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山林雅趣 榆树 胡春方作
榆树,普通得就像我们的街坊邻居,司空见惯,平淡无奇,大江南北,随遇而安。然而,就是这农家篱下不起眼的植物,到了盆景人手中,就成了高大上的盆景艺术品,奇特苍老,神韵天然,优雅精致,脱胎换骨。
不得不说,借助天工造物之美,又融入人的艺术理念和思想感情的盆景艺术,有着神奇的魅力。
榆树是广受喜爱的盆景用材,特别是野外生长的榆树老桩,历经岁月沧桑、雷劈虫蚀以及人为的刀劈斧凿,逐渐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奇异姿态。或盘根错节,苍劲古朴,或化腐朽为神奇,枯干新枝,无论哪一类,都是天赐的制作盆景良材。
榆树盆景的造型,第一步不是艺术构思,而是善于发现和选择独具特色的树桩。然后才是针对树桩的形状酝酿构思,进行艺术造型,将自然状态塑造成艺术形态。
1993年,我在市场上购买了一个奇形怪状的榆桩。此桩古老奇特,嶙峋多皱,有山川形貌而且神韵自然,美中不足的是主干不流畅,腰细顶仰,不符合制作常规作品的要求。但盆景艺术创作向来讲究因材施艺,针对此桩的特点反复审视,我发现它其实是制作“独木成林”的良好素材。构想确定后,便开始进行布局构图。根据此桩的具体形状划分定位,并处理好全局布景中所要的树木,处理好彼此之间主次、大小、高低、粗细等辨证关系。艺术构思是作者思想酝酿阶段,感情与思想是艺术内涵的重要因素,它必须与美学原则相结合,还要借助娴熟的技巧付诸实施,这才是盆景创作成功的必由之路。正如禅诗“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的意境一般。
我将作品命名为《山林雅趣》,着力于意象创作。根据榆树不定芽萌发力强的特点,进行一系列促芽、选芽、定枝、布势、矫形,修正等操作,使作品日臻完善。2001年这件作品在第五届中国盆景艺术展览评比中(苏州虎丘山公园)深受好评。盆景艺术大师张志刚观赏后,在2002年《花木盆景》杂志第二期发表了《山林雅趣》小析一文,他说:“那嶙峋多皱的‘山峦’,简直可以乱真,若不细看,很难发现它是一个具有山川形貌和自然神韵的活榆兜。景中的核心一一三十余株高耸笔挺、正气凛然的参天大树皆由此而生。‘山’因树而活,树因‘石’而存。大小各异的榆树依借山势卓然而立,自然得体。主树位居中央,上出重霄;从树众星捧月,遥相呼应。统一而不失变化,雄健而不乏清秀。层峦耸翠,枯荣交辉,山峭路远,树高林深,好一派繁茂的山林景致。陶醉中,使人不禁想起杜甫的诗句‘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
图2 绿云披拂 榔榆 胡春方作
作品《绿云披拂》始作于2003年。原桩生长在农家田园边。审视后感觉枝干杂乱,主次不分明,但有改造的空间,因为桩体雄健霸气,有古树风姿。得到主人同意后,我将其采挖回来,酝酿构思截桩。从繁杂的枝干中我选出五干用于景观造型。其余全部截掉,同时疏理好根系,处理好切口,埋土培育(注意:榆树栽培切不能浇定根水,否则难以成活。泥土湿度以捏在手中成团、放开后也不散为好)。待成活后,即按蓝图进行艺术创作,直至作品成型。欣赏《绿云披拂》,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村头那棵大树——悠悠岁月,春秋代序,多少世事更替,多少悲欢离合,古树以不屈的姿态向往蓝天,趴下了还要努力站起来,立得更高,更富神采。它那一丛绿,点亮了多少人的眼睛,滋养了多少人的心灵,看破了世间多少风云变幻……陶醉中,偶想起诗人巫高清先生的一首诗:“果然绰约世间无,披拂绿云开画图。原是农家篱下物,此成雅士圃中珠。萷蔘想见精神在,棽丽信知冬夏殊。别样风姿名四诲,教人谁不羡榔榆。”
一个小小的盆钵中,既有天然生成而人造不出来的自然植株,又有人能创作而天不能生成的艺术造型,盆景把天工与人工融为一体,使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水乳交融,完美无瑕。偌大的艺术王国,没有任何其他艺术门类能够把自然美与艺术美如此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把植物的生命力与人造的艺术生命力融于一体。这种结合与融汇,形成了盆景动人情思的强大魅力。树木盆景既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这给我们提出了双重的任务—— 一方面是一个哺育者,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照,以保证植株的茁壮成长;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创作者,冥思苦想进行艺术构思,运用一切手段,努力塑造动人的艺术形象。养护的工作日积月累,创作的任务也日新月异,既养护又创作,培养了我们对盆景的双重情感:一是赋予盆景美的激情,一是日积月累的关心爱护之情。这双重感情的交融,形成了我们对盆景的强烈爱心,亦是局外人难以体会的深厚情怀。
图3 玉种蓝田 榔榆 胡春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