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展览如“琥珀”,刹那精华聚(组图)

展览如“琥珀”,刹那精华聚(组图)

2023-05-15 15:24 文章来源:新快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琥珀饰品,波罗的海

■肖邦,琥珀制品。潘玮倩摄

3. “天气好得就像琥珀一样”

做完科普,展览用了很大篇幅,阐述了从古时到当代,中西方对于琥珀的认识、审美、创造以及在当地生活中的呈现。

“在东西方各种不同的传统文化中,琥珀都象征着神圣、地位和财富。它存在于神话传说中,存在于宗教仪式中,存在于治病救人的良药中,存在于各种美轮美奂的器物和饰品中。”

在东方,它辟邪治病。琥珀在中国曾被认为是“虎魄”,这种产自抚顺的有机宝石,一度可与金、玉媲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曾经出土过用琥珀雕刻的装饰品(《琥珀》,地质出版社,张钧等主编,2018年)”。辽、明、清是中国琥珀史上的高峰。清代的琥珀除用作配饰、念珠、朝珠外,用琥珀制作鼻烟壶以及各种陈设是其特色之一。

“广东著名牙雕匠人黄振效、杨维占曾被乾隆点名承制蜜蜡暖手。”

而在西方,“天气就像琥珀一样”,是波兰人在形容天气晴好的俗语。欧洲自古以来就有佩戴琥珀的传统,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就用琥珀祭祀太阳神。今天,琥珀也成为狮子座、双鱼座和天蝎座的守护宝石(据《琥珀》,地质出版社)。

而重要的是一条与“丝绸之路”有关的“琥珀之路”——琥珀作为珍贵宝石,经水陆和陆路由波罗的海沿岸的欧洲北部输送至欧洲南部地中海区域,这条“琥珀之路”与贯穿亚欧的“丝绸之路”相连,促进了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往来。

在“一眼千万年”展览中,我们就能看到一套来自纽埃岛的“琥珀之路纪念币”,它们以白银和琥珀相结合,描绘了当年运送琥珀、途经的沿线城市的景象。

公元1-3世纪,在北欧人与欧洲南方人的贸易中,琥珀甚至可以向罗马贵族换取同等量的黄金,“北方之金”成就了“琥珀之路”。

4. 在偶然中的必然相遇

一路,回望已两千年。

一眼,在展览中更可见千万年。“人类早在一万年前就有了对琥珀的认知,其太阳似的温暖色彩,对于古人度过寒冷而漫长的冬夜有着别样的意义。”而在还没有人类出现的那些浩瀚海洋森林岁月中,万万年,两个生物的初见,被树脂瞬间定格——是为虫珀;一滴水里的淼淼世界,随着树脂偶然的封存,竟然“幸存”度过了漫长地质年代中各种原因导致的生物大灭绝,度过了在多次地壳运动中被埋藏、搬运、磨蚀的命运,而终于能在现代展厅,于璀璨灯光中的幻射之中,似乎再度流淌起来——这,是“水胆珀”的魅力,也是琥珀的魅力,更是展览的魅力。

“除了展现物品在文化上的广泛、独特意义,我特别希望的是,观众看完展览之后,能产生哲学思考。这包括对时间的思考,一眼千万年,你一眼看到的不是现在,而是几千万年以前的一个‘偶然被定格’的场景。而深一步的思考,我会认为,这世间所有的必然性都是由偶然性造成的,我们应体察到这个世界的偶然与变化。”策展人陈邵峰说。

然而在这几乎不可控的无常变化之中——

琥珀,这种由“有机质”石化而成的“时间锁鲜胶囊”,被科学所聚焦。

那“像琥珀一样的好天气”,镌刻在古今中外的文字和口耳相传里。

而“一眼千万年”的展览,更是以一种执着、专业和热爱,把以上的种种,再度凝结和呈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些展览,就是真正的“有机”宝石。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