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奥运水墨惊艳伦敦(组图)

奥运水墨惊艳伦敦(组图)

2012-08-22 10:43 文章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陈大朴《写意小品》 48.5×60cm

京华“水墨奥运”艺术家与特派工作人员合影。

伦敦时间8月16日晚7点,在位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对面的27号画廊,来自中国的当代水墨艺术家出席了“水墨奥运”展览。现场观众纷纷对传统水墨融合当代观念表示认同。

 

□作品

传统技法体现当代精神

“水墨奥运”中英艺术交流展是由《京华时报·艺术品投资周刊》主办。据本次展览策展人《京华时报·艺术品投资周刊》艺术总监王剑涛介绍,本次作品展意在倡导发扬奥运体育文化精神,将和平、运动、共创文明的奥运精神延续下去。 

展览邀请到孙磊、张明弘、袁玲玲、陈大朴、石荣强、沈沁、李戈晔、李军、杨斌、贾秋玉、赵焜、刘政伟等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参展的70件作品均是艺术家为此主题展特别创作。 

据策展人介绍,所有的参展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基础上,表达叙述了自己的视角和深度思考,将具有时代精神的思想融入中国传统水墨,这无疑是对水墨的继承与创新。 

据悉,此次参展作品回国后将在水立方继续展出,并会将部分作品拍卖,部分收入用于京华时报希望小学的艺术教育。

□现场

艺术家为观众详细阐释

传统水墨融合当代观念,对于伦敦当地艺术爱好者无疑是一场新奇的视觉体验。为了让大家更容易且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展览现场,参展艺术家分别在自己的作品前为当地艺术家爱好者阐释自己的作品观念。 

张明弘站在作品《岁月》前,对来自伦敦的媒体解释道:“中国的传统国画讲究的是意境,也就是说功夫在画外。很多细节不需要通过作品本身表达,而是通过画面中的细节去体会。中国画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把更大的理解空间交给观众。”说着,张明弘指着自己的作品补充道,画面中一个老者拉奏二胡,寥寥几笔勾勒,简单明了。旁边两行题跋是一首上世纪的流行歌曲《悠悠岁月》。 

有人问,画面中为何会出现文字?张明弘答道,文字配合是根据画面需要。例如这幅作品,单是一个老者拉二胡并不能完整地表达,如果加上文字,尤其是对那个年代有过共鸣感受的观者会一下子进入那种悠然的意境。 

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研究总监TrishLyons走到贾秋玉的作品《马·术》前跟艺术家本人从水墨创作聊到摄影爱好,两人竟然对胶片的质感产生了共鸣。贾秋玉认为当代水墨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应该扩大自己的视野,然而摄影就是一双发现各种形式美的眼睛。TrishLyons很认同她的想法并且觉得从贾秋玉的作品中亦能体现一种带有节奏的镜头感。 

“我发现您的作品里有一些像纸张、书信之类看似无关的细节,给我的感觉您是在讲一个故事是吗?”TrishLyons问道。贾秋玉表示她喜欢创作中偶发的灵感,它们片段似的积攒在脑海里,因此她选择通过绘画来表述这些情节。TrishLyons告诉贾秋玉,目前伦敦也有很多这样的艺术家在创作虚构小说情节绘画,与贾秋玉的片段叙事方式异曲同工。

 

□交流

中英艺术家畅谈体验

8月17日晚,当地艺术家以及艺术行业从业人员与参展艺术家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交流。中英艺术家互相阐释自己的作品外,也同样相互吸纳对方的观点。并不像中国传统的研讨会,而更像一次自在的分享过程。 

英国艺术家JennyGordon H和 FionaWhitty分别来自牙买加和爱尔兰。他们跟随每一个艺术家参观其作品,并同时交流创作中的理念。他们对李戈晔的作品《漂浮》很感兴趣。李戈晔说:“人在水中有种失重的感觉,这也是现代生活的体验,人生的漂浮感是一种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听完李戈晔的阐释后,JennyGordonH和FionaWhitty表示很认同,这种现代城市的不安全感在英国也同样如此。 

毕业于切尔西大学的他们目前正在做一个关于“身份认同”的项目。他们计划去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与当地没有资金做艺术的艺术家们共同创作一个周期。离开时留下共同完成的作品,只带走过程中记录的视频材料。9月他们打算去牙买加待6个星期。明年的计划还在安排中,他们也很希望有和中国的艺术家共同创作的机会。

□作品

◎石荣强《空间》系列  130×66cm

◎刘政伟《暖》136×68cm

◎贾秋玉《马·术》  136×68cm

◎赵焜《都市系列——山麓谣之二》 136×68cm

◎杨斌《秘境》 75×75cm

◎陈大朴《写意小品》 48.5×60cm

□各方观点

SajidRizvi策展人

观念创新是艺术本质

对于参展作品,Sajid提出了他的观点:“从他们的作品中我能看到传统技法的影响,当然更可爱的是他们融合了当代的思考,虽然也是用宣纸和墨汁但绝非古人的临摹,而是自己的观念。”Sajid认为,传统技法的重要性无可厚非,但是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一味地重复前人也毫无意义。 

Sajid强调水墨只是一种技术上的表现形式,它并不是束缚艺术家思考的工具。当代艺术是不讲究材料的规范,例如版画、油画、水彩、雕塑、装置等,它们仅区别于材料和技术的不同,然而作品本质的观念表达不会受到这一切的制约。 

 

因此很多艺术家,例如英国的DamienHirst,油画只是他其中的一个表现形式,他也做雕塑、装置、影像等等。只是所有作品万变不离其宗地都在讨论着关于生命的话题。 

因此,Sajid认为,观念的创新和独树一帜才是艺术本质最关键的问题。

MichaelSheringham画廊负责人

艺术需要包容性

Michael在伦敦曾经学过汉语,学过中国文化,因此他对这样的展览更加充满兴趣。他说,传统的形式加上创新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当代的文化,对于他来说非常能理解艺术家的理念。 

展览作品丰富多彩,传统和当代自然地融合,Michael认为开放的社会允许这样不同形式的碰撞,百花齐放。正如伦敦奥运闭幕式上奏起了各种音乐,这也体现了社会的包容性。Michael很佩服中国艺术家对传统的挑战;也很欣赏他们对技法的传承;更难得的是在兼具传统和当代艺术的情况下还能做到水乳交融,浑然天成。 

从市场上来看,Michael表示这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但是首先这样的展览在伦敦不多见,因此这类型的收藏家还很有限。再加之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同审美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西方人眼里的中国艺术还是赵无极、朱德群这样带有西方意味的满画面构图。因此中国画的留白,以及书画合一等对于西方人还需要时间去学习。

来自内心的创作最真实

VatianKol 

艺术家 

Vatian用兴奋二字形容了他对这个展览的感受。Vatian比较看重中国传统的表达,对于陈大朴的《荷》他评价,实在太棒了。 

仅用黑白灰三色对比渲染出层层叠叠的荷塘月色,大面积的留白让画面看起来松弛轻快,最妙的还是小虾,寥寥几笔便有跃然纸上之感。这是对于具象观察的西方人觉得最神奇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中国传统。”Vatian强调,他希望看到一些真正来自中国内心的东西。不同的国家应该诠释具有地域特征的创作,这样才能保持创作的个性和独立性,这是他的理解。 

Vatian同样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邀请中国艺术家来伦敦交流,能看到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同从事艺术的不同国家的人,Vatian觉得这也是艺术的魅力之一。每个人都用自己最真诚的心去创作,一定会得到认可。 

最后,Vatian表示有机会很想到中国来写生,尤其是成都,他听说那里有中国最美丽的自然风景,纯粹、真实就是他所向往的世界。

 
  

 
  

 
  

 

 

石荣强《空间》系列  130×66cm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