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收藏市场95%的人用95%钱买95%赝品

收藏市场95%的人用95%钱买95%赝品

2012-08-21 09:28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鉴宝”闹剧

恶意炒作的拍卖公司一般与商家会演戏,通过专家的吹嘘鉴定,给文物定价,有可能价值1万元的东西可拍卖到300万元,甚至更高

真亦假时假亦真,真真假假分不清。此话用在古董收藏上,可谓十分恰当。

自从去年自制“金缕玉衣”被顶级专家鉴定为天价,由此引爆古董市场惊天诈骗秘密之后,艺术品领域真假纷扰一直不断。近日,北京卫视的“天下收藏”节目,错把真品当“赝品”砸的争议,再次引发对这个行业诸多潜规则的反思。

在活跃的古董市场背后,对一件文物的鉴定为何分歧如此巨大?相关各方是利益捆绑还是炒作?即使是赝品,是否就该被砸?

[有收藏界深喉表示,现在中国的收藏市场,95%的人用95%的钱,买了95%的赝品,背后多是拍卖公司知假卖假、利益集团联手做局、天价拍品层出不穷]

“赝品”变“真品”?

近日,首都博物馆和“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的《“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引起轩然大波,以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主任姚政为主的收藏界专家认为,从被砸掉的300多件“赝品”瓷器中选择了30余件精品,多是真品。

“30%为国家二级文物。”在接受《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采访时,姚政十分惋惜地说。

对此,《天下收藏》的客座嘉宾、北京华晨拍卖公司董事长甘学军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专家质疑砸赝品一说,因为站的角度不同,他本人可以理解,但要说所砸赝品为真品,是一件非常可笑、无奈的事情,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天下收藏”节目中,主持人王刚有一把紫金锤,如果经在场专家鉴定持宝人的瓷器为假,在双方签署完毕协议后,他会挥起紫金锤将“赝品”砸碎。如果真如姚政等人所言,那王刚锤下说不定真的会有“无数”的“锤下冤魂”。

虽然对王刚所砸“赝品”有所怀疑,但一些收藏家并不能肯定。

在首都博物馆的展出,算是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据媒体报道,姚政先后带了几批专家去看了展览,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真没想到,里面很多是真品啊,里面的评语就很不负责任。”

一件件“赝品”看下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宁玉新得出结论:“这里的‘赝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真品,而且三成是珍品。”

“我为我的言论负法律责任。至今,我鉴定过的文物打过不少官司,还没输过。”宁玉新表示。

“当一个专家说你砸的东西是真品,你可能不信,但许多人都说是,那是谁的问题?”姚政表示。

那么,这些“赝品”的评鉴究竟出自谁手呢?

“天下收藏”节目每一期都有三名客座嘉宾,常客包括学院派的收藏家有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叶佩兰、首都博物馆原常务副馆长张宁;“官方人士”有北京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张茹兰;还有一线的“实战派”,如北京华晨拍卖公司董事长甘学军、太平洋拍卖公司艺术品市场总监胡智勇等。

“露脸”次数最多的则是王刚的朋友——香港永宝斋斋主翟健民,他向本报记者表示:“乱砸别人的东西,其实就跟砸自己的孩子一样,每一件瓷器,至少要由3~5位专家鉴定,并且实行一票否决。而且我们是把最有把握的瓷器拿出来做节目,绝对不会砸错东西。”

翟健民表示,整个鉴宝过程是非常严谨的,因为电视台会控制30秒之内讲完一件作品的点评,只能举例说胎质疏松、人为做旧这些很简单的特点。

事实上,节目在现场还会录制一个短片,为观众详解这件东西到底哪里不对——这是很专业的,会从造型、画工、胎釉、款识等做全面的讲解。只不过多数时候没办法播出。

“仿品本身有低仿、中仿、高仿之分,此次选出来进行展览的几十件东西,90%以上都是高仿,一般观众或是收藏家隔着玻璃看,会觉得很像真的。”翟健民表示。

针对这一说法,姚政认为,上手并不是鉴定瓷器的必然条件。

 

 

“铁三角”利益捆绑?

对于为何要“砸”的问题,一些收藏专家认为,是该有一个底线,若连一个底线都没有的话,那就应该是利益所驱使。

一些人士质疑,“天下收藏”有另外的“铁三角”———王刚、甘学军、翟健民。

“砸了‘真品’,‘赝品’自然当道?我们也是听说,他们也是利益链牵在一起的,据说,这个节目是王刚、翟健民、甘学军三人承包了,他们在节目炒热的‘真品’,是否在甘学军的拍卖公司拍卖?如果是这样,真的很可怕,如果,一些地方博物馆有没有从他们手中买所谓的‘真品’呢?”一位收藏界人士对这样的说法半信半疑。

对此,甘学军与翟健民均表示,未参与投资,与节目只是“义务性”的嘉宾而已。

“天下收藏”栏目组制片人韩勇也告诉本报记者,该节目是北京自己制作的节目,并非外包节目。

“我连个赞助商的身份都没拿着,每次的车马费就500元。”甘学军对本报记者表示。

王刚是甘学军朋友,后者偶尔做嘉宾,算是帮朋友的忙,“当初参加就是因为这个节目立意好,作为拍卖公司的负责人加入其中,就是提醒人们,收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比中六合彩还难,甚至不如买股票。”

而翟健民也表示,拿的费用跟甘学军的差不多。

至于“真品”是否通过其拍卖公司拍卖,甘学军并未直接回答本报记者,他笑着说道:“你的这个提问,倒提醒了我可以做这生意,如果真品通过我们公司拍卖,我还真高兴,我们整日里找真品找不着,这多好。”

姚政表示,很多事情越辩越明,他希望首都博物馆先撤掉此展览,相关部门应对留下来“真品”的流向做调查,“可以的话,大家把他们所说的‘赝品’一件件拿上来,我们来个争辩。”

对于这个利益链是否成立,我们并没有证据去证明,但一些业界人士对此行业的看法,却值得我们思考。

一位收藏界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恶意炒作的拍卖公司一般与商家会演戏,通过专家的吹嘘鉴定,给文物定价,有可能价值1万元的东西可拍卖到300万元,甚至更高,将文物的价值炒到最大化。

“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我们不反对正常的炒作,但若通过电视媒体的宣传,通过砸碎别人、否定别人,从而提高自身价值的方式,我们是坚决反对的。”该人士表示。

有收藏界深喉表示,现在中国的收藏市场,95%的人用95%的钱,买了95%的赝品,背后多是拍卖公司知假卖假、利益集团联手做局、天价拍品层出不穷,“刚接你电话之前,就有一个企业家花了20多万元,找人看他的收藏,找到了我,全是赝品,连高仿都不是。”该人士表示。

 

 

该不该砸“赝品”

除了对真假的争议之外,对是否该砸赝品,业界也有不同看法。

“砸了太可惜。”匆匆开完会,姚政没怎么喘口气,就惋惜地说道。

事实上,对于“天下收藏”栏目,姚政等收藏专家虽没期期看,但看过的节目中,偶有对专家认为的“赝品”有所怀疑,但毕竟没见过实物,并不好说明问题,“但好的东西至少不应该砸,漂亮的图案、美的东西摆家里也行啊。”

2009年,在遵义的一次会议上,台湾的一位收藏家不解:为何大陆与台湾的收藏观念不同?无论是真的假的,不能砸,一个礼拜砸一两个,一年百八十个就砸掉了,一家电视台这样,十家电视台有多少个,这样砸下去,把中国民间收藏——也是中国文化给砸没了。

“我们不能说中国的民间收藏全部是真的,但至少有相当的一个比例是真的,即便有赝品,但我们改革开放才30年,文物艺术品收藏火热,也才这几年,仿造的可能有那么多吗?这位台湾收藏家的观点警醒了我们,砸不得啊。”姚政告诉本报记者,“虽然许多人质疑反对,但没有用啊,一个节目就砸了几年了。”

对此,甘学军则表示,“民间是有国宝,但不是遍地都是,若遍地都是,那还叫国宝吗?”甘学军长期在拍卖一线,他看到许多人因为文物赝品弄得倾家荡产。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尤其是拍卖行,真是赝品横行,吃亏上当的太多。

“鉴定文物,是需要资质的,即便有资质,谁赋予你砸的权利呢?100年之后,这些东西都是文物,都是艺术品,难道现在艺术品就是赝品吗?”姚政认为。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