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艺术再度回到新的起点,像一个孩童的世界(组图)

艺术再度回到新的起点,像一个孩童的世界(组图)

2023-10-12 12:58 文章来源:文汇报  作者:孙梓钧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19世纪末,41岁的海关报税员亨利·卢梭在工作之余,醉心于一直以来钟爱的绘画创作。这是他真正的业余爱好。在他的人生成长旅途中,无论少年时期的家庭变故,年轻时候学习法律,参加军队担任军乐队队员,做法律事务所的职员,担任通行税的税务员……他始终没有放弃的,就是对于绘画的那份热爱之情。通过绘画,卢梭把自己内心世界里那份孩童般强烈的幻想予以强烈自由的表达。他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巨大的快乐。但直到40岁,卢梭才开始认真学习绘画,成为了一名“星期天画家”。几年后,他越发不可收拾,干脆辞去工作,开始全职从事艺术创作。1885年,与修拉齐名的点彩派画家保罗·西涅克意识到卢梭的才华,并开始在一些著名的画廊举办他的作品展览。差不多就在这一时期,“稚拙艺术”一词也开始逐渐登场亮相了。

艺术再度回到新的起点,像一个孩童的世界

萨贺芬·路易斯《瓶子中的叶子、花束与水果》

“稚拙”一词的流行,可能始于1870年诗人阿瑟·兰波在他的诗《绿色小酒馆》中使用了“na f”一词来指代天真自由的绘画表现形式。随着1912年《蓝骑士》的出版,稚拙艺术开始真正在20世纪艺术史册中占据了一席地位。瓦西里·康定斯基和弗兰茨·马尔克认为,艺术的核心并不是形式,而是作品内含的精神能量。他们都大力推动被朋友们戏称为“关税员”卢梭的作品展览。没有人确切知道第一批稚拙派艺术家何时出现,但毫无疑问,卢梭的出现代表着“稚拙艺术”序幕的拉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稚拙派逐渐成为法国画坛的重要艺术潮流。这一独特的艺术流派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并对后来的现代主义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稚拙派艺术家们热衷于寻求真实与直观的艺术表达方式,追求对大自然的直观感受和内在精神的再现。他们以对自然和原始文化的崇拜为主要特点,主张追求纯朴、简约的艺术风格。但在这种朴素自然的艺术创作中,究竟是什么打动和吸引着大家的注意力呢?

最初,稚拙艺术通常被视为由没有经过学院派或者工坊体系下正式培训的人所创作的“局外人艺术”。这类作品的特点是用孩童视角进行缺乏绘画技巧的直接表达。19世纪末的法国面临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转变,人们开始怀念起原始自然状态中的纯真和简单。此时现代主义艺术家们似乎有些厌倦文艺复兴以来固有的艺术模式和评价体系,稚拙派艺术家们闯入大众视野后,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带来一些自然清新的体验,开始获得了肯定和欣赏。稚拙派的画作常常带有一种童真的情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不加装饰,不加掩饰,大胆率真地表达出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反而让人眼前一亮。

法国稚拙派艺术家安德烈·德朗从15岁开始自学绘画,并在20世纪初与亨利·马蒂斯一起创建了野兽派。他的作品便是以纯朴而粗犷的风格为特点,注重捕捉形象的简约和生动。通过大胆的色彩运用和构图来表现作品的力量和内涵。他的画作常常采用鲜明的线条和明快的色彩,力求捕捉到内在的情感和能量。他们追求作品的单纯、质朴,尤其关注形式的简约和构图的平衡。

稚拙派艺术家们对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情有独钟,他们赞美那些未经过商业化和工业化加工的艺术作品,认为它们具有原生态的纯粹之美。因此稚拙派的艺术作品具有一种看似朴素而不乏深刻的美感表达。他们追求表现自然界的繁华和生命力,通过对植物、动物和人物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赞美。他们研究野兽的形态和动物的姿态,希望寻找到自然的规律和节奏,体现出他们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同时稚拙派艺术家们对民间艺术的技巧和风格进行研究,希望在真实感和表现力上追求一种平衡。但与民间艺术不同的是,稚拙艺术不一定将自己的重点置于独特的文化背景或深厚传统之中。稚拙派艺术家们意识到艺术创作的传统审美模式,但由于技法所限无法充分使用它们,或者有意的选择不去使用它们。尤其是不再遵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透视基本规则:物体的大小随距离的增加成比例减小,颜色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细节精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稚拙派的作品大量使用平面化的图案以及未经精炼的色彩,不重视传统的透视法则与虚实结合的空间塑造手法。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