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蔡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的乐章,一切都朝着刚刚开始的方向,孕育通向未来的可能。回看在2012 年备受关注的青年艺术家,《艺树》选择用青春的概念靠近他们,外界的喧闹与不安大多是市场的游戏,远离个体的真实,无关内心,无关青春。 现在的艺术青春无疑拥有更优越的条件,高等教育的支持,前辈师长的引领,国家与历史的命运重大命题也不再压在青年一辈的肩头,他们拥有更自由的生存环境,他们表达的方式更加丰富。 然而,信息社会的庞杂带来的是青年一代精神共同体的缺失,无序与茫然,心灵没有集合地。他们有比前辈更好的物质条件,却缺少了因理想而来的坚定。 所以青春的艺术充满变化与无法确定,外界的环境时时影响着青年艺术家动荡的内心。青春意味着实现的可能,为了实现所做出的努力充满真诚的真实。长大后再回望青春的创作,即使不成熟与不稳定,但是却最真实,真实的愿望形成艺术品最可贵的价值。 青春带来的多种可能性是观看青春创作的方式之一。以关注并推动新人创作的北京星空间艺术中心正在进行一场名为“实验室”的展览,一群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微博]的青年艺术家用多种超越传统定义的媒介大胆表达着各自对艺术的理解。 这就是青春最闪亮的标识,探索与实验,大胆与无畏。青年雕塑家张若愚是个温文尔雅的小伙子,他的雕塑作品带着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然而回忆大学时光,他也曾进行多种尝试,带有让别人质疑的前卫,那些在他看来,都构成今天创作的营养。 在一个历史与文化缺少厚度的时代,青年艺术家的实验多是从内向外的,青春思考中更多是从个人体验出发,以个人经验打量世界,黄鹤、席丹妮、张琳等青年画家呈现的画面世界都是带着“我”的影子。 这样的视角没有宏大与壮丽,有时也缺少些人文精神,但是却是属于当下的真实。 实验在今天,更有综合多种表达方式的尝试。青春不需要定义,艺术本来也没有框架,电影、绘画、戏剧、音乐、舞蹈,都是西方学科体系的人为设置。 信息充斥、多元共生的当下,最好的就是一切都有可能。打破同在艺术之名下的不同表达间的界限,让艺术的伸展有更大的空间,而青年在这方面的实验更为突出。 青年艺术家从小接受着多种信息,画家李玉文和雕塑家张若愚对音乐的敏感甚至强于绘画。女画家付瑶是个电影迷,她会反复观看一部喜欢的影片。这些元素都为他们的创作提供无限的灵感,让扩展艺术的广度成为可能。 而高艳津子作为北京现代舞团的掌门人,却是在无处不在的绘画环境中长大,她和画家是朋友、她和诗人是密友。所以她认为舞蹈是流动的绘画,绘画是凝固的舞蹈,特别是强调观念表达的现代舞更像是一场行为艺术。 绘画与舞蹈在青春的视角下互相观看,产生奇妙的效应,钻石因为切割成不同的面,才能折射五彩的光芒。同样,绘画与音乐也可以观看,绘画与电影也可以对望,共同的美学基础构成沟通的渠道,也会让观看不仅仅停留在观看。 实验最大的乐趣就是让人无法知晓结果,新生儿可能就此诞生。探索自身的过程是实验的更大意义,这也就是青春,天马行空的思想无限延伸,在各个维度,让艺术有更多可能,让自己有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