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语】
在这一专题中,除了选发了侯剑华先生的绘画、书法和篆刻外,还有一组摄影作品。这是因为侯剑华是一位特立独行的艺术家。
一、艺术修养融会贯通的综合实力
这种独特,在于注重全面修养下的吸纳和生发,在各种艺术门类齐头并进向前发展又殊途同归,使心路形成扇形放射状的态势。
于是我们看到,他的创作被诗书画印,国油版雕分担着;他的积累被博览群书,精研壮游推挽着;他的趣好被吟诗撰文,摄影联谊裹挟着;还有主持讲演、场面应酬等等……似乎怠慢了哪一项,都十指连心,像割却心头肉那样的令其不舍。
侯剑华带着这种担承的文化之旅,从学童走到军营,从军营又回到地方,从翩翩少年到年过花甲,彰显着知识的力量。也就是得益于知识的力量,当有的人专一而为被形象思维固化为匠人之际,他却以理性的认知从同道中脱颖而出,对各种门类的创作都保持可贵的新鲜感和初心情怀,佳作频出,成为一位在逻辑思辨引领下个性鲜明的学者型艺术大家。
剑华成名较早的是绘画。版画作品参加全国性画展,年画在全国发行,17岁就是省级美协会员了,这在当代中国画家中,也是鲜见的。他的书法作品底蕴深厚,能够熟练掌握十余种书写形式,并能得心应手的即兴挥毫,其娴熟程度足见基本功扎实厚重。他的篆刻取法秦汉,印文精心安排,刀法大胆直率,形成了淳朴古拙的个性特点,应邀为当代许多政要和文化名人治印。而最能展现厚积薄发的艺术灵性的是他的摄影作品,内容含括新闻、军事人物风景、民俗,一幅幅佳构,融汇了经典和时尚,把动感的瞬间化作诗意的永恒。
欣赏他的作品,感受着艺术修养融会贯通的综合实力。
二、走进书海感受文明气息
以上这些观感,都是远观他的作品时的印象,强烈却有些简约而宽泛。当我们走进他的心路历程,串连品读时才发现,一直以为很熟悉的人,却突然感受到了遥远而陌生。
侯剑华一直生活在书的海洋里,还是13岁的时候,就有幸走进母校的图书馆,借读许多中外名著,感受着读书的快乐。直到今天,他已经拥有几万本藏书,每月还要网购五百元钱的新书。在他的读书名单里,除了国学及传世著作外,很大一部分是西方的哲学名著和人物传记。着重对心理学、心灵史中的有关道德、人格、爱情等专著的阅读。写读书笔记是一个好习惯,在辽宁大学读书时,曾和同学们打赌,一口气写出了三千本中外名著的书名、作者和国籍来,而且准确无误。
他还有个习惯,就是走读,108个国家留下了他走读的身影,其中在法国的罗浮宫里就有八天时间,徘徊着、陶醉着,感受文艺复兴时代那强烈的文明气息。他还驻足在国内的各级博物馆里,流连在国宝文物和古代绘画作品的真迹中,研读着一部部呼吸着的史书。
他能驾轻就熟的撰写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词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而这些著述都被他内敛着,处于不被人知的状态中。在他的镜头下,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结点记录生活,常常受到误解,却无悔曾经的记者生涯。
他为人的谦恭,心里的卑微,处世的审慎,交际的低调等,都出于他对知识的敬畏和对德操的坚守。
三、旷世孤独 不计感性输于理智的代价
然而,谦卑的外表下桀骜,才是他文人的真本色。
还是他被调到部队机关的时候,为首长讲话看守扩音机时纠正了首长读错的几处字句,他不认为这种用纸条当场进言有错,坚持拒绝检讨,也不在乎背上“政治不成熟”的包袱而影响了发展。这种“宁死不成熟”的感性人生,一直左右着他的生态。
将心比心,就我这副软骨头,遇着这种阵势,早就认怂了,可剑华却认了死理儿,不认为自己错在哪里。
就是这可贵的“宁死不成熟”,使文人的肝胆,从远古走来,在这里找到了落脚点。也使剑华能够据守着人生的旷世孤独,注入的精神力量。这种孤独,使得他在论战上找不到对手,在交往上缺乏知音,在谈恋爱上,找不到有共同语言的人……
当一个人找不到交流的对象时,只有用迎合以示礼节,以顺从以示敬意,用沉默慰藉心灵,却给人一种虚伪做作的奉迎之感。这种对一个人在文化上的误解,让人情何以堪。
这就是侯剑华的剪影。
知识海洋中,有一个怀才不遇的弄潮儿。
在我们身边,有一位感性输于理智又不计较代价的人。
饱读人生,才能拥有满满的文化自信,这就是重读剑华作品感发出这来自心底的敬意;
勤奋多思、谦恭虚怀却易得误解,这来自于感性人生的必然趋势,这就是走进剑华研究的学术成果。
远观,自以为很熟悉了,近窥,感受到非常陌生——这就是理论家们无法以作品定位的多栖艺术大家,文化学者侯剑华。
李人毅 2022年4月6日
诗书画印文剑影
德艺才情真善美
—— 论军旅书画篆刻摄影家侯剑华的艺术追求
杨仁恺
吾与侯剑华相识有年,知之颇深。记得那还是1984年一个夏日的午后,在部队工作的四川老乡领着一位年轻军官,来到沈阳御花园我居住的寓所。剑华带着他创作的书画和篆刻习作,向我求教。观看所作书画篆刻作品,行笔运刀沉着稳健,非一般临池者所能有此功夫,可以看出剑华的天赋与勤奋。
交谈中,得知剑华是来自国务院命名的“中国画之乡”安徽萧县人。安徽自古物华天宝,地杰人灵。既有神医华佗,又有洪武皇帝朱元璋;既有大学者胡适,亦有徽商胡雪岩;政治领袖更有陈独秀、胡锦涛、李克强……在艺术领域,更是书画名家辈出。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考古学家、西安博物院院长王子云,著名油画家、法兰西艺术院士朱德群、中国画家肖龙士等等,都是萧县籍贯人。
侯剑华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民族艺术熏陶。从小学开蒙就师从李苦禅大师的高足王庆彬、欧阳龙为师,书画基本功扎实。1976年投笔从戎之后,剑华在书法、绘画、篆刻、摄影诸领域,涉猎广泛,刻苦钻研,勤奋不辍,笔耕有成。侯剑华还在当战士的时候,就在1977年春节前出版了年画《柳毅传书》、《草原新曲》,印数高达20多万张。他绘制的中国画,既有工笔重彩,亦有大写意,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画创作,神形兼备,用笔酣畅,浑然天成,寓单纯中可见灵动,寓朴拙中可见天真,艺术感知悟性和笔墨表达功力颇佳。
中国的印章,一般认为是起源于春秋末期。战国时代是印章滥觞时期,实物甚多,后世称之为古玺,亦称战国玺。文字有其独特写法,印风淳朴多趣,布局空灵,文物价值极高。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丞相李斯将战国古文统一为秦之小篆。文字渐驱方正,小篆间参隶法,印章多为凿制。汉代对篆刻艺术的继承发展更是举足轻重。明代以硬度较低的石质印章被广泛采用,金石文字成为文人研究对象,篆刻艺术得以复兴。清代初期形成了徽派篆刻流派,邓石如、赵之谦、黄士陵、齐白石等一批大师,将篆刻艺术推向又一个高峰。
侯剑华自幼酷爱书画篆刻,潜心研习汉印,广泛涉猎秦汉玺印和明清以降之诸家印谱,深得吴昌硕、邓石如、齐白石等名家风神。他以刀向石,锲而不舍,潜心研究篆刻的章法布局、印文精心安排,刀法大胆直率,追求中国传统“计白当黑”的艺术理念,形成了淳朴古拙,大气天然的个性特点。
印者信也,源自上古,记载着千年的文化历史和雅致生活。侯剑华的印章方寸之间,天地宽阔。在篆刻方面,他潜心研习汉印,取法高古,广泛涉猎秦汉玺印和明清以降的诸家印谱,把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的素养与借鉴,运用到研究篆刻的章法布局、印文精心安排,刀法大胆直率,追求中国传统“计白当黑”的艺术理念,形成了淳朴古拙,大气天然的个性特点。阅览侯剑华的几十册篆刻印谱,许多印章的印面大刀阔斧,斩钉截铁,爽快畅达,颇有军人阳刚的英雄之气;刀法干净利落,单刀直冲,刚劲有力,线条显得拙涩朴实,自然老到,令人心旷神怡。侯剑华追求古代印章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其可贵之处是能够做到以貌取神,得意忘形。他通过精心体察古印和前人经验,吸纳以厚重、朴实、苍莽、雄健等为核心追求的美学精神。在篆刻技法方面,建构属于自身的篆刻语言体系,即通过“意取”来“取意”来完成自己的篆刻艺术。他的篆刻作品表现出酣畅淋漓的巨匠意味,大刀阔斧,单刀冲刻,强调印面的形式美和兼容并蓄,使侯剑华的书法篆刻作品在浑朴刚健中,始终渗透着大气磅礴的军人气概和文人气质,并具有一种大美追求而卓然成家。
古拙淳朴,碑帖兼容,是侯剑华的书法篆刻的风神所在。他取历代大家之长,吸收名帖书法精华,兼具中和阳刚之美,形成了自身的风格。他始终坚持以古为师,以自然为师。如果要寻绎古人对侯剑华的熏陶感染而形成的精神品质,这种品质或可称之为“军魂”,那就是由军人的血气方刚、蓄势而发而达致的摄人魂魄的高贵品质。
“锲而不舍,金石为开”。他为诸多社会名流政要、书画名家、文化名人制印千余方,篆刻艺术受到诸多前辈大师的褒扬与欣赏。余曾经为他欣然题字:“出新意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诗书画印文剑影,德艺才情真善美”……
剑华为人正直真诚,纯洁善良,热情如火。作为党报军报的媒体记者,他敢说真话,仗义执言,常怀赤子之心。他用镜头记录真善美,揭露假丑恶。他知书达理,尊师重教,谦和慎独,礼节周全。每逢我有重要的社交活动,就邀请他到现场,他不辞辛苦,精心拍照,记录了许多重要的文化艺术活动,为我和辽宁省博物馆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剑华善于学习,虚心求教。他善解人意,体察冷暖,对我好过翁孙亲情,深得吾心,成为难得的忘年交……
剑华兴趣广泛,藏书万册,博览群书,文学功底丰厚,可谓是才华横溢。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览采风全世界百余个国家,拍摄照片几百万张,并写下了几百万字的游历笔记、艺术感悟和诗词文章。多年来,他虽然不在专业艺术机构工作,却坚持业余创作,笔耕有成,收获颇丰。得知他准备举办《侯剑华书画篆刻摄影艺术展览》,出版《侯剑华艺术大典》画册专集,送来排版大样,余欣然命笔,为之鼓励与慰勉。惟愿剑华后学在艺术之路上,道法自然,观照人生,因境变法,移情入画,写通天尽人之怀,绘大化万象之图,在艺术创作的天地间再谱华章,百尺竿头,日益精进,再创辉煌!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希望剑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艺海索珠,不懈追求,不忘初心,莫负韶华,砥砺前行!
希望剑华精简爱好,集中精力,形成拳头,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新作!
爰缀数语于册前,籍申惆忱云耳,此所至祷,是为序。
岁次丁亥阳春 九秩晋二叟和溪仁恺题耑于沐雨楼中
杨仁恺 国务院文化部书画鉴定五人专家组成员之一
辽宁省人民政府命名“人民鉴赏家”称号
中国书法家协会辽宁省分会副主席
中央美术学院 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辽宁省博物馆终身名誉馆长
新加坡国家文物局艺术顾问
侯剑华艺术简历
侯剑华,字苦铁,号石夫,华艺堂主。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记者、研究员,军旅书画家,摄影家,篆刻家。
1957年3月5日,出生于被国务院文化部命名的国画之乡—— 安徽省萧县龙城镇西关,1976年2月入伍,在内蒙古通辽市铁道兵第九师44团任放映员,成为基层美术骨干,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后被选送出国巡展,并获全军大奖。历任战士、放映员、排长、指导员、报道干事、教导员、美术编辑、特约记者、俱乐部主任、美术师、总编辑、研究员等职。在军旅生涯中,坚持书画、摄影、篆刻和文学艺术创作,先后发表和展出美术、书法、篆刻、摄影、诗词、评论、报告文学、新闻稿件7800余件;参加全军、国家与国际级大型展览640余次,荣获各种奖励280余次,3次光荣立功, 6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艺术简历和艺术作品入选《中国书画名家词典》、《中国当代新闻艺术人才大辞典》、《中国华侨摄影艺术年鉴》。
参与编辑60余部大型书画集和书刊的美术设计与制作。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树为“全军自学成才标兵”,被中央电视台授予“十佳摄影师”,被沈阳市人民政府授予“美术书法摄影十佳”等荣誉称号。
其书法、美术、篆刻和摄影作品曾被雷锋纪念馆、长春电影制片厂、江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吉林敦化张笑天文学纪念馆、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历史展览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2届全运会组委会等机构收藏;还在俄罗斯、韩国、新加坡、柬埔寨、法国、新西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等艺术机构展出,被60余个国家的艺术馆和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飘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