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汉大学发布《直播PK、打赏与戏曲传播研究报告》(以下称《报告》)并举办学术论坛。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婷婷结合《报告》对抖音上的黄梅戏直播生态进行了调研,并认为直播PK、打赏给黄梅戏剧团带来可观收入。
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婷婷
戏曲是从历史中走来的艺术,但却极具有当下性。从传统的案头传播、舞台传播,到近现代电影、广播、电视等媒介传播,每一个时代新媒介的的诞生都会主动选择戏曲进行表现。“在历史上,由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就是1905年的戏曲电影《定军山》。20世纪20年代初,广播被引入上海,观众选择戏曲点播随唱、直播互动,更是流行普及。进入到移动媒介时代,直播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直播与戏曲发生某种关联是必然的”,张婷婷说。
张婷婷评价《报告》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深入历史,回到当下:报告并非简单地梳理短视频戏曲直播的现状,而是回到戏曲发展的历史中,深入研究戏曲观演的空间,如“撂地戏”、“草台”、“瓦肆勾栏”、“堂会演剧”、“万年台”、“茶园戏庄”,考察戏曲表演艺术的传播与接受的多样态空间,寻绎短视频直播的多重可能性。二是尊重艺术规律,顺应时代潮流:戏曲是以唱念做打为表演核心的艺术,有自身独特的民族性。报告充分尊重戏曲艺术的规律,将“斗戏”与直播PK相互比拟,“缠头”与打赏相呼应,为直播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力量,为短视频发展打开了新的视野。三是调研充分,覆盖广泛:调研报告关注到整个戏曲抖音平台的状况,即调研了专业院团短视频、直播的情况,亦调研了个人抖音账号。涉及黄梅戏、越剧、京剧等多剧种。可谓宏观而全面地掌握了短视频、直播戏曲的全貌。
为回应《报告》内容,张婷婷带领团队对抖音上的黄梅戏直播生态进行了专题研究。她发现,黄梅戏的观众群像可以概括为:男性为主,中老年居多,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区。此外,抖音上最受观众欢迎的黄梅戏短视频风格可以概括为“颜值+专业”“官方+群戏”“草根+实力”这三种类别。最受观众欢迎的几大黄梅戏是《女驸马》《天仙配》《游龙戏凤》,特别是《谁料皇榜中状元》《扮皇帝》等唱段。究其原因,张婷婷认为,因为这类唱段具有审美稳定性,因此无论在哪种媒介中都易于传播。
此外,为了吸引观众,黄梅戏的直播内容还有身段的日常化展示,彩排、化妆、抢妆等后台揭秘,唱腔、身段教学和历史演变等知识类科普。直播间所承载的更多的是一种与观众互动的关系,它虽然不像剧场是比较正式严肃的观演空间,但是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表演的日常化带来非剧场化,它的生活化、平易性与观众的接受心理在某种程度上是契合的。
直播PK、打赏这些商业模式切实解决了很多戏曲从艺演员的现实困难。一些民营乐团在疫情困难时期就是靠着抖音直播、PK打赏获得收入。张婷婷提到,调研中上海大学师生团队发现,疫情三年当中,除黄梅戏院团之外,一些民营晋剧团基本上没有演出,演员靠送外卖、搬砖维持生计,偶尔也会通过抖音直播进行演出。直播给他们带来了打赏,成为他们可观的收入,以至于现在,无论是否有线下院团演出,直播已然变成了他们的一种习惯与日常。张婷婷认为,在戏曲传播的形态上,抖音等直播平台对地方院团的生存的确有非常大的帮助。(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