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绿云 一个特殊“盒子”催生了瓷之“秘色”(图)

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绿云 一个特殊“盒子”催生了瓷之“秘色”(图)

2022-08-22 11:35 文章来源:新快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使用瓷质匣钵装烧的秘色瓷净瓶。(图片来自郑建明《秘色瓷的发现历史》)

寺龙口窑址出土秘色瓷碗与瓷质匣钵粘连标本。(图片来自陈佳佳、谢西营《秘色瓷概念的出现与演绎》)

荷花芯窑址出土秘色瓷盒(图片来自沈岳明《秘色瓷探秘》)

晚唐,装烧标本。慈溪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潘玮倩摄于南越王博物院“发现越窑”展览

后司岙窑址瓷质匣钵层的正摄影像图(图片来自国家文物局)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看到秘色瓷和它的匣钵,总让人想起煮熟的鸡蛋和它的壳。敲碎了壳,始见,蛋白莹亮如玉。

烧制秘色瓷,需要用到一种特殊的瓷质匣钵,而且“一匣一器”。在很大程度上,匣钵的发明,才实现了如五代徐夤在全唐诗《贡余秘色瓷盏》中提到“秘色”效果: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那次我以为看到了达利的“时间”。此前,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院举行的“发现越窑——上林湖越窑青瓷展”中,记者看到几件匣钵残件,和里面的瓷器永久结合,以几乎纵剖面的形态,再现了当时的装烧过程。匣钵的质地,看起来与瓷器相差不大,也许因为温度、倾斜等原因,瓷器不慎与这独家定制的外包装,交融粘连在一起,略显变形,由是,成为一种特殊的标本展品。这静止却又似流淌的场景,让人想起达利那幅著名的《记忆的永恒》。

“瓷质匣钵胎体的原料很高级,几乎和瓷器本身无异”,“发现越窑”内容设计史明立告诉记者,秘色瓷、普通越窑青瓷、瓷质匣钵均采用当地的瓷石原料制胎,但秘色瓷对胎体原料的选择和处理更加精细。

矜贵的瓷器放入也差不多矜贵的匣钵后,工匠会用“釉”,把匣钵接口处“封口”,这是为了实现烧造过程的密封性,密封是为了最大程度创造化学反应中的还原气氛。只有在还原气氛下,瓷器才会呈现更青绿的颜色。

这是因为铁元素。在古代而言,自然界中无所不在的铁元素,是青瓷之所以成“青”的原因,二价铁离子呈绿色,三价铁离子呈黄色。

“在青瓷化学成分中,凡釉色纯正、清亮者,釉中二价铁与三价铁的比值高,达到1:1左右;而釉色偏黄者,比值则低很多,其二价铁的含量约为釉中铁含量的5%左右。决定此比值高低的最直接因素,是烧成过程中还原焰的强弱:还原气氛强,釉中相当部分的氧化铁被还原,釉色呈现较为纯净的青色;反之,还原气氛弱,釉中相当部分的铁仍保持氧化状态,釉色表现为青中泛黄。于秘色瓷而言,它所使用的瓷质匣钵用釉浆封口,烧造升温过程中匣钵有一定的透气性,使还原气氛进入匣钵内作用于器物;而降温过程中匣钵不透气,防止氧化气氛进入,让器物釉层保留更多的二价铁,使秘色瓷釉面呈现青色。”史明立说。

唐朝窑工发明的这种“神器”,是秘色瓷烧制的关键技术秘诀。

同时,因为匣钵和瓷器是同一材质,在整个烧造和冷却过程,热胀冷缩基本相近,“共同进退”,所以保证了瓷器的相对无损。

最后,人们把匣钵小心敲碎(这操作当然亦存风险),又一件秘色瓷“破壳而出”。

从匣钵的这个技术环节,管中窥豹,我们可知秘色瓷的生产成本之高。举个不太贴切比喻,买椟还珠,椟和珠一样珍贵,而且珠子取出来后,椟也被毁,不可再用。

而秘色瓷的烧成率,本来就已很低。因此,北宋余姚县令谢景初在上林湖考察瓷业生产情况时,曾写下一首诗,“发窑火以坚,百栽一二占”,就是说,一百件中可能只有一两件上等青瓷。

有时,看向上林湖畔,那青绿莹澈湖水和岸边似乎数不清数量和分不清时间的瓷器和匣钵碎片,会想起道家和老子。道家尚青,青也正是古代“五正色”(青赤白黑黄)之首。老子则在《道德经》中说过:“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比较深奥,粗粗翻译一下是:和泥制作陶器,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第一句,让人想起这一团结实瓷土,经由窑工塑形,中空之,才成为可以容纳物件的瓷器。第三句,则呈现了有与无的种种悖论,以及碎裂与成全的相存相依。

链接

秘色瓷为何会出现在苏州虎丘塔

最后,还是回到开篇所提的苏州博物馆五代秘色瓷莲花碗。

我们在这个专题中解答了许多问题,比如,什么叫秘色,它是怎么烧造的,它的产地和功能。但有些人可能还是会问,在唐、五代、宋时期,秘色瓷“臣庶不得用之”,即所谓“陶成先得贡吾君”,秘色瓷莲花碗,怎么会出现在虎丘塔里呢?

在程义先生所作的《秘色瓷莲花碗的前世今生》一文中,答案被找到。他说:

“唐末,钱镠在杭州建立吴越国,为了保境安民,史载‘吴越钱氏既定十三州之地,分令诸子守疆土,以第六子(钱)元璙尝解姑苏之厄,征战有功,令守苏州。同光二年,诏升苏州为中吴军,授元璙为节度使,镇抚之’。镇守苏州的钱氏家族成员去世后即葬在苏州横山(又名七子山)。1979年3月,人民解放军某部在施工中发现了一座前中后三室五代墓。该墓规模宏大,随葬有金玉瓷铁石等各类物品百余件。特别是该墓出土的金釦青瓷碗、多层青瓷套盒和后来杭州康陵等吴越国墓出土的秘色瓷,无论是形制、色釉等都如出一辙。因此,研究者认为这是一座钱氏家族成员之墓。钱氏经营吴越,一方面发展经济,一方面弘扬佛教,因而虎丘塔在修建伊始就得到吴越国王室的大力支持,最为珍贵的秘色瓷莲花碗,应该就是作为吴越国王室成员的供养品而被放入天宫的。”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