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購買的地攤貨,經專家掌眼后,搖身變為價值15萬元的“晚清精品瓷器”﹔5元買來的工藝品被鑒定是“翡翠”……想拿出來拍賣?先交1萬多的“展示費”。 藝術品投資在給人帶來豐厚回報的同時,造假、售假、拍假現象已愈演愈烈。昨日,記者實地探訪了武漢古今通寶公司,該公司通過開具鑒定証書、制作拍賣圖冊等手段賺取暴利。 案例 子虛烏有的偽幣專家估價90萬元 前不久,經人推薦,在(湖北)荊州務農的王先明(化名)帶著一枚鏽跡斑斑的“家傳”錢幣,來到武漢一家知名鑒定公司。該公司鑒定專家看過后,認定該錢幣是晚清發行的罕見“金幣”,估價90萬元。 該公司給王先明的“金幣”開具了鑒定証書,並承諾讓“金幣”上拍賣會,“保底價90萬元賣出去。”在繳納了9000元的相關費用后,老王帶著這一驚天喜訊,心滿意足地趕回了老家。 王先明的一位遠房親戚得知此事后,與武漢一位從事古玩收藏三十年的行家取得聯系.。這位行家看過錢幣后,一直默不作聲。當王先明拿出鑒定証書時,該業內人士覺得十分“眼熟”。 幾天前,記者通過電話與前往荊州鑒定的這位行家取得了聯系,但對方一直十分猶豫,“9000元很可能是老人家今年務農的收入,他們這樣干太過分,太沒良心了,我實在是看不過去。” “我隻看了一眼,就可以斷定這枚錢幣是假的。”該人士稱,該幣“翻砂”跡象十分明顯,這是古錢造假中採取的十分粗陋的手法,稍有經驗的藏家都能分辨,成批的造價成本也就幾元錢。“另外,這種錢幣隻生產過銀幣,我玩了30年古錢,第一次聽說還有"金幣"。” 但從始至終,這位行家都未告知老人真相,“我怕他受不了打擊。”對於是哪家鑒定公司為王先明做的鑒定,該行家雖然一直不願意點明,但其告知的地點直指武漢古今通寶公司。 據了解,“古今通寶”對外界的宣傳定位是“國際化的文化藝術品投資集團”,集鑒定、保管、展覽、銷售、拍賣、交流諸多功能於一體。古今通寶總部位於廣州,在武漢、重慶、太原、福州、長沙等9座城市都有分公司。 記者調查 鑒定公司步步設局引君入瓮 昨日,記者拿著在地攤上花100元買來的一口小瓷盆,來到武漢古今通寶公司一探究竟。沒想到,這口不起眼的小瓷盆竟被專家估價15萬。該公司工作人員稱,想要成功“拍賣”,先得交納一筆費用。 探訪:一樓設上千平米展廳 昨日上午,記者在漢口昊博古玩城樓下的地攤上,花100元購買了一口巴掌大小的瓷盆,瓷盆側面有著一行很不規整的“永樂年制”字跡,很一般的仿品,商販稱,“大熱天生意不好,進價給你的”。而另一款外表顏色艷麗的瓷罐,底部有“大清光緒年制”字樣,是市場內一商家對外展示的“工藝品”,標價800元銷售,被記者臨時借用。 隨后,記者來到位於澳門路口的武漢古今通寶公司。工作人員統一著裝,僅一樓就配備有兩名保安,還有專業的報警系統。大廳內,一位國家級古玩專家的宣傳畫放在十分明顯的位置。 該公司有三層樓,每層功能、格局不一,僅一樓就有過千平米的展廳,專用的玻璃展櫃內,展示有各類瓷器、玉器數百件,件件標價不菲。二樓除了字畫、十字繡展廳外,還有與銀行類似的專業保管庫房、可容納百人的拍賣廳。 簡單登記后,前台工作人員叫來一名姓王的業務經理。得知記者是沖著宣傳畫上的專家而來,王經理將記者引至洽談區等待。在周邊的三個洽談區,前來鑒定藏品的藏友正與其他工作人員交談。 5分鐘后,王經理說,指定的專家已經外出,隻能找其他專家鑒定。“公司有5位專家,都是"中博"的專業人士,但都在忙,還要等一會。”等待期間,隔壁操外地口音的兩名男子與工作人員發生不快,“你們當初說是現金收購的,現在卻是放在這裡賣。”他們帶來了一幅十字繡,兩人商量后決定帶回。 20分鐘后,在王經理的帶領下,記者前往財務室交了400元鑒定費(200元一件)后,終於見到鑒定專家。 鑒定:專家連稱“好東西” 在二樓一間擺設講究的鑒定室,一位姓楊的鑒定師及一旁做記錄員的女工作人員接待了記者,王經理一直現場陪同。鑒定師的桌案上,擺放著白手套、放大鏡等各類鑒定工具。 “是家裡傳下來的吧。”鑒定師主動開口,招呼記者坐下。專家接過小瓷盆,用手掂量一番后說,雖然瓷盆上標注的是明永樂年間的款,但並不是永樂年所產,他十分肯定地說:“是晚清仿明代的瓷器”,並將此盆定名為“青花花卉紋瓷盆”,吩咐一旁的工作人員記錄在冊。 專家進一步解釋,“釉面還是不錯的,花紋也是典型的明代風格,但裡層的胚胎質地不行,屬於民窯瓷器,是后代仿制前朝的。雖然如此,還是有收藏價值。” 看到記者隨后拿出的瓷罐,專家嘖嘖感嘆,連稱“好東西”。在看過瓶底的落款“大清道光年制”后,他稱該瓷器年代為清末民初。對於瓷器底部“大清道光年制”的落款,是否証明為官窯的詢問,這位專家稱,“當時許多瓷器廠都是"官辦民制",雖不是真正的官窯,但用現在的話說是准官窯。” 見記者有點失望,他補充說,該瓷器造型獨特,雖然市面上並不少見,但如此大件、保存完好的十分少見,雖然年代不及瓷盆,但價值要比前者高許多。他將該瓷器定名為“粉彩花鳥紋帶蓋冬瓜罐”。 兩件“地攤貨”,經過專家3分鐘的鑒賞后,甚至未借助任何鑒定工具的情況下,就將其定為晚清和清末民初的寶貝。當記者詢問價格時,專家稱,“會由估價部門的工作人員給出。” 估價:百元地攤貨估價15萬 在王經理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位於三樓的一間小辦公室。不久后,該公司估價部門周總拿著一份“專家鑒定單”走了進來。他為瓷盆估價15萬元,瓷罐估價30萬元。 “這只是根據市場行情,給出的最低估價。”周總補充,如果放在拍賣場上,翻上好幾倍不成問題。 為了打消記者的疑慮,他指著由王經理拿來的一本拍賣圖冊稱,公司下屬的拍賣公司去年在香港舉行的一場拍賣會上,拍出一款乾隆年間的官窯瓷瓶,“估價為300萬,結果不到10分鐘的時間以600多萬元成交”。 讓記者覺得十分不嚴謹的是,該公司幾乎人人都是專家。記者拿出隨身攜帶的一塊“玉佛”請周總把關,他稱“這是一塊翡翠,"水頭"不是很好,但可以值數百元。”待周總離去后,記者又拿出一紅木筆筒請王經理把關,他給出的結論是,雖年代不會早於清代,但市場價可值一兩萬元,“平時看得多,跟專家接觸多了,自然看得出來。” 實際上,“玉佛”是記者三年前從街邊的一個工藝品攤上花5元錢購買的。紅木筆筒是在上星期在一家禮品店購得,價值數百元。 拍賣:先收上萬元“展示費” 收取數百元的鑒定費,只是一個開始。 “如果有証書,藏品肯定更有說服力。”王經理拿出一本鑒定証書的樣本強調,該証書由北京一家具有國家文物鑒定資質的權威公司開具,“全國通用,也很管用,價格2000元。” 王經理說,如果想將藏品出手,每年八月,公司都會在香港舉行大型拍賣會,可將記者的藏品上拍,不過現在藏品征集工作已經結束了,隻能到香港進行展示,“我們很多拍品就是展示期間被買走的。” 為何在香港而非內地拍賣?王經理的解釋是,香港各地買家齊聚,購買力更強。藏品送到香港展示的費用為1.3萬元/件,“這是公司統一價格。” 他說,費用包含圖冊費、宣傳費、過關費用等等。拍賣成功后,公司僅收取成交價10%的佣金。 記者質疑道,如果拍不出去豈不倒貼?而且拍賣會遠在香港,上不上拍並不知情。對此,王經理稱,拍賣現場全程會有錄像拍攝,然后回寄給客戶。他同時強調,往年該公司舉辦的拍賣會,成交率在40%至50%。” 見記者仍嫌價格太高,王經理又提供了另一種方案。該公司有9家分公司,基本每家公司每個月都有兩場全國藏品巡展,前期費用十分劃算,隻需5000元/件。待藏品成交后,收取成交金額15%作為佣金。 內幕 証書是廢紙拍賣90%流拍 昨日,記者先后致電江城多位收藏人士、拍賣公司負責人。 對於該公司出具的鑒定証書的含金量,武漢一位藏界大佬稱,圈子內的人根本就沒有人認同,“收藏玩的是藏品,並不是那個証書,這樣的証書武漢不少從事鑒定的人都可以開。”這樣的証書,在他們眼裡就如廢紙一般,“更不會有拍賣公司認証書的。” “拍賣只是幌子,90%都流拍了。”武漢一家拍賣公司負責人說,據他所知,“古今通寶”在香港的拍賣會確實不假,但流拍率達到90%。大多拍賣公司前期都不會收取費用,“他們就是靠前期的費用賺錢。” 一名古玩商人說,“古今通寶”在武漢四五年來一直生意紅火,不知情的藏家中招的比比皆是。另外,很大一部分涉及收藏的人,都做著一夜暴富的夢,明知對方底細,還是願意拿藏品去鑒定,開具証書,讓該公司上拍,“瞎貓碰上死耗子,萬一拍出去了,就能大大賺上一筆。這已形成一種病態循環。” 業內揭秘 制假、售假、拍假已成產業鏈 近年來,藝術品投資的回報率早已遠超股票、房地產,成為最火的投資領域之一。由此衍生的古玩鑒定機構、鑒寶類電視節目越來越多。而古玩造假、售假、拍假也愈演愈烈。 “古玩不打假,拍賣公司可不用對藏品的真假負責,是最大的弊病。”一位藏家一針見血地指出,幾乎所有的拍賣會,附印在拍賣圖冊上的拍賣須知都會注明,拍賣公司在盡自己能力后,不會對拍品的真假負責。“盡沒盡責誰知道?”他說,“古玩不打假”只是民間說法,在這一領域法律不應缺失。“畢竟大家玩的是收藏,而不是心跳和冒險。” 國外的鑒定師在數次錯誤地鑒定藏品后,業內都會永久封殺。而在國內這似乎行不通,往往一句“看走眼”就可以推掉責任。 一位拍賣公司的負責人表示,“拍賣吃的是碗良心飯,你不要信譽,不要臉,想怎麼玩都可以。”他說,藝術品收藏一直就有“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說法。在如此大的經濟利益的驅使下,誰敢保証贗品、高仿品不會流入市場。 該負責人算了一筆賬,他所知道的一家本地拍賣公司,一次上拍藏品多達2000件,就以該公司收取的單件最低“相關費用”1000元來計算,一次拍賣會下來,即使未拍出一件拍品,也有一筆龐大的收入。 專家鑒定失誤不負法律責任 制假、售假、拍假這一鏈條中,“專家鑒定”成為十分關鍵的一環。目前的現實是,光環籠罩下的專家已越來越不被人信任。去年,“金縷玉衣”和“漢代玉凳”等國家級專家參與的鑒寶丑聞,更是令人不願意再相信專家。 記者在暗訪“古今通寶”時了解到,該公司工作人員稱,所邀請的鑒定專家來自“北京中博”,均是具備鑒定資質的名家。記者了解到,該公司不少專家都是在全國各地“趕場”的專家,除了少部分“有頭有臉”外,大多並不知名。 “鑒定失誤不需負任何法律責任,專家為賺取勞務費信口開河,是常有的事。”有業內人士表示,很多時候專家名氣大,頭銜多,但實力並不一定比藏家強,“書本理論知識誰都會看,實際上手的物件,專家不一定有藏家多。” 律師說法 “法規滯后,消費者難佔便宜” 北京德恆(武漢)律師事務所律師王亞軍表示,藝術品投資屬於特殊行業,消費者在認為上當受騙時,卻往往並不在《消保法》的保護范圍。但作為有資質出具鑒定証書的機構,在不謹慎、未盡責的情況下胡亂出具証書,甚至將其作為一種斂財手段,主管部門應吊銷其資質。 對於消費者維權,武漢一家拍賣公司負責人則稱,在目前的相關規定、條款下,消費者往往都佔不到便宜,“媒體也已多次介入曝光,但照樣愈演愈烈。” 他一再強調“做拍賣是吃良心飯”,同時他也承認,目前的拍賣條款及法律已明顯滯后,亟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