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珐华之彩 辉耀古今——走进山西珐华琉璃博物馆(图)

珐华之彩 辉耀古今——走进山西珐华琉璃博物馆(图)

2022-08-11 09:53 文章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郝晓炜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明代珐华镂空饮中八仙大罐。 山西珐华琉璃博物馆供图

珐华器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独特历史地位的一朵奇葩,是山西特有的一种陶瓷种类,与澄泥砚、推光漆并称为山西“三宝”。

走进山西珐华琉璃博物馆,流连于众多藏品间,目光会不自觉地被一件精美的镂空大罐所吸引。这件名为明代珐华镂空饮中八仙大罐,通体施孔雀蓝、茄皮紫、蜜蜡黄三色釉,釉色莹润明艳,在蓝、青、紫、黄色的衬托下显得华贵、神秘且沧桑,散发着古朴浪漫的气息。

“这件大罐直口、丰肩、鼓腹、中腹以下渐收。红木做纽盖,盖面镂空雕以缠枝花卉,有双层腹壁,罐体外层自上而下绘制有五层图案。”山西珐华琉璃博物馆馆长李玉鹏介绍,每层分别为祥云纹、月华纹、镂空牡丹花纹、镂空莲瓣纹等图案,不仅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美好寓意,而且布局疏朗清逸,隐隐展现大明鼎盛时期的气度。

整个罐体最吸睛的地方当属第四层,生动而细腻地再现了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饮中八仙歌》所描绘的场景。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这8位唐代名士,都有嗜酒、豪放、旷达的性格。仔细端详,此处栩栩如生地呈现8人醉饮时的状态,或立或坐,或表情严肃,或怡然自得,神态丰富、惟妙惟肖。此刻,时间仿佛回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盛唐时期,定格的历史因精湛的工艺而被铭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

“这个大罐出自明代我省晋城珐华匠人之手,曾流失海外多年,历经风雨、几经辗转,在国际文物保护基金会的帮助下,才得以重回故土。”李玉鹏介绍,此大罐图案丰富、造型精巧、工艺精湛、立体感强且色彩深厚浓艳,展现了明代珐华器高超的工艺水平,堪称珐华工艺精品。

珐华器始于元、盛于明、衰于清,多用于皇家建筑、宗教寺庙,上承唐宋三彩余韵,因华美庄严,故以“珐华”命名。珐华由琉璃演变而来,珐华器与琉璃器最大的区别在于釉中添加草木灰,也就是牙硝釉,釉色透明见底中温烧成。琉璃多为绿黄色,色彩单一,而珐华的色彩比较丰富,绿、黄、白、蓝、紫、黑等,特别是茄皮紫、葡萄紫,其色泽透明鲜亮且历久而弥新,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明代中期以后,珐华器在晋南、晋东南一带盛行,也诞生了一批手艺精湛的匠人。他们的作品大多色彩艳丽,线条生动,形象简约,具有独特的山西地方风格。

珐华器制作工艺极其精巧细致。李玉鹏介绍,珐华器在装饰技法上,运用堆塑、捏塑、镂雕、刻划、贴花、暗刻、绘画等传统手工技法,先高温烧制,然后再在胎上浇釉作底色,釉水干后采用“沥粉”工艺绘制出花纹、图案,填上所需彩釉,最后再次入窑低温烧制而成。就像如今做奶油蛋糕时,糕点师会把调制好的奶油灌入裱花袋,在蛋糕上裱花。制作珐华器时,匠人也会将软硬适中的泥灌入袋子里后,采用压、捏、挤、掐的手法“沥出”所要的图案,最后再用雕、刻、贴等方式精雕细琢而成。

孔雀蓝釉长寿山摆件、珐华脊龙吻构件、莲花海马花纹觚……一件件珐华琉璃珍品,跨越时间的长河流传至今,仍栩栩如生,真实再现当时人们生活的状态。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远古的人物、服饰和色彩,听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闻到花儿飘散的香气……如同翻阅古典小说,人物形象跃然眼前;好似欣赏古风画卷,车马喧嚣从面前走过;宛如聆听古琴乐曲,勾起远久的回忆。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