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缅怀构造地质学家马杏垣院士⊙《科海追星》之二百八十八
◎地球构架新科树。辨现代,窥“寒武”。奥秘求析追太古。十攀嵩岳,百探裂谷,双脚开研路。“空头”师导羞为伍。立论教学自独步。梁栋岂生盆囿处?万峰皆课,千峦做圃。桃李山河簇。(《青玉案》----张飙)
◎今天是马杏垣院士(1919年5月25日-2001年1月22日)的诞辰纪念日。他创立了构造解析方法和解析构造学派,,创造性地提出将变质岩石学与变形构造相结合的新思路,认为前寒武纪地质产物是深层流动的构造热事件的结果。主持编制了《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组织“全球地学大断面GGT的编辑和综合研究”工作,国际地学界对这两项成果给予高度赞誉。动荡岁月他受到严厉冲击和批判,身处逆境矢志不渝,十上嵩山,克服各种困难,于1981年出版了《嵩山构造变形——重力构造、构造解析》专着,被地质界誉为研究之范本。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马杏垣坚持不当挂名的空头导师,亲自带领学生踏遍了除西藏和台湾外的全国所有知名地震带。他培养了大量人才,学生中已有10位“两院院士”。他的追求是“求太古之奥秘,窥元古之真谛”,他说:“群山是我师,我是群山友”,“野外是地质科学的第一实验室,野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地质专业人才的第一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