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憩》《绿云》《青花碎》《到处赏春光》……浙江花鸟画名家作品汇集乐清周昌谷艺术馆,最近,吸引不少乐清书画界人士和市民陆续到这里打卡欣赏名家名画。
“画风画峰——浙江花鸟画名家作品展(乐清站)”5月18日在位于乐清市区中心公园里的周昌谷艺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是浙江美术馆的流动美术馆项目应邀到乐清巡展,由浙江美术馆、乐清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共同主办,乐清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周昌谷艺术馆承办,将展至6月底。
为了进一步丰富市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市民文化艺术素养,周昌谷艺术馆与浙江美术馆合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充分利用浙江美术馆馆藏资源,还将分期进行云展览,线上线下互动,展现优秀书画作品,为乐清公众带来一场艺术盛宴。此外,周昌谷的花鸟画也首次亮相,于5月25日开始进行云展览,让更多的人在线品读“昌谷花卉”。
“昌谷花卉”线上品读
周昌谷(1929-1986)出生于乐清大荆,1948 年(19岁)考上杭州国立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留校任教,直至57岁逝世,一直学习、创作、教学、生活在美院。1955年他作的《两个羊羔》 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又获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美术界获得的第一块国际金奖,为祖国为家乡和母校赢得了莫大的荣誉。此后三十余年,他勤勤恳恳致力于中国画教学和创作,默默地贡献了一生。他与李震坚、方增先、顾生岳、宋忠元等为新中国第一代现代中国人物画名家,他们共同开创的“浙派人物画”在全国影响很大,并成功创建了现代中国画人物画的教学新体系。
喜迎“画风画峰——浙江花鸟画名家作品展(乐清站)”,周昌谷艺术馆特地挑选周昌谷先生的花鸟画作品十余件,线上线下互动,举办“昌谷花卉”云展览。还邀请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潘天寿纪念馆原馆长、周昌谷艺术馆学术顾问卢炘对这些作品一一作了书面品读,便于观众了解、观赏和研讨。
“周昌谷以浙派人物画名世,乃写意人物画之代表,其花鸟画与人物画一脉相承,均精于写意。”据卢炘教授介绍,周昌谷的花鸟画从未单独举办过个展。所以,此次“昌谷花卉”云展览亦是昌谷先生首个花卉作品展览。在传统花鸟画的基础上,周昌谷先生妙悟独造,在用笔、用色、章法、意境营造方面大胆创新,个人面貌强烈。其花卉作品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其精神性,言简意浓,耐人寻味。
对于周昌谷的中国画《泼墨茶花》,卢炘教授品读如下:“上世纪七十年代周昌谷开始把精力移向花卉画,不但画梅兰竹菊,也画一些别的花卉。这是一盆山茶花盛开时的写照,由题字可知,作者并非对景写生,而是着眼于技法的创新。皮纸墨韵不如生宣纸好发挥,层次不明显,周昌谷采取泼墨的方法,增加渗化效果,墨中见笔,应该说是挺丰富的,作者戏称‘一团墨画,不足观也’这是一种诙谐式的自嘲。花盆的淡泼墨也很有韵味,有磁器的质感,西画静物写生的感觉通过几点不经意的留白表现得十分自然。”
另一幅中国画作品《留得残荷听雨声》,他品读道:“留得残荷听雨声”是唐代李商隐的名句,后世多少文人为之动情,大凡是秋风秋雨中听此雨声,各有各的情怀思绪。周昌谷先生历经风风雨雨,此时虽然处境已经有所改善,但回顾一生毕竟伤感多于欢乐,那雨声便是一种寄托,对秋声凄苦的表述,但亦不尽其然。此画大雨滂沱,借助宣纸上泼了矾水起的特殊效果,十分传神,雨打风吹如闻其声……
恰逢“六一”儿童节临近,为进一步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艺术馆的文化教育功能,周昌谷艺术馆还将依托自身教育资源特色和优势,在5月29日下午开展“红色星期天:童心飞翔——儿童国画体验”课程,邀请北京逸真画院画家董其钢引领孩子们参观画风画峰——浙江花鸟画名家作品展,走近国画艺术,体验挥洒水墨丹青的乐趣,领悟国画的独特艺术魅力。
周昌谷
周昌谷 中国画 《江南春笋》
70X51cm 70年代
周昌谷 中国画《指画笋梅合景》
74X59cm 1980年
二图品读:
周昌谷艺术馆收藏的昌谷先生二幅《江南春》,一幅水墨,一幅设色,题材均为两颗竹笋几只蘑菇。设色的一幅背景为高雅脱俗的一枝紫芍药,竹笋则淡墨加土黄,调出了竹笋的本色,晕化后浓淡适宜,写形传神,非常逼真,参差起伏又极富节奏感。另一幅水墨画以高洁的梅花相衬,疏影斜横,写意的成分更浓,与之一并装裱成立轴的诗塘题写了一篇12年后的跋文,于是人们才知道这二幅画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1966年9月文革之初昌谷就被打成牛鬼蛇神,关进了“牛”棚。18个月不准回家,1968年3月首次准许回家,这就是12年后跋文所言的那次与妻子王含英的“携妇薄游”。王含英到晚年也曾记得那次登山,采蘑菇烹竹笋味道极美。“新笋怒长”和“蔴菇出土”应该均有内涵,文人爱竹的刚直不折,笋是竹之子,用以自比不算太牵强。蘑菇娇嫩鲜美无比,象征着小生命的诞生。也就是那时的短暂欢愉,十个月后他们的女儿吉诺(周天绛)出生。婚后十年,喜得贵女,这是患难中的喜事、大事,何以能忘?
周昌谷 中国画《泼墨石榴合景》
87X49cm 70年代
品读:
此幅《石榴》题上明代花鸟大家徐渭的诗句以后,自然是一幅青藤诗意画了。一枝两只石榴果,近者大而饱满,远者熟而开裂,皆无人采摘,正应了题句“山深秋老无人在摘,自迸明珠打雀儿。”作者创设此无人境界,寓意不言自明,怀才不遇,感慨万千。此为泼墨精品,水墨淋漓,老辣耐看,笔笔到位,题款位置亦耐人寻味,字款竖而果枝横,两者紧紧结成一体,甚妙。为上世纪70年代之作,诗塘又另题自作石榴诗一首,中有“榴花似火明”似从中唐大诗人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化出,从而为只有黑白两色的水墨画增加了火红的颜色。
中国的花鸟画采用比兴手法由来己久,昌谷先生曾云:“西画追求的是体现,中国画则是追求表现,艺术上追求的就是表现,即把对于主观感受形成的激情表现出来,把对象加以强调或夸张,譬如中国画常说的‘怒气画竹,喜气画兰’。所以写意就是表现。齐白石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表现出来的形象是一种意象,所以我们要走意象和表现的道路,才符合中国绘画艺术的实质与民族特性。”(周昌谷《筑基传统 探索创新》)
周昌谷、潘韵 中国画 《双清》
68X45.8cm 70年代
品读:
周昌谷偶与友人合作书画,此类作品坊间时能觅见。合作画往往由长者、位高者起笔,补笔收笔的后者必须有协调整幅画面的本领,也有学生习作再请老师补正的。此画显然是周昌谷夫人王含英向潘韵老师求画在先,可能是潘韵前来看望昌谷时的即兴之作。
潘韵(1905—1985)原名趣琴,号趣叟,长兴人。上海新华艺专毕业,后为国立艺专与浙江美院教授。1982年兼任浙江省文史馆副馆长。
梅花与水仙皆为文人喜爱的画材,高洁、清灵,毫无俗气,故称“双清”,两位名画家合作其实也是“双清”,所以为此画取名的王含英也意在双关。趣翁(潘韵师)横斜老干出新枝,绽出梅花一朵朵,用浓墨勾勒在上方;昌谷施淡墨顺势将水仙画得挺拔无比,生机勃勃。题款位置使画面“密不通风,疏可走马”。
周昌谷 中国画 《超山雪景》
78.8X45cm 1975年
品读:
《超山雪梅》漫天飞雪,红梅依然孤傲艳放,境界特高。1975年,“四人帮”粉碎前,对于周昌谷来说,尚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之中,虽然自己贫穷、困厄、动辄得咎,然而他依然坦然自得,作品依然十分阳光,他带给读画者愉悦的快感,是健康的幸福感,带给人们的是希望。
这是一幅指画,指画生涩老辣,用以表现梅树老而弥坚,坚强不屈,可谓恰到好处。画面上的题诗:“生花梦笔独崔嵬,墨汁离离贯掌雷。掬起烟云云化雨,淋漓溅舞雪中梅。”诗人用指头画赋予老梅龙枝在飞雪中竟然随之磅礴起舞,无视于严冬寒雪的入侵,由此暗示人格力量的不可战胜,给困境的人以巨大的精神支持。
周昌谷 中国画 《泼墨茶花》
67X49.6cm 1979年
品读:
上世纪七十年代周昌谷开始把精力移向花卉画,不但画梅兰竹菊,也画一些别的花卉。这是一盆山茶花盛开时的写照,由题字可知,作者并非对景写生,而是着眼于技法的创新。皮纸墨韵不如生宣纸好发挥,层次不明显,周昌谷采取泼墨的方法,增加渗化效果,墨中见笔,应该说是挺丰富的,作者戏称“一团墨画,不足观也”这是一种诙谐式的自嘲。花盆的淡泼墨也很有韵味,有磁器的质感,西画静物写生的感觉通过几点不经意的留白表现得十分自然。
周昌谷 中国画 《留得残荷听雨声》
71X71.4cm 70~80年代
品读: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唐代李商隐的名句,后世多少文人为之动情,大凡是秋风秋雨中听此雨声,各有各的情怀思绪。周昌谷先生历经风风雨雨,此时虽然处境已经有所改善,但回顾一生毕竟伤感多余欢乐,那雨声便是一种寄托,对秋声凄苦的表述,但亦不仅其然。此画大雨滂沱,借助宣纸上泼了矾水起的特殊效果,十分传神,雨打风吹如闻其声。
周昌谷 中国画 《墨竹》
79.3X50.7cm 1980年
品读:
这幅墨竹题名《风露之致》点明清晨之竹,正饱含露水,湿润而挺拔,两竿修竹一竿露稍一竿通天入地,竹叶疏疏密密,笔墨错错落落,野逸而显雅致。昌谷自幼喜爱画梅兰竹菊,进杭州国立艺专后,更是每天清晨赶在上课以前,拿大笔蘸水在教室前面的方砖上写四行大字、十组兰花、十组竹子,勤学苦练,画竹子他是了然于手也了然于心,怎么也画不坏的。这张画是用皮纸画的,竹叶墨色浓淡变化自然会少一些。
周昌谷 中国画 《梅花》
68X44.5cm 1985年
品读:
此幅红梅堪称精品之作,取名《暗香浮动》也可取名《拟人红梅》,何故?在长篇题跋中,作者引了南宋爱国词人陈亮的《梅花》诗,“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葬”之中的后两句;又引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后两句,然后直称皆为髯翁(夏承焘)所激赏。激赏的原因是:“以其拟人者也”,此正是作者借他人之口说明自己画此红梅的用意所在,即抒发自己寂寞情怀和不折气节的节操。而林逋名句“疏影暗香”不过唯写景而已。
此图老干与新枝对比强烈,笔简意浓,可谓多一笔嫌烦,少一笔不成。大片书法与聊聊几笔画作也形成对比,更显大气奇崛。
周昌谷 中国画《菊花合景》
62X44cm 1977年
品读:
《佳色》一图色彩饱满,构图奇特耐看,题跋位置与构图密不可分,此幅也是昌谷不常用的没骨法创作的花卉作品。
周昌谷 中国画 《残荷》
69X45cm 70年代
品读:
《秋荷图》率笔而成,荷花横空出世,字款横题一助荷花之势,足见作者是一构图高手。
周昌谷 中国画《紫芍药合景》
88X34cm 70年代
品读:
《紫牡丹》应为《紫芍药》,这是一幅没骨画,全用色彩落笔,其中可见紫色花朵充满着阳光,落笔成型,可爱至极。所配的七绝是周昌谷的自作诗:“青莲一朵碧牡丹,彷佛霓虹贮玉盘。颜色唯应天上有,挥毫撷取画中看。”读诗可知,作者对自己画作的色彩是相当满意的,确实如此,至今也少有画家在色彩运用方面可以与周昌谷比肩。
周昌谷 中国画 《墨色牡丹》
68X45.9cm 70年代
品读:
此幅为背临扬州八怪之一李鱓的花卉,七绝诗亦是其作。李鱓,号复堂,早年画风工细严谨,后为粗笔大写意,用笔泼辣果敢,感情充沛,讲究气势,挥洒自如。周昌谷此画一如复堂之风,老辣劲健,笔力过人。书法如行云流水,依画自左至右,一顺其势,颇为协调。
(品读文字:卢炘)
浙江当代花鸟画群“峰”争雄
浙江是一个有着深厚花鸟画传统的区域,有着绵延不断的花鸟画脉络,上溯隋唐五代的陈闳、钟隐,两宋之际的仲仁、林椿,下开元代的钱选、赵孟頫、王冕,明清的吕纪、徐渭、赵之谦、吴昌硕,在近现代产生了潘天寿、吴茀之、张书旂、诸乐三、唐云、陆抑非等花鸟画大家。这条画脉延续至今,形成了独具浙江特色的花鸟画传统。
据介绍,“画风画峰——浙江花鸟画名家作品展”是浙江美术馆自主策划实施的品牌学术展览活动与精品征集项目,“画风”,指每一位参展画家都有各自的艺术风格;“画峰”,指每一位参展画家都在画坛确立了自己的高度。“画风画峰——浙江花鸟画名家作品展(乐清站)”共展出11位有代表性的浙江花鸟书画艺术家的70幅艺术精品。参展的11位花鸟画名家是(以年龄为序):朱颖人、叶尚青、卢坤峰、杜曼华、马其宽、徐家昌、张浩、张华胜、闵学林、何水法、吴静初。这些参展名家大多已年逾古稀,年龄最大的已91岁高龄,他们德高望重、艺术风格明显、有相当的艺术成就和代表性,全面展示当代浙江花鸟画艺术的成就。
“闻道名家花鸟展,相迎原是自家人。”据卢炘教授介绍,入展的11位名家均为昌谷先生生前之同道、弟子,其中朱颖人、叶尚青两位先生是昌谷在校时的同事,朱颖人拜师吴茀之先生,叶尚青拜师潘天寿先生,而潘天寿、吴茀之二老均为昌谷先生的老师,大家皆出自同门。卢坤峰、杜曼华、马其宽、徐家昌、闵学林、何水法六位为周昌谷的学生;张浩、张华胜、吴静初也是浙江画家同道,倍感亲切。
据周昌谷艺术馆负责人介绍,此次展出的作品意趣灵动,开草木丹青新篇,展花鸟写意雅韵。画作除了突出花、鸟、石等内容之外,还有画猫、画鱼、画松鼠的中国画作品,丰富了市民对花鸟画的种类认知。其中比较特别的还有闵学林的四幅中国画《梅》《兰》《竹》《菊》,作品使用的纸张是扇形的,增加了艺术感染力。“画风画峰”作品展,每个名家作品各有特色,为观众提供一个角度、一个立足点、一个视野,将帮助观众更好地欣赏和认识浙江当代画坛的花鸟画群“峰”争雄现象,并藉此梳理浙江的花鸟画脉络,进一步明确花鸟画发展的方向。
此次展览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书画界人士和书画爱好者等前来观展。5月25日周昌谷艺术馆一开门,市民徐静就约了闺蜜赶早来逛展,闺蜜仔仔细细地将名家的花鸟画作品都看了一圈,她对女画家杜曼华的工笔花鸟印象深刻,看了一次觉得还不过瘾,两人相约以后再来看几遍。
艺术家简介
朱颖人
Zhu Yingren
1930 年生于江苏常熟。1952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并留校任教。上世纪 60 年代初,为吴茀之入室弟子兼助教,并得潘天寿亲授。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潘天寿基金会常务理事、吴茀之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西泠印社社员。曾应邀在国内外举行展览与学术交流,作品被国内外多家机构和部门收藏。著有《朱颖人画集》《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课徒画稿笔记》《著名画家吴茀之》《写意花鸟画赏析》等。
画家作品
朱颖人《华藏寺山花》
68cm×45.5cm 1992年
叶尚青
Ye Shangqing
1930 年生于浙江玉环。1947 年参加革命,195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对人物画、书法、篆刻、诗词、画史均颇有研究。上世纪60年代初,为潘天寿入室弟子、研究生兼秘书。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国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新四军浙江省书画院副院长。著有《中国花鸟画基础》《叶尚青画集》《叶尚青书画集》《写意花鸟画谱》《中国花鸟画教程》《叶尚青诗稿》《苦茶阁诗词吟抄》《花鸟画演进史》《中国美术名作欣赏》《潘天寿论画笔录》《中国花鸟画史》等。书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被中外国家博物馆、大使馆收藏。曾应邀赴加拿大、新加坡、韩国、荷兰、法国、英国、葡萄牙等10 多个国家举办个人画展。
画家作品
叶尚青《花鸟册之一》
34cm×34cm 1986年
卢坤峰
Lu Kunfeng
1934 年生于山东平邑,祖籍泗水。1964 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主席。作品被美国国会博物馆、哥伦比亚大学博物馆、康奈尔大学博物馆、英国国家图书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图书馆、德国汉堡博物馆等机构收藏。著有《卢坤峰画集》《卢坤峰兰竹谱》《卢坤峰兰竹精选》《卢坤峰精品集》《墨竹要述》《墨兰说》以及《林菸庐诗草》等。
画家作品
卢坤峰 《松禽图》
69cm×273cm 1996年
杜曼华
Du Manhua
1935 年生于上海,原籍浙江绍兴。1959 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并留校执教。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女花鸟画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理事、浙派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杭州吴山书画院副院长。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与学术交流,并被多家机构和部门收藏。出版有《工笔花鸟画》《工笔花鸟画步骤》《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赏析与技法精萃——杜曼华》《杜曼华工笔花鸟画集》《杜曼华作品选》等。
画家作品
杜曼华 《小憩 》
70cm×70cm 1982年
马其宽
Ma Qikuan
1941 年生于福建漳州。1965 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陆抑非等。1980 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花鸟画研究生班并留校任教,致力于美术教育和传统艺术研究。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画家作品
马其宽 《岁寒》
242cm×123cm 2010年
徐家昌
Xu Jiachang
1942 年生于上海青浦。1966 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专业,师从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陆抑非等。1980 年毕业浙江美术学院中国花鸟画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杭州市美术家协会顾问、杭州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西湖国际美术家联谊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杭州市西湖国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被多家部门和机构收藏。出版有《徐家昌画集》等多种画册。
画家作品
徐家昌 《绿云》
179cm×97cm 2015年
张 浩
Zhang Hao
字韬耶,号随随堂主、五砚斋主人。1944 年生于浙江嵊州。1969 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中学时期随商敬诚学习花鸟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名誉主席、浙江画院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花鸟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曾参加第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等多家美术机构和部门收藏。出版有《张浩画集》《梅兰竹菊》等多种画集。
画家作品
张浩《春梅》
70cm×69cm 2013年
张华胜
Zhang Huasheng
1944 年生于江苏泗洪。1968 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济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美术创作员,东海杂志社编委、美术编辑,浙江画院院长,浙江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主席。现为浙江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出版有《中国美术家·张华胜》《中国画小品集》《笔墨随缘》《拾得》《亦墨亦彩》《远行·张华胜写生集》《看风景》《山乡 798》《湘湖有约》《海女·惠安女人物画集》《同行》《吾乡吾土》等。
画家作品
张华胜《鸿雁》
138cm×69cm 2012
闵学林
Min Xuelin
1946 年生于江西南昌。1980 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研究生班并留校执教。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八大山人研究会理事,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画家作品
闵学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69cm×180cm 2012年
何水法
He Shuifa
1946 年生于浙江杭州,祖籍绍兴。1980 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研究生班。现为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指导委员会副会长,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泠印社理事,乌克兰国家艺术科学院院士,乌克兰利沃夫国立艺术学院荣誉博士,意大利安布罗修博物馆、学院院士,福建省画院、福州画院名誉院长,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洛阳画院名誉院长,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画家作品
何水法 《晓来露华凝雪》
130cm×66cm 2014年
吴静初
Wu Jingchu
名清宁,号一如。1948 年生于浙江杭州。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开明画院副院长、杭州吴山书画院副院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吴静初花鸟画工作室导师。作品入选第三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八届全国美展、第九届全国美展(获银奖)、全国百年中国画大展、第二届全国花鸟画展(获铜奖)等。曾获浙江省文艺创作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出版有多种专著。
画家作品
吴静初 《鸡冠花》
138cm×68cm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