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 萌
不久前,国内最大的版画交易公司百雅轩大规模缩编闭店,被裁员工抗议讨薪,引起业界一片哗然。2011年底,百雅轩与国际投资机构IDG资本联合宣布双方已达成战略合作,IDG资本以6000万元价格购入百雅轩20%的股份;随后的2012年,百雅轩更大规模扩张,先后在上海、香港、北京新开设三家分支画廊。彼时,业界还期待风投注资能够推动百雅轩“突围”,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文化艺术品机构;而今,这一风险投资与画廊的联姻已告梦破,风投是否适合画廊业也引起争议。
发展太快导致资金链断裂
据了解,关闭画廊之前,百雅轩共有6个分部:分别是位于中国美术馆旁的百雅轩画廊、百雅轩798画廊、上海百雅轩艺术中心、百雅轩艺术(香港)有限公司、故宫[微博]御花园书店以及百雅轩版画院。今年5月初,新总裁张慧进入后,百雅轩开始了大规模缩编及调整:关闭上海画廊以及中国美术馆附近画廊,关闭版画院,把798画廊改为库房和销售一体的店面,香港画廊退出香港,只保留喷绘部门,其余所有部门整编为大市场部,并全面开始艺术品库存清理工作。
一位原百雅轩员工透露,自从2012年IDG注资百雅轩获得20%股权之后,关于如何根据消费群体的新需求拓展渠道曾在百雅轩内部引起争论,建议做线上购物电子商务模式的一方势弱,最终百雅轩决定在重点城市大量布局线下画廊。然而,画廊的运营费用正逐年上升,除了房租、人力等费用外,经营版画的百雅轩还需要支付高额的版权购买费用。据透露,由于开支庞大,百雅轩在开业之初即采用限量复制,原则上定价与需求匹配,并不脱离市场;但在资本注入后,限量复制模式在画廊极速扩张后被打破,在实际生产中并没能控制中低端版画的印量,导致库存积压。在此背景下,2012年底,多家分支画廊已出现运营问题。
对于此次缩编闭店,百雅轩经理徐建欣称,关闭的画廊是那些不符合百雅轩发展战略的,这只是公司内部正常的调整。“关闭这些画廊是因为它们并不符合百雅轩战略发展,因此肯定会做调整。”徐建欣说,“北京798的画廊并没有关,因为它们盈利。”对于百雅轩关闭部分区域画廊,徐建欣坦言,百雅轩当初发展太快,在各地开的画廊过多,有些区域的画廊实际上并不盈利。
“难以想象的是公司根本没有人去真正核算成本,没有人去真正做市场,只是盲目开店。在风投进入前只有3家店,但是风投6000万元进来后,决策层对这笔钱怎么用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当时有坚持做线上电商的,但后来还是开了线下的实体店,最终入不敷出,这几家店就把公司拖垮了。”不愿透露姓名的原百雅轩市场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风投不该涉足一级市场
伴随着百雅轩闭店裁员的消息,关于风险投资是否真的适合艺术行业特别是一级市场发展的问题也在业界引起广泛讨论,有人对风投进入一级市场的动机表示怀疑,还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风投与艺术机构的合作模式存在各种问题,并不适合目前的市场发展。
“百雅轩798门口出现了讨薪的员工,而在一年半前它才刚获得IDG资本6000万元投资;另一间曾获小额投资的专门代理新星艺术家的画廊在大幅裁员后也要搬离物业成本高企的798……一级艺术品市场板块根本不是风投该涉足的,投资越多越尴尬。”北京创新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苏桥在微博上发表评论说。他认为,风投的短期评估运作方式和艺术品价值实现的滞后性不能很好地融合。
“风投不是慈善,是用钱来赚钱的。比如,IDG投了百雅轩,怎么赚钱呢?一是百雅轩上市,二是股权转让。上市后风投把自己手里的股票在二级市场上出售,有时可以获得高达几十倍的收益;转让就是风投可以把手里的股权以更高的价格转让给下家。当然,这是理想状态。要实现上市和股权议价转让的目的,公司要有增值才行,而要增值就要有扩张。所以,百雅轩获得风投以来的扩张顺理成章——扩张不顺也就有接下来的裁员及业务重组。”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该人士认为,风投和画廊“不是太兼容”。“风投是快钱,风投的钱是募集来的,是以基金的形式存在的,而这些基金在章程或协议里往往规定有清算的时限。风投投一个项目,通常期望的退出时间也就三五年。而画廊这个行当是需要坐得住冷板凳的。因为我们不能期望油画或版画的销量如手机销量一样每年增长30%到50%。其实整个艺术品市场需要的都是老钱、慢钱。但是,出现在我们艺术品市场上的往往是新钱、快钱,大家以炒股、炒房、炒期货的心态来炒作艺术品。”
“虽然艺术圈内的大多数画廊可能暂时不会成为风险投资的青睐对象,但是当百雅轩的境况摆在眼前时,想来大多数的画廊主在面对风险投资或天使投资递来的橄榄枝时也会多加考量吧。看似高回报的艺术行业,对于在商言商的风险投资无疑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区域,但隔行如隔山,艺术行业缺乏商界及金融界的统一标准,风险投资对于艺术行业的不知甚解,恰好也阐释了什么叫做‘未知的恐惧’。”媒体人朱凡指出,IDG其实在对百雅轩进行投资之前,并没有进行深入的风险评估,风险投资与艺术行业这对危险关系,虽然看上去很美,但双方都需要冷静对待。
画廊业应练好“内功”
对于此次百雅轩的闭店裁员,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问题不在于风投的进入,而在于百雅轩本身没有创新,忽视了对新近现代艺术家的扶植,其作品仅能满足中老年收藏爱好者。“百雅轩是靠卖吴冠中版画起家的,吴去世几年了,再卖下去市场会怀疑是盖章的假签名版号,但百雅轩又未开发出其他赢利点,没有创新产品靠吃老本肯定会坐吃山空,转手关门是明智的。”策展人、批评家朱其犀利地拍出。
作为国内首家获得国际主流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的本土画廊,风险投资的高调进入对百雅轩的经营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优势,反而使其负重累累,甚至最终被风投公司全盘接手,这也再次引起了业界对国内画廊业生态的集中关注。“国外许多知名的画廊运营,是几代人在小火慢慢炖;而国内的做法还是典型的中餐式做法,急火煎炒烹炸。”“任何资金要立足赚快钱,都是违背规律的。尤其艺术品市场!”百雅轩闭店后,多位业内人士在微博上对目前国内画廊业“急功近利”的现状进行了批评。
“近年来,798很多画廊出走。众所周知,国内画廊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所以经营上出现种种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对于目前国内画廊业的这种生存状况,有些人将其归结到税收高、政策扶植力度不够等外因上。这些问题固然存在,但我认为画廊业首先还应练好‘内功’,比如逐步完善你的代理机制、创新经营方式等,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798一位画廊主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