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多苓《窗前的女人》620万落槌
2012年12月8日,荣宝斋(上海)2012秋拍在上海四季酒店举槌开拍。在油画雕塑专场中,何多苓《窗前的女人》以400万起拍,最终以620万的价格落槌。RMB4,800,000-6,800,000,1990年作,尺寸100×80cm。
一对一的观看还有多远?
何多苓的作品解读
最有意义的艺术存在于一种具体的关系,作者和另一个人。何多苓很多年都在试图进入这种一对一的理想实践。正如何多苓自己说的:“我的作品表现个体而非群体的人,”“我的画上几乎不会出现(或保留住)一人以上的形体。”
这个绘画立场几乎使得他很难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史中找到一个真正的位置。近二十年来的当代绘画,都在画一群人或代表某一个“类”人,或者画一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这就是50,60后两代人以主题性和符号性为特征的人物绘画。70后一代的绘画则是以自我为对象,进行寓言性的自我表现,他们的绘画人物中没有他人,只有自己和另一个自己。何多苓不想面对一个集体,也不想只面对自己,他选择了与另一个人面对面的旅程,在一对一的关系中,观看这个人的脸和身体,体现他(她)在画面上的形象表面和深度。何多等是有机会成为塑造一个民族或者集体形象的代言画家的,在80年代初,他在当代艺术史中留下了第一个形象《春风已经苏醒》,这个形象被选为伤痕美术的代表。但何多等对这幅画的解释似乎与后来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的评价重心相去甚远,他承认画得很细,画面类似于怀斯的风格,但他后来一再强调,更重要的是,这幅画的“情调是抒情的、诗意的、神秘主义的、不可知的。”
他关心的是形象的诗意特质,不是一个民族的伤痕情状。艺术史对何多苓误读了吗?现在二十年过去了,他的历程证明,尽管艺术史有自己的解读权利,但这幅画的绘画动机实质上是对于一个青春女性的观看。何多芬后来承认,他总是给绘画对象,尤其是女性,在画面上加上他自己的东西,比如唯美、优雅、感伤。
《春风已经苏醒》也可以看做是他面对一位青春女孩,而不是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解放的寓言。这个女孩的形象是理想化了的,因为这种理想特征,所以这幅画有作为思想解放符号解读的形象余地。但另一方面,还是能在这幅画的画面上看出何多等对于人性的性别特质的个人化描绘,比如坐在草地上女孩的青春身体,她的皮肤质感,以及对吹来的清风微妙的表情反应。这种描绘的敏感气质不仅在当时少见,在他个人也甚至到了一种偏执的地步。
到了90年代中期,艺术界基本上忽视了何多苓,这反而使他在成都回到了一种真正的个人化生活。他短暂地画过《迷楼》和“春宫”系列,这个系列是关于个人和女性相对之间的欲望因素。也许是觉得这个系列并不是一种最理想的绘画和对象之间的关系,何多苓之后开始画他所熟悉的女性,其中有他早年的恋人、他欣赏的女人、熟悉的穿衣女人以及愿意在一对一的私人情境中被裸体观看和描绘的女人。文/朱其
何多苓1990年创作的《窗前的女人》是90年代人物作品中极具代表的精品,在1988年《乌鸦是美丽的》的横空出世,更是把怀斯风格的特定语境演化的淋漓尽致。而《窗前的女人》也可以看作是怀斯风格的延续,作品呈现的是著名当代女诗人翟永明,依靠在窗前,瘦削的脸庞,敏感的眼神,棱角分明而扎手,气息依然如故。在此幅作品中何多苓去掉了多余的场景,摒除了繁杂的空间,独取窗台这富有诗意的角度,来与诗人架起旷古而悠远的对话。
《窗前的女人》体现了何多苓技法造型精准而全面,结合西方写实主义绘画传统多层画法和中国传统写意绘画的笔意,在继承古典美的同时探索出符合中国当代文化的精神语言形式。画面细腻而又写实。场景选用的窗台也极具显现出何多苓受超现实主义诗歌的影响。把小翟那忧郁、尖锐乃至些许的固执,表现的精准到位。而寂寞站立的女人,或许会让他一切思绪静静地流淌。当月光从一侧倾泻在她的脸上,隐入深处的双眸,削白的面颊,冷冷地将自己陷入黑色的包围之中。双手交插于胸前,身体倚侧的小翟,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存在,简直要把心中所有的追问都投到她眼前这个男人忧郁的世界中去,欲言又止,若即若离,心中涌起无限的波澜。何多苓用一种看似具象语言的表达方式,是企图在画面中召唤永恒的时间意识和追求诗意的象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