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
其实藏家们的其他身份并不总是我们认为的那样——有钱又有品位的热爱艺术的普通人。他们还有可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大牌艺术家。
喜欢是购买的第一步
张晓刚选择购买年轻艺术家作品的原因并不复杂——“我买年轻艺术家作品,有时是因为喜欢,有时候会出于情感和帮助的原因去购买”。第一次的购买经历产生于某个年轻艺术家的工作室,初出茅庐的艺术家有着不错的作品但苦于没有人赏识购买,生活困难,深知艺术家奋斗阶段艰苦条件的张晓刚就从他手里买下了两件作品,作为对他的帮助和鼓励。
尽管目前自己也购买了不少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但张晓刚并不会专门寻找作品来购买,所以他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藏家,在他看来“藏家是有计划地收藏”,而他却从不“计划要成为一个藏家”。张晓刚往往就是随便看看展览,看到喜欢的而且在自己购买能力范围内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就会买下来,“完全凭感觉”。对于价格他也并没有太多的预估,“价格不高又可以解决艺术家的生活所需”就可以。这样随心所欲的购买态度大概也验证了中国那句古老的谚语——无心插柳柳成荫,最单纯的收藏其实往往都是从喜欢开始的。
“收藏”是个快乐的游戏
张晓刚的“收藏”过程更像是自己跟自己玩的一个小游戏,看好一个未成名艺术家的作品,买下来,占有它。过几年该艺术家的作品被大家所认可,张晓刚就从其中得到了属于自己极大的快乐——“我觉得自己的眼光还行,看好的几个艺术家后来发展得越来越好”,张晓刚是这样解释的。
尽管自己是圈内的大牌艺术家,对艺术有着极敏锐的触感,但张晓刚在购买年轻艺术家作品的时候还是会谦虚地参考别人的意见。他“会听取画廊的建议,比如马秋莎的作品就是在冷林的推荐与讲解下从北京公社购买的”。
打动人的是作品中的态度
有时张晓刚也会从尚没有机会签约的年轻艺术家手里购买一些作品,是一个前辈对后辈温暖的关怀与帮助。除此之外,在他的能力范围内如果遇到合适的机会,他也会推荐自己看好的年轻艺术家给其他人认识,以此为他们打开另外一个机遇的窗口。在被问及年轻艺术家作品中有什么样的元素才能让他觉得喜欢的时候,他说那是作品中的态度。他不喜欢具有太强企图心的艺术家与作品,在他看来,那样显得有些太着急,功利心太强。
也许张晓刚真的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藏家,但正如前面所说,从他的身上我们始终可以看到对作品最原始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才真的是收藏的原始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