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诗意牡丹动天下
庄子曾在《逍遥游》中用大鹏这个形象的比喻,写一个想象中的、能够脱离羁绊有强大力量高飞的大鹏,而李新国老师所向往的就是这样一只大鹏。
他要在牡丹画的世界里来一场逍遥游。
他的牡丹,是冲破霜雪而来的生机,是挣脱羁绊的生命颂歌。
只有在痴狂般的沉醉里,在陶然忘机的浸润里,才能体验牡丹世界的“幽暗与深沉”。古词有“问桃花何苦红如此”之叹,李新国老师则常有“问牡丹何苦娇如此”之慨。他笔下的牡丹无一重复,各具情态。花开或花落,都有生命的力量和故事:青春的舞蹈,夺目的绽放,无声的凋谢,来年的希望,尘封的等待,风霜的严酷,苦难的挣扎,凋亡的无奈,以及春风吹又生的萌动。所有这些笔底万象,不是来自虚无,而是来自岁月的节律,来自他对牡丹的深度解读。
2006 年,他的牡丹作品《国花颂》获全国牡丹艺术大展金奖。同年,在河南博物院举办《迎国花——李新国大型牡丹画展》。
2007 年,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李新国大型书画展。
2008年,李新国老师斩获第二届花鸟画全国名家邀请展一等奖。同年,出版《李新国作品集》。
2012 年,在岭南美术馆举办了《牡丹新国画展》。
2013 年 5 月,中央电视台和英国BBC电视台联合拍摄《话说牡丹》专题片。同年 12 月,在湖北美术馆举办《李新国画展》。
一花一世界。
“娇欲语,巧相扶。不妨老干自扶疏”,老辣的用笔设墨饱含汹涌浩荡的情绪,枝干奇崛粗砺,铁骨铮铮,墨点雨点泪点纷飞氤氲,花叶花团花影疏密交错,震撼人心,一扫传统书画里牡丹的娇弱烂漫。
创作于2009年的《诗意牡丹系列》(1-8),是李新国老师笔下轻松浪漫的诗意表达,也是岁月静好里的性情笔墨。除了第一幅“泥土香”,其余七幅里面都有人物,或举杯邀月,或花前自语,或“夜惜衰红把火看”,人物以老翁居多。他们衣袂简括,神色澹然却古风浓郁,仿佛是老子或庄子再世。(之六)所题唐诗“青苞虽小叶虽疏,贵气高情便有余……”,这是对牡丹含苞待放的期待和礼赞,(之七)所题宋诗“花前把酒花前醉,醉把花枝仍自歌。花见白头人莫笑,白头人见好花多”,则多了一份让人亲近的风趣和幽默。亦庄亦谐的诗情风雅,跃然纸上。
组屏《牡丹十二品》,枝叶脱略,用色典雅,气韵清贵。首品就是绿牡丹,讴歌“绿珠坠楼”传说的气节。(之十)题有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的诗,“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在他笔下,《牡丹十二品》等一大批充盈诗意的新作,洗炼冲淡如“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为尘世牡丹图洗去了俗艳,也洗去了俗世偏见。大雅牡丹“斯文在兹”!
西方著名画家高更说过,色彩是思想的结果而不是观察的结果。历经40多年的笔墨探索,万紫千红终于在李新国老师笔下凝炼成一抹抹魔幻般的空灵色彩,但空灵中却饱蓄着牡丹的力量、“虚”的力量。
中国画的虚与留白有“以无胜有”的意境,他对牡丹形象的虚化,有时候会处理成朵朵朦胧、混沌的花影。“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朦胧美不仅仅在诗词中让人浮想联翩,在视觉中,他的牡丹作品同样让人生发出无尽想象。
继河南博物院、北京小汤山、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岭南美术馆等地举办画展后,2018年12月,在武汉一二美术馆举办《聊以丹青藉此身——李新国牡丹画展》。
2019年9月,再次在武汉一二美术馆举办《聊以丹青籍此身——李新国人物画作品展》。
李新国老师擅作巨幅,近500幅牡丹作品中,8-20米的大幅作品就有30幅,是响当当的大手笔。孜孜矻矻、如痴如醉的执著探索精神,笔墨纵横的高超驾驭能力,形成了李新国风格独特、佳作纷呈、精品多、画展多的创作“嘉年华”奇迹。
跳出牡丹画的种种窠臼,挖掘牡丹精神,几十年来“文心绘境”,自升画格,终成一家面貌,几多不易。李新国老师的非凡成就,赢得了画坛名家们的高度认可和推重。刘文西为武汉“李新国艺术馆”题写馆名,杨之光为《李新国画集》题写书名,他的母校恩师张之光说“李新国是西安美院的骄傲”。河南省文联原主席、美协原主席马国强也大力推介李新国的艺术成就。
画界不少有识之士认为,李新国老师笔墨刚柔并济,似名将提兵,调度自如。他笔下的牡丹,有黄钟大吕式的庄严和大雅。美术评史论大家汤麟说:“新国的牡丹,立意苍茫,章法大胆,有《神州春色》历史的隆重,《红衣舞》的婀娜,《奉献》的执著。”综观李新国创作成果的丰硕,牡丹面貌的高致风格,汤麟不吝这样高度评价:“我可以狂言一句,这么好的牡丹,后来者我不敢说,但确是前无古人的,近六十年所未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