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卢西安·弗洛伊德诞辰100周年|他重新定义了肖像画(组图)

卢西安·弗洛伊德诞辰100周年|他重新定义了肖像画(组图)

2022-12-15 11:39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弗朗西斯·培根和卢西安·弗洛伊德(右)

1944年,当22岁的弗洛伊德在伦敦初次遇见35岁的培根时,两人都不自觉地被对方身上的天才气质所吸引。在和培根交往的过程中,后者对作品的处理方式及其笔下那些富于创造性的形象不禁让弗洛伊德心生敬佩。不可避免地,他为培根那大胆夸张的创作方法所着迷,也为自己创作中所缺乏的那种充沛情感而感到沮丧。对于欧洲绘画传统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肖像画,培根认为传统的面部肖像几乎无法表现出动态,更谈不上体现心理活动的丰富,无法传达出人类对于死亡的认知、对徒劳的担忧以及对近代历史这场梦魇的恐惧——而这些都是培根所认为现代背景下最为重要的根本和真实。

显然,培根对于肖像画的认识超越了年轻的弗洛伊德,彼时卢西安还顺着传统的素描技法,在画中慢笔添上经过仔细观察得来的线条,再一点点打上程式化的阴影。但在培根的影响下,弗洛伊德完全放弃了线描式的方式,转而开始在涂绘上突破自我。这种方式虽然激进,却启发了他不过分专注于眼前人物和气场的描摹,从而通过一些模糊化的处理和主观情感的添加,使画作更具有人性的洞察力。这一中年变法不仅意义重大,而且需要惊人的勇气。要知道,弗洛伊德当时已小有名气,而这些成绩都是建立在他的素描功底之上。由线描向涂绘的转向,意味着他将固定的面部特征涂抹模糊并进行位移,并利用油彩在笔刷上形成的不同黏性去探索无尽可能。这正是培根的创作理念——在创作中融入更多偶然和冒险的因素。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