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浙江巡展油画印象(组图)

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浙江巡展油画印象(组图)

2012-08-20 10:08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郭华家园
 

 


周丽萱 柳燕

 

 


来源 有多少留存 有多少消失

 

 


何军 独钓

 

 


康蕾 纯真的眼睛

 

 


徐青巍 幽谷听泉

 

 


段远文故园

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浙江巡展于8月3~15日在浙江美术馆举行,这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全国性美术大展来到浙江。浙江作为一个美术大省,相比其他城市而言,却鲜有高水平的大展露面,这和美术文脉源远流长艺术文化积淀深厚的这方水土极不相称。究其原因,一方面和靠近上海等大城市的地理位置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制于以前的展览场地不足。但相信从建筑规模、软硬件设施等方面堪称全国一流的浙江美术馆建成以后,类似的精彩的大展会源源不断,给杭州乃至浙江的艺术爱好者奉献一场场精彩的艺术盛宴。

 


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规模庞大,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作品9127件,经过评委们沙里淘金的严格评审,精选出包括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粉画、漆画、雕塑、综合材料等各类美术作品526件,其中优秀作品128件。此次来杭展出共300余件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的作品占了其中的十分之一,充分体现出浙江美术创作实力。

记者因为从事的工作分工,所以特意着重观摩了其中的油画板块。下文的介绍并不以地域或是否获奖来区分,而是着墨那些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

表达多元丰富

较往届而言,此次展览参与范围更广,作品题材也更为丰富。在内容上涵盖了革命历史、现实生活、都市景观、情感表现、人文关怀等不同题材和主题,较为全面、深入地展现了青年美术家在创作中敢于创新的勇气、敏捷活跃的思维、丰富多样的形式,也反映了当代青年美术创作的新进展、新成就、新特点。

河南画家郭华的《家园》,娴熟的表现技巧和对构图的把握,使得画面基本挑不出毛病。这样一个经常被表现的主题,却因为画家内心世界的主观介入而富有了浓郁的人情风味,地面、羊毛、人的衣着以及远处的树和天空的处理及细腻的表现手法,形成一种难以言喻的对比,这些对比的会合传递给人十分舒适的美感享受,这也是油画艺术的魅力之一;辽宁画家李学峰的《吉祥蒙古·博克》吸收了民间艺术的诸多精华,平面化的绘画方式,简略的色彩搭配,初看之下显得有些概念化,细观之却有着无穷变化的肌理效果,给人以起于原始的视觉感受,这些丰富的肌理处理成了这幅绘画作品的点睛之处;陕西画家何军的《独钓》体现了当代绘画与传统绘画视角的区别,传统绘画很少从这样的角度来表现画面。后工业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冲突,小市民自娱自乐的心境写照共存于画面。大面积灰暗的太湖石群,浑浊的塘水,水泥墙上的铁丝网,加上光秃秃的树枝条把垂钓者很突兀地衬托了出来,也许在这样的环境里,他钓的不是鱼,钓的是逝去的岁月,钓的是从压抑中寻找放松快活的愿望;北京画家康蕾《纯真的眼睛》表现的是塔吉克民族的形象,善良、质朴的性格,传达的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清澈的眼神,纯净的内心,也是一种内外力量的统一。她选择用红色统一画面,用主观性和客观现实的场景拉开距离。红色的力度和饱和度使得画面充满张力,在统一的色调中显现了丰富的感觉;山东画家徐青巍的《幽谷听泉》采用了黑白的影像色调,首先勾起观者的主观怀旧情绪。人物主体与水的波光幻影定格在一种冥思遐想的幽静中,既有动感的摇曳也有静止的安逸,艺术地诠释了所要表达的主题。在繁重压抑的生活之余,欣赏这样的作品确实能缓解工作所带来的压力。
 

 


写意写实并存

展出的很多作品,或多或少都融合了中国画传统的写意精神,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东方意蕴。意象油画的本土化固然表现为诸多的形态与面貌,但作为中国人文观念、审美方式与接受美学的典型特征,“意象”同化的油画显然更容易拉近与中国观众的心灵沟通。如广东画家段远文的《故园》用大写意的笔触酣畅淋漓地表现江南园林,似乎能看得出落笔时如疾风暴雨般的张狂。现代的古典式园林与古代仕女的结合,宛若时空转换,陡生情韵;北京画家李琰的《画室里的梦想》类似于散点透视的构图,把画室的陈设与窗外的山水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东西方文化元素融合,整个色调雅丽清新,文人味十足,一改油画给人的厚重感。这些都表明了外来画种油画在中国经过百年来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转基因的中国式油画,其中的核心就是融入了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注重意象性表达。

写实一直是传统油画的主干,青年美展当然少不了写实绘画。对于生活的真切表达是写实油画的生命,这一点,恰是年轻画家的擅长。来自广东的周丽萱的《柳燕》,与来自浙江的来源所画的《有多少留存 有多少消失》悬挂在同一面展墙上,同样是写实人物绘画,表现的都是女青年的形象,但细观之,他们所呈现的是不一样的人物刻画,虽然同样的细腻传神,周丽萱的作品技法纯熟而稳重,语言更加含蓄内敛,笔触被刻意抚平,色彩被笼罩在薄薄的油雾之中,既真实又虚幻;来源的作品雅致而响亮,如点彩般的笔触加重了人物皮肤与衣着的质感,人物内心的表现更加契合主题的内涵,场景的衬托与设计看得出费了不少心思。这两位的作品也反映了新一代青年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合了自身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更多地探索了写实绘画在狭义范畴里的丰富表现方式。

 


鲜见实验革新

值得欣慰的是,青年美术家从生活中提取出的主题,抒情达性,歌颂美好生活,表达切身体验,显示出当代青年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如同一缕清风,给美术界带来了阵阵清凉。但应该指出的是,虽然部分作品不乏亮点,但是整体并没有突出传统桎梏的束缚,鲜见有形式语言令人眼睛一亮的作品。

其中的一些作品虽然不乏淳朴和真诚,但同时亦摆脱不了青年人所特有的青涩和浮躁。从形式、内涵到技法语言,艺术需要传承需要共鸣,需要陈陈相因,这没有错,但更需要给观者一种惊艳,让人面对作品有种睁不开眼或者是合不拢眼的感觉,让人无法从已有的经验中得到呼应,只能发出陌生的感叹:原来画也可以这样来画!这个确实很难,但都说青年就是未来,是希望,如果在青年美展中都无法看到这样的惊喜涌现,那么我们很难在更加老成持重、按部就班的全国美展中看到。个人认为青年美展就是要在对传统艺术形式、风格继承发扬的基础上,更注重对新形式、新材料、新技法、新主题、新内涵的不懈探索,要反映青年自我特性,倡导艺术创新的多样化与个性化,用叛逆的勇气和力量来前赴后继地不断开创中国当代美术新的可能。

在写实油画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复制照片的现象。展览中亦有一些照片化的作品。借助摄影素材可以为绘画创作提供某些方便,但如果完全照搬照抄,就丧失了艺术创造的兴趣,成为一种匠人的制作。另外,还有一些作品缺乏朝气、内容肤浅、纯粹卖弄技法的精工细作,看了又会让人担心架上绘画的前途和命运未卜。

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是国家级的综合性大展,从1957年举办的第一届开始,相隔几十年时间才举办了如今的第四届,前几届的展览涌现出了相当一批具有深厚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美术家,许多当年的参展作者如张钦若、罗中立等在今天已成为了画坛的中坚力量。据了解,中国美协已经确定,今后将每3年举办一次全国青年美展,十分期待走上轨道的青年美展能为这个社会、为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并培养出新一代的美术大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