919年时梅兰芳二十五六,已是才艺双绝,名列京剧界榜首,成为当红大青衣了。这一年齐白石来北京不久,经朋友们口传梅兰芳知道了画家齐白石。那时齐白石在北京还没打开门路,少有人知道他。而要打开门路就必须被当时的主流文艺界认知。应该是被哪位热心人把齐白石介绍给了梅兰芳,于是梅兰芳主动给齐白石写了信,内容是请齐白石给自己画张梅花图,落款是畹华。随即齐白石便给梅兰芳画了张梅花图。因为当时齐白石对梅兰芳并不熟识,怎么落款呢?就是这个问题确实让齐白石动了一番脑筋。白石老人在日记中是这样说的:”二十七日,伯任来。余曾为梅兰芳画梅一幅,其款称“畹华”,下余识为何称呼?有林人欲余称为“畹华仁弟”了事。今日伯任言及此事,朱九还所言称“畹华供奉”最雅。盖此伶为前清内庭供奉之人也。”看来最后还是听了这个叫伯任的话,以'畹华供奉'落了款。从此事可看出,这时齐白石与梅兰芳应该是第一次通过信笺绘画的往来,但正是这次信画往来,遂为他们后来的交往打开了通道。

就在齐白石为梅兰芳画了梅花图之后,梅兰芳继而又请齐白石来作画,说是为了一个梨园新馆落成。于是齐白石又画了幅荷花图。齐白石在落款中也有所记述:”畹华既请白石山民绘此,甚喜之。因梨园新馆落成,举以为赠,并属复题记。时乙丑夏四月望。”从“甚喜之”可看出,这是齐白石喜欢参加的活动;从“举以为赠”可看出这是义举,没有报酬;从“并属复题记”可看出梅兰芳是通过让齐白石赠画达到替齐白石宣传的目的。这件事正反应出齐白石打算在北京常住时内心的想法,即与当红艺术界打成一片,以达到自我宣传的目的。而这种心情也被梅兰芳所领悟了。当然,这其中或许有两方都熟悉的人在帮助穿针引线。

梅兰芳在1919年二十五岁,这个年龄正处于艺术发展急剧上升期。虽然在传统技艺上他已经造诣颇深了,但要在梨园行取得更大发展,就必须在文化艺术上继续广泛的学习深造。为此在艺术界的朋友罗瘿公的建议下,梅兰芳遂有了学习绘画的念头。有记载云,齐白石和梅兰芳最初接触在1919年。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里谈道:''我虽然早就认识白石先生,但跟他学画却在一九二o年的秋天。''从此可见,至少在1919年七月左右二人就互相慕名了。齐白石说二人初见”就在那一年(1919年)的下半年。记得是九月初的一天,齐如山约我同去的。”

齐白石当时是被梅兰芳所约前往的。此次梅兰芳请白石老人来家的目的是向他学习草虫画法的。二人一见面客气几句便马上进入正题。梅兰芳说:''我喜欢您的草虫、游鱼、虾米就像活的一样,但比活的更美,今天要请您画给我看,我要学您下笔的方法,我来替您磨墨。''齐白石回答的也很直截了当:''我给你画草虫,你回头唱一段给我听就行了。''齐白石为什么以交换的方式作答?须知齐白石是以卖画为生的!如果白画没有报酬怎么度日?不过,这样说却并不关乎交易,而是为了瞬间拉近彼此的距离。梅兰芳当然明白,于是爽快的说:''那现成,一会儿我的琴师来了,我准唱。''二人一拍即合。于是梅兰芳边和白石老人谈话边磨墨,待墨浓后,梅兰芳找出一张纸,裁成几开册页铺在白石老人面前。梅兰芳记述了画时的情景:''那一天齐老师给我画了几开册页,草虫鱼虾都有,在落笔的时候,还把一些心得和窍门讲给我听,我很得到益处。''齐白石就是这么的简单实在真实。等到琴师来了,梅兰芳立即唱了一段《刺汤》,齐白石听完了点头说:'你把雪艳娘满腔怨愤的心情唱出来了'。”''第二天,白石先生寄来两首诗送给我,是用画纸亲笔写的,诗是记事的性质,令人感动:一、飞尘十丈暗燕京 ,缀玉轩中气独清。难得善才看作画,殷勤磨就墨三升。二、西风飕飕袅荒烟,正是京华秋暮天。今日相逢闻此曲,他年君是李龟年。”从他们交往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梅兰芳的记述,感受到他们之间情感的真挚,各自把最好的技艺展现出来,真诚而友好。我们再看齐白石是如何记述这次交往的。

“梅兰芳请齐如山约余缀玉轩闲话,余知兰芳今事如画,往焉。兰芳笑求余画草虫与观。余诺,兰芳欣然磨墨理纸,观余画毕,为歌一曲报之。余虽不知音律,闻其声悲壮凄清,乐极生感,请止之,即别去。明日赠以此诗。”我们从白石老人记述里可以分明的感到,白石老人身上有一种侠义的品质,显示出做事干净利整不拖泥带水的豪爽。这或许就是他多年在外漂泊生活形成的交往习惯。他曾自述道:“八年之间,走遍了半个中国,游览了陕西、北京、江西、广东、广西、江苏等六处有名的山水,沿途经过的省份还不算在内。”有这样经历的白石老人,多年在外与人相处,自谋生路,自然他的处事就会爽快麻利,不能优柔寡断,性格里就会多了些豪气,虽然他的内在本质是讷于言,老诚持重。齐白石和梅兰芳这两个人都是君子一类的人,诚实守信心地善良。我们单从二人这次交往就可看出来他们办事是多么的直来直去,毫无虚与委蛇。用白石老人的话说就是:“世间事贵痛快…岂是拖泥带水作的好的呢!”

不过,梅兰芳正式拜齐白石为师学画却是在几年以后的1925年。白石老人在日记中简单的记述了这件事情:”那年,梅兰芳正式跟我学画草虫,学了不久,他已画得非常生动。”而就在前一年的1924年,齐白石与金城、王梦白等曾齐聚梅兰芳的缀玉轩,联手作画祝贺梅兰芳30岁生日。可见,在齐白石来到北京后,围绕梅兰芳参加了诸多与主流文艺相关的活动。自然,这就必须与许多这方面的人,特别是有一定身份的人打交道。比如带齐白石到梅兰芳家去的齐如山,那是梅兰芳最要好的朋友,京剧界知名理论家。1921年齐如山还特约齐白石去看梅兰芳演戏,之后又到梅兰芳家,应梅兰芳之请画了《石榴图》。当时在场的名角看他画的有姚玉芙、姜妙香等名家,之后又到东安市场戏园看杨小楼的戏。

二、妙笔画出梅家花

在齐白石的作品中色彩绚烂异常扎眼的莫过于花卉了。这是因为他学习了吴昌硕用色的结果。不过他比吴昌硕用色更绚烂更艳丽。白石老人的花卉不惟一些牡丹类的富贵花,更有许多民间常见的平民类的花。这里要说的就是牵牛花。

齐白石画牵牛花经过了两个阶段。最早他画的牵牛花朵都比较小,因为他所见到的牵牛花没有大朵的,一般都和铜钱大小差不多。他在《牵牛花》画中的题款是这样说的:”牵牛花最大为梅郎家最多。余从来画此花,大不过大观(官)钱大。自看过梅家,画此大花犹以为小也。”看来这幅画中的牵牛花是看过梅兰芳家的牵牛花之后所画,是大朵的可能了。而在此之前画的应该是大小如官钱,没有大如碗的。在他没见过大朵的牵牛花之前,本着和现实贴近的原则,必然要和实际的大小一样才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所以自然是小朵的。我们在上一节中谈到,1920年齐白石应梅兰芳之约,来到了梅家缀玉轩。那里我们重点谈的是齐白石教梅兰芳画画,没有谈及别的。其实,在梅兰芳的缀玉轩家养了许多品种的牵牛花。品种大概有一百多,齐白石算是大开了眼界。特别让他打开脑洞的是,竟然有的品种花大如碗。于是从此让他在画牵牛花时另有了一番创作景象。请看他记述在梅家看到众多牵牛花的情景:“他家种了不少的花木,有许多是外间不经见的。光是牵牛花就有百来种样式,有的开着碗般大的花朵,真是见所未见,从此我也画上了此花。”看来,齐白石画大牵牛花是从此年去了梅兰芳家才开始的了。连梅兰芳也这样认为,说齐白石是“在我家里见了一些牵牛花名种才开始画的,所以他的题画诗有'百本牵牛花碗大,三年无梦到梅家'。”不过这里梅兰芳似乎漏掉了一个情节,即请齐白石给自家的牵牛花写真,自己要收藏起来。但齐白石却记住了给他画画这件事。

齐白石从梅兰芳家回来后,不久就开始画牵牛花了。对于梅兰芳也知道大牵牛花的珍贵,请齐白石画这件事,齐白石应该是答应了。于是回来不久就为梅兰芳画了一幅。在这幅《牵牛花》的题款中道:“京华伶界梅兰芳尝种牵牛花百种,其花大者过于碗,曾求余写真藏之。姚华见之以为怪,诽之。兰芳出活本与观,花大过于画本。姚华大惭,以为少所见也。”这么说吧,如果一向走南闯北的齐白石没见过牵牛花有碗大的,那么一般人见过或知道的人也就是小众了。所以当齐白石把碗口大的牵牛花画展示在众人面前并题款道:“百本牵牛花碗大,三年无梦到梅家。”自然会引起一些人的否定,也就不足为怪了。齐白石的画在当时属于另类,和他见解相左的首先就是画界里的画家。看到齐白石把牵牛花画得这么大,画家姚华立即发出了嘲讽,认为这样画没有根据属于胡涂乱抹,是单纯玩弄笔墨。白石老人也不和他争论,特意和他一起到梅家去看花。及至见到了碗大的牵牛花,姚华非常惭愧,只能怪自己少见多怪了,不得不佩服齐白石创作是认真的。

三、齐白石和北京的京剧界

齐白石在北京时不但与一些外来的画家有联系,而且与京剧界名家也不乏一些交往。我们上面谈到的戏曲理论家齐如山,那是梅家的贵客。齐白石在梅兰芳家画《石榴》时在场观看的姜妙香、姚玉芙都是梅兰芳的挚友和京剧界的名角和活跃人士。

我们知道,京剧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剧本和评论,从事这些工作的都是有学识文采又懂戏的文化人。近代曾出现了几位对京剧有突出贡献的文人,除了齐如山再有就是罗瘿公了。四大名旦的程砚秋便是在罗瘿公的帮衬下成名的。在梅兰芳当红之际,程砚秋也正在罗瘿公的帮衬下开始冉冉升起。齐白石当时应该也处于了帮衬之列。1921年三月,”罗瘿公约余往鲜鱼口华园看程艳秋演《奇双会》。艳秋为梅兰芳之徒,真不負一时双美也。”(齐白石日记)罗瘿公当时应该不仅约了齐白石前往捧场的。罗瘿公何许人也?近代诗人、京剧剧作家,康有为弟子。民国时期先后任总统府秘书、国务院参议、礼制馆编纂等职。罗瘿公是著名的诗人,他自然和当时的著名诗人樊樊山,即齐白石的知音相识了。对于清末民初的大诗人樊樊山所推崇的齐白石,他自然会另眼相待的!齐白石的诗由于樊樊山的推崇很受文人学者们的青睐。在文化人群体中有一定的影响。上文齐白石在与梅兰芳交往中,齐白石就曾赠诗给梅兰芳。在牵牛花的题款中的诗也给梅兰芳留下深刻印象。这样看来,诗与齐白石似乎密不可分。齐白石和梅兰芳都记载了一件事,我们这里引一下梅兰芳的记载:”有一天,在有一处堂会上看见白石先生走进来,没人招待他,我迎上去把他搀到前排坐下,大家看见我招呼一位老头子,衣服又穿得那么朴素,不知什么来头,都注意着我们。有人问:'这是谁?'我故意把嗓子提高一点说:'这是名画家齐白石先生,是我的老师。'老先生为这件事又作了一首绝句,题在画上。”齐白石对这件事也有记载。但要比白话叙述更富情感。

“曾见先朝享太平,布衣蔬食动公卿。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诗中'沦落'二字充分写出了被冷落对待的无奈和苦衷。而一个'幸'字就把梅兰芳的价值和对自己知遇之恩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再接着说罗瘿公,罗瘿公也是诗人,但在他眼里齐白石虽是画家,却更是诗人。在《齐白石诗集》里有《得罗瘿公所书扇面,喜成五律一首》。在这首诗中,白石老人写见到老朋友书写的扇面后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除了赞颂老朋友的书法功力,更多的是在为自己此生能得到一位艺林知己而深感欣慰。估计扇面是白石老人求罗瘿公写的。白石老人诗云:”破愁开口笑,喜得故人书。天马无羁勒,惊蛇入草芜。病非碑下死,名岂世间无。一艺餘知己,尘寰德不孤。”

总之,齐白石在北京落户后,以画谋生,就必须在艺术界、政要界、商贾界、教育界疏通好关系,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到自己。因为所谓的书画市场就是在这些领域里。经过他不懈的努力,热心朋友的鼎力相助,终于成就了他煮画养家糊口的夙愿。这就是生活,大师也须遵从这个规律。

2022年2月12日北京艺术研究所刘玉来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