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翔
这两天,“圆明园兽首”又成为新闻主角:一方面,在外漂泊了100多年的圆明园鼠首和兔首有望提前“回家”,最快将于本周五交接,入藏国家博物馆;另外一方面,圆明园4件兽首——猪首、猴首、虎首和牛首铜像出现在嘉定博物馆新馆内,这也是4件铜像第一次来上海展出。
虽然兽首是圆明园内海晏堂前的水力钟构件,但是在业内专家看来,它们并不是纯正的“中国兽”,老鼠像是西方的鼹鼠,牛有些像西方的斗牛,而老虎更像西方的狮子,因为西方人认为狮子才是百兽之王。它们之所以如此受到关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现在能确定的从圆明园遗失的文物很少。据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的统计,除了法国枫丹白露宫等博物馆外,全世界能确定为圆明园文物的不过一两百件,再加上兽首牵系着中国人的感情,受到如此追捧也是很自然的。
对于兽首的价值见仁见智,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单纯从艺术价值来看,兽首的价值并不高,但是从综合价值,特别是其激发普通百姓对于文物回流关注的角度来说,是有史以来回归的分量最重、价格最高、影响最大的圆明园文物。
按照国际公约,由于战争等原因遭受掠夺的文物,理应物归原主,虽然因为时间、证据等诸多因素,很多文物还暂时不能“回家”。我国是世界上文物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对于散失海外的珍贵文物的追索和征集,理应重视。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长和民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国内企业、民间团体乃至个人参与收购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热潮。但是,文物回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文物从海外回归,同时也要激发全民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从这个角度来说,文物能够从海外回到祖国固然是好事,如果没有回来,但引发了全民的关注,也是一种“胜利”。就像2009年鼠首和兔首在巴黎拍卖之后,并没有被带回中国,但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谴责,中方也明确表示了反对意见。今天,法国皮诺家族从文物原持有人手中买下了这两件兽首,并向中方无偿捐赠,就是最好的例证。
从当初在拍卖场上创出天价,到现在无偿捐赠,“圆明园兽首”给我们上了一课。记得国家文物局一位负责人曾经说过,无论使用什么方式,文物回归不是单纯的索要,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文物回归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和文化遗产的重视,昭示了一个国家或者政府履行保护文化遗产责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