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连环画:从小人书到收藏品(图)

连环画:从小人书到收藏品(图)

2012-08-20 09:21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程十发绘《欢迎毛主席》,为开本最大的连环画,上海少儿社1959年3月出版;开本:237x295厘米;印数:三十万册;精装定价:1.00元,平装定价:0.55元。笔者去年花二百元得自旧书摊,今年3月上海某拍卖会,八百元起拍,以一万二千元成交。

程十发绘《欢迎毛主席》

程十发绘《欢迎毛主席》,为开本最大的连环画,上海少儿社1959年3月出版;开本:237x295厘米;印数:三十万册;精装定价:1.00元,平装定价:0.55元。笔者去年花二百元得自旧书摊,今年3月上海某拍卖会,八百元起拍,以一万二千元成交。

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家住在龙门路桃源路(今时代广场)上,弄堂口有一个专供小孩阅读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摊头,才五六岁的我,每天向父母要两分钱,就坐到书摊的小板凳上,一本接一本地翻阅小人书,从下午连着看到夜幕降临,画面模糊不清,也不肯罢手,直到母亲走来弄口,拉我回家吃晚饭时,才依依不舍离开小书摊。日复一日,小人书几乎成了我儿时唯一的乐趣。这样的情景,多少年过去了,还清晰地留在记忆里,甚至一辈子都无法从脑海中抹去。

 

有人说,我们这代人,是伴着连环画长大的。真是一点没错。

不久,“文革”骤起,风云突变。一切课外文学读物,包括众多的连环画,统统被列为“四旧”而扫除之,图书园地一片荒芜,到处都是“红宝书”如红海洋泛滥。一直到七十年代初的“文革”后期,连环画才在周总理的关心下,开始萌生一点生机。“文革”结束后,尤其是八十年代初,随着文艺春天的来临,连环画园地重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但是,人们万万没有意料到的是,繁荣仅仅“昙花一现”,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连环画的创作与出版一蹶不振、持续低迷。主观原因是连环画家青黄不接,创作乏力,客观上是社会文化的开放性与多元化,使传统的连环画对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失去了昔日磁铁般的吸引力。

更使人们始料不及的是,时光转到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收藏热的蓬勃兴起,连环画被称为“连藏”而异军突起,成为一种独立的收藏门类。有人粗略估计,全国号称“连友”的连环画收藏爱好大军不下百万。而最早冲入这一收藏圈的,则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这是典型的“怀旧情结”。

有庞大的收藏群体,必然就有彼此买进卖出的交易行为。从个人间的私下买卖,到此起彼伏的各地连环画集中展销会,从网络交易,到现场拍卖,一波未平一波起,大大助推着连环画收藏热不断升温。有人看到了这股收藏热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不惜掷下重金,“吃”进品相好的经典老版连环画。仅仅经过二十余年时间,连环画就从因喜欢而收藏,从收藏到投资,实现了三级“撑杆跳”。现在,更多人是收藏投资两相宜,玩得十分滋润。

连环画版本中哪些更适合收藏与投资,如按时间段来划分,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即1949年前的民国版连环画、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代。这四个时期虽各有千秋,各有可圈可点之处,但相比较而言,建国后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已逐渐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

 

虽然从年份的角度看,民国年间的连环画因年久时长,存世量已极为稀少,其珍贵程度已形同古玩文物,一般交易市场鲜见踪影,也难得在拍卖坛上亮相。偶露尊容,价位就会一路飙升,令人望而却步。连环画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收藏项目,出现动辄上万元的拍价,盖因其量少价高之“曲高和寡”的涨势,就难以博得普通收藏者的持续青睐。

“文革”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虽然出版的连环画数量不能算少,但多为样板戏、阶级斗争题材,政治烙印极其鲜明,缺少连环画本身所独有的知识性、娱乐性等属性,这就难以受到爱好者的普遍关注。当然,也有人专门收藏“文革”专题连环画,以留下一段特殊历史的印痕。

改革开放后的连环画,虽然一度因为十年动乱造成精神食粮的饥荒,民众对连环画的热情空前高涨,促使连环画的发行与阅读形成新的高潮。然而终因时代的嬗变,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连环画很快成为“强弩之末”,终因回天无力而式微。并且由于距现在时隔不长,对收藏而言,旧与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层次概念,也具有截然不同的市场效应。除了少数名家精心之作,一般就少人问津了。

那么,能够始终受到“连友”追捧,成为收藏、拍卖热点的,就数建国后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的连环画了。这一时期的连环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名家名作精品纷呈,是值得收藏且具升值潜力的投资品种。

为什么建国后涌现出的众多连环画好作品,会成为广大“连友”热衷的收藏投资品?我想,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普及。建国初的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在一次与文化部副部长周扬的谈话中讲到:连环画不仅小孩看,大人也喜欢看,文盲看,有知识的人也看,你们是不是搞一个出版社,搞一批新连环画,把神怪呀,武侠啦,迷信啦,那些旧的东西去掉(载《蔡若虹文集》,676页)。不久,我国成立了第一家专门出版连环画的出版社“大众图画出版社”。接着,在连环画发源地上海成立了主要出版连环画、年画的新美术出版社。辽宁、天津、河北等各地美术出版社,都将出版连环画作为一项头等大事来落实,相继建立了专门的编辑部门及专业画家队伍。

 

我曾阅读到两篇建国初最早谈论连环画的文章,印象颇深。一篇是时任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长的蔡若虹先生所写,题目为《关于连环画的改造问题》,发表在1950年2月《人民美术》杂志的创刊号上。另一篇是上海画家邵克萍先生所写,题目为《谈谈改造连环图画》,刊登在上海美协主办的《上海美术》报1950年5月1日第二期第三版上。两篇文章异曲同工,呼吁改造旧连环画,创作出版新连环画。当年,邵克萍担任华东文化部艺术处美术室组长,连环画是他主管的工作之一。由于在旧社会,连环画多以古典、历史题材为主,不少是三皇五帝、才子佳人、侠客豪杰、妖魔鬼怪内容,与新中国的要求格格不入。邵克萍便在文中写道,为了让读者“从被造成的愚昧幻境中解放出来,给以新鲜的养料,让他们看见生活的真实和方向,那改造连环画不能不成为我们美术工作者当前最主要的任务”。 

邵老生前曾多次跟我谈及当年的连环画情况,说上海一解放,文化部门十分重视连环画,很快成立了“上海连环画工作者联谊会”,出版了像邵宇的《土地》、赵宏本的《血泪仇》等许多连环画佳作。各级文化出版部门不因“小人书”之小而轻视其为“小儿科”,连环画做出了大市面、大影响。由于蔡若虹、邵克萍等美术领域具体主事者的身体力行,积极倡导,推动了我国连环画的改造、创作和出版事业的兴旺发展。

其次,连环画家群贤毕至灿若星河。老画家老当益壮,如连环画泰斗级人物赵宏本,1915年生于上海,十五岁开始画连环画,一生创作了三百余部作品,他与另一位老画家钱笑呆合作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成为不朽的精品之作。刘继卣绘画、张再学(即蔡若虹)编文的《鸡毛信》,在建国初期为连环画突破概念化、塑造典型人物等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画家接着又创作了《东郭先生》等一系列优秀作品。被誉为“南顾北刘(刘继卣)”的上海连环画家顾炳鑫,在创作出《蓝壁毯》后,又以素描绘法创作了《渡江侦察记》。辽宁鲁迅美术学院组织师生开展连环画的教学实践活动,其中王绪阳、贲庆余等创作了《童工》《我要读书》。贺友直在完成《杨根思》等作品后,创作出风格一新的长篇连环画《山乡巨变》(四册),表现了中国农村大变革中的农民命运。华三川用钢笔复线的画法,创作了《亲人》《交通站的故事》《王孝和》等。丁斌曾、韩和平绘画的《铁道游击队》(十册),1955年出版第一本,先后再版印刷二十多次,总计印数达三千六百五十二万册,是我国再版次数最多、印数最高的现实题材连环画。王叔晖的工笔重彩画《西厢记》,以富有民族传统的精致笔法,为工笔连环画开创了新的天地。程十发的《孔乙己》、费声福的《风暴》等,都是这一时期家喻户晓的连环画佳作。

 

不能不提的是,当时还出版了根据古典名著编绘的长篇连环画,如六十册一套的《三国演义》,二十六册一套的《水浒》等。为创作这些作品,集中了我国几十位一流画家,画幅卷帙浩瀚,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五彩缤纷的连环画长廊。

再次,连环画文学脚本的精心编写功不可没。连环画的形式是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文字作为连环画的重要一环,约占版面四分之一。当年改造连环画的一个重点,就是提高其文学脚本的应有地位。因为文学脚本决定着一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内容情节,为绘画者提供构图的基础。因此,连环画出版单位都设立了文学脚本编辑室,人民美术出版社还曾设立过脚本研究组,由著名作家孟超负责。不少资深编辑、作家担任脚本的编写工作。蔡若虹因其文字功底扎实,以笔名张再学,先后编写了《白毛女》《王秀鸾》等文学脚本。著名四川老作家林如稷将自己的电影剧本改编成连环画《西山义旗》。

我想到老作家梅娘,知道她喜欢连环画,几年前寄赠一册拙著《连环画鉴赏与收藏》,却引出老人的一番感慨,回信说:“五十年代,我曾写过一些连环画文学脚本,留下了我生命中的一段印记。”那时,梅娘在电影制片厂任编辑,家中一对儿女不幸双双住院,沉重的医疗负担压在梅娘身上。正巧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邀她撰写连环画的文学脚本。于是,她就一部接着一部编写,每年都要写上三四部。那部受读者喜爱的连环画《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是她“很下了一番功夫”,才完成的上中下三集文学脚本。当这套连环画将出版时,梅娘被错划成右派,出版社只得将文字编写者的署名改为“落霞”。她编写的《爱美丽雅》,也是一部影响颇大的连环画作品。这两部作品在八十年代又再版重印,印数高达八十万册和四十万册。她为鲁迅翻译的小说《表》编写文学脚本,据说还差点得了奖,因为编写者是右派而被取消了评奖资格。不过,当年这些连环画文学脚本的编写出版,一度在经济上解了梅娘的燃眉之急,稿费填补了两个孩子庞大的医药开支。至今九十高龄的梅娘仍认为:“连环画尤其是文学脚本的编写,得有深入浅出、突出原作精髓的真功夫。”

去年在京城公干,抽空去姜维朴前辈家拜望,听他谈得最多的,是解放初期到六十年代的连环画。他说,原先他在《华东画报》任记者,伴随着解放上海的隆隆炮声,画报社从山东南下进入上海城。不久,为支援创刊不久的《人民画报》,《华东画报》社的不少同志调京,而姜维朴却得到《人民画报》当时的主管单位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一纸公函,说出版社正筹建连环画编辑室,任命他担任主持工作的第一副主任(主任暂缺,不久他被提为主任)。从此,姜维朴的人生与连环画结下不解之缘。从组建中国第一个连环画编辑室,到创办中国第一家连环画研究会,从主编《连环画论丛》,到创立中国连环画出版社,从主持历届全国连环画评奖,到协调开展各种连环画的重要活动,虽不是连环画家的姜维朴,却是中国连环画事业的组织者与推动者,见证了新中国连环画的发展历程。谈起五十年代的连环画,他是如数家珍,兴奋异常:“那真是迎来了连环画发展的黄金时期,仅从1951年到1956年的五年中,全国累计出版连环画达一万多种,累计印数超过二亿六啊。连环画坛真是名家辈出,俊彦济济。”基于连环画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1963年,由文化部和中国美协联合举办了首届全国连环画评奖活动,以上海连环画家贺友直画的《山乡巨变》打头,共有六部连环画获得绘画一等奖,依次是刘继卣画的《穷棒子扭转乾坤》,王叔晖画的《西厢记》,王绪阳、贲庆余画的《我要读书》,丁斌曾、韩和平画的《铁道游击队》,赵宏本、钱笑呆画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还有顾炳鑫、华三川、刘旦宅、程十发等人画的十二部作品获绘画二等奖,三十五部作品获绘画三等奖,还评出文学脚本一、二、三等奖共二十七部。这次评奖,其实是对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期我国连环画成就的一次大检阅。到了九十年代,连环画收藏热初潮涌动,这首届全国连环画获奖目录,成了爱好者的“收藏指南”,竞相按图索骥,寻觅猎取。

 

是啊,当初印量巨大的连环画,一种印几十万册,甚至百万册的,不在少数。但光阴漫漫,经过四五十年时间的销蚀,又经过“文革”风卷残云般的摧残,至今存量已十分有限,要找一册品相好一点的名家作品,着实不太容易。

当年平民百姓都买得起连环画,少则几分,一角几分,稍厚的也只两三角。到九十年代初始有连环画交易市场的出现,其价格便一路飞扬。如果说,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国物价的涨幅平均为三十倍的话,那么,连环画名作的涨幅起码超过一百倍以上。以六十年代初期出版的一套《山乡巨变》(四册)为例,当年的总定价是九角四分。到了九十年代在武汉被拍出四千九百元,足足涨了五百余倍。1959年出版的一套《水浒》(二十六册)连环画,总定价不过六七元,到九十年代末的拍卖会上,以一万九千五百元拍出,涨了三百多倍。1959年程十发绘画、圣野编文的十二开连环画《欢迎毛主席》,精装本定价为一元,在今年初上海第四届连环画拍卖中,以一万二千元成交。

时下,不但1966年前的老版连环画精品成为市场热点,连环画的名家签名本、连环画原稿都成了拍出天价的市场“宠儿”。程十发四十幅《召树屯和喃诺娜》连环画原稿,最终以一千一百万元拍卖成交。现在与八九十年代不同的是,连环画市场中除了收藏爱好者外,不少是看中了这个市场无限商机的投资客,一些人还专职经营连环画,买进卖出仅仅为了升值盈利。本来只是一种大众的读物,却涌入了与古籍、书画、瓷器那样的艺术品投资的竞价跑道,这与连环画的本义相去甚远矣。对于这样的连环画现状,不少长期从事连环画创作的老画家颇感困惑,连呼“看不懂”。年已九旬的贺友直老画家,对此痛心疾首,对笔者说:“不想讲连环画,讲起来就让人伤心。”

小小连环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被一只无形的手左右着,随波逐流。是焉非焉?这个问题只能让时间老人来回答了。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