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谈谈戴学正老师的山水画成就(图)

谈谈戴学正老师的山水画成就(图)

2022-09-28 09:11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胡铁铮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cn7mub8npxmimfwuu8.jpg

胡铁铮先生在老师戴学正山水画展上讲话

“百年悬壁看人世,谁复重提云叟名。”——近日金临轩美术馆为吾师戴学正先生举办“溪山无尽一一戴学正山水画展”,这对于我们重温先生的艺术,评价先生的艺术地位,无疑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事件。我想老师在天之灵也会很欣慰的。

我是戴学正老师的学生,十几岁即拜他为师,跟他学画。回想当年临习老师的斗方手稿,每张都临二三十次,也没有临到老师的笔意神韵。现在我已年近八十,在山水画上耕耘了几十年,回头再拜读老师的大作,始知老师是一座艺术高山,一颗掩埋在尘埃中的耀眼明珠。

老师早就告诫我,千百人叫好的画,不如一人挑灯夜观的画。画能达到细品,达到百读不厌,经得起时间的洗礼,时代的变迁,还能流传下去的画,才叫好画。董其昌的山水画,历史上褒贬不一,前几年在上海博物馆办了一个专题,吸引了艺术界许多人的眼球。看什么,不过就是来看他的“以书入画,笔精墨妙”吗?现在看老师的山水画,笔清墨润,笔笔是写上去的,自然生动,朴拙明透,力能扛鼎,经得起推敲细品,慢慢享受。

“微言千载何人会,唯待将心入画时。”——老师超凡脱俗,平生不争,不随,无欲,无邪,毕生耻言金钱,达到清净的精神状态。看老师山水画的境界,空灵,清净,深远,通透,平和,禅的清澈,诗的意境。正是“将心入画”。进入他的画中,好似进入了清净无为,与世无争,平和美好的天地中。潘天寿先生说:“艺术之高下,终于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生,未必梦见。"老师山水画的境界,一步一重天啊!

  老师强调:“画不分南北,学兼之东西”。主张学习传统,反对泥古不化。“山川天设,本无所亲。强分南北,多事思翁。”看老师的画既有北派的蒼松皴法,更有南宗的意境。但他始终坚持写心,主张“随心所欲其笔必顺,心顺笔亦顺”。“超乎象外,得其环中”。“形似终难言画,法空自足名家。率尔笔花墨晕,任他雪个蒲华。"说出了他作画的心境。

看老师的画,千变万化,幅幅不同,幅幅生动有情,让人不得不静下心来去细读。正是“情生而力举,力举则发而为制度文章”。继承了石涛上人的“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我旨也。”的創作宗旨,所以可贵。

老师注重写生,注重提炼,注重勤学多思。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写信给我:“中国画往往将自然形象加以抽象提炼,成为带有装饰性之形式,亦即在杂多之个别形象中归纳为典型塑造之意,颇似京剧中角色,生、旦、净、丑,均有定型与程式也,你说欲锻炼树法,将传统与写生兼而习之,当然很好。”

老师当时就提出将传统写生兼而习之,且要提炼,抽象,程式化。所以读老师的写生創作,再也不是现实的翻版,雁荡山,黄山,石门,白石水库等都会将你带入心灵的新境界。当年我将老师画的“新安江水电站”捐献给温州市博物馆时,浙江美术舘的一领导看到,打电话给我,说可否将此画捐给美术舘,说这是画新安江水电站难度最大的画。当时老画家中写生能力达到这样高的水平,很少见的。所以见多识广的大文豪苏渊雷评价:“以仆所知,近今山水画坛云叟其首屈一指乎!”

题画诗不仅是画意的诠释与深化,更是画者的心志与心境,戴学正先生修养极高,其题咏之句隽永悠远,足见先生情操:

“举头幽意远,突兀数峰青。”

“亭皋闲拄杖,人境两相忘。”

“花弄夕阳溪度鸟,天开云壑酒当楼。”

心情放松了。

“秋山静欲了,一径入深杳。对竹如晋人,周遭天地小。”

“恰思移家何处好,锦屏峰对石天窗”。

“红尘不到三山畔,目厌逢迎耳厌听”。

尘境的喧嚣忘掉了。

“会心穷目唯虚白,道至高时境自空”。

“沧桑原是寻常事,万仞山头涨海潮”。

“色空更欲凭高悟,莽莽神州转法轮”。

禅意生了。

戴老师,诗书画三绝,博学,谦让,真情,正直,与世无争。是先贤中的典范,后学的楷模。他艺术上的宝贵财富一定会发扬光大,一代代流传下去的。

2022.9.223于杭州文豪阁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