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我出国考察时,看到日本人、韩国人穿着民族服装,一眼就能认出来,而我们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改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起十几年前的往事,依然觉得“很难受”。
“在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规范性很强的服饰体系,反映着当时文化特征和审美倾向。”张改琴说,这种传统和做法一直延续到孙中山先生建立民国以后设计的中山装。
“在现代中国,各少数民族仍保持了各自的服饰文化传统,每逢节假日、重要会议都着盛装出席,非常醒目。”张改琴说,但占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却至今没有任何标志性的服饰,“服饰历史基本处于中断的局面,日常服饰五花八门,没有任何汉民族文化的特征、品性和标示。”
作为汉民族的标准服饰,该以哪个朝代的服装为设计标准?张改琴认为,可由国家层面的权威机构进行设计和规范,发布多个版本,供社会公众广泛讨论,从中选取广大群众最满意、最认可的一种或几种。
“就汉服来说,设计和生产并不难,关键是国家要有一个积极的引导信号。”张改琴说,现在民间已经有一些群众在自发推广展示汉服,但设计标准不统一,影响相对有限,必须有国家层面的推动和促进。“一旦汉服标准制定下来,不仅能给全体汉族人以一种服饰上的独特标示,也对保护、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