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被称作继房市、股市之后的第三大投资平台,若从投资行为学的角度看,整个中国艺术品投资的出现,其实是锚定的结果。“锚定”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指人们在判断某人或某事时,容易被第一信息或第一印象支配,它们就像抓牢水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维固定在某处。锚定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在经济领域表现更为突出。
下面是一个常被引用的有趣例证。
有两家顾客数量和服务质量差不多的粥店,但销售额却差别很大。原来,销售额低的那家服务员为客人盛好粥后总是问:“加不加鸡蛋?”而销售额高的那家服务员为客人盛好粥后总是问:“加一个还是两个鸡蛋?”前一家客人听到问题后,总是考虑加鸡蛋还是不加;而后一家客人却被“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问题锚定,总是会考虑应该加几个鸡蛋,忽略了还有不加的选择,结果不知不觉地让店家多卖了鸡蛋。
锚定中国艺术品投资者的第一个问题是:“选择哪个品种去投资?”
该问题的背景是国内持续高涨的投资热情。
投资率偏高,可谓中国的一大特色。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投资率上升显著,1978年-1990年平均投资率为35.45%,1991年-2000年为37.80%,2001年-2010年为42.33%,而1980年以来的世界平均投资率仅为22.7%。据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罗云毅分析:中国百姓喜欢储蓄的传统不会轻易改变、现阶段劳动人口比例仍处于年轻化、制度调整客观上激励储蓄,三者使储蓄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资金的持续供给,导致高投资率将长期存在。就像那些被“加一个还是两个鸡蛋”锚定的粥店客人一样,被“选择哪个品种去投资”锚定的国人早已忽略了还有不投资的选择。
锚定中国艺术品投资者的第二个问题是:“买房?买股票?还是买艺术品?”
投资是购买某种资产、以期未来获利的行为,投资者必须综合考量各投资品种的投入资金、投资周期、投资费用、套现能力、获利机会、投资收益、投资风险、风险控制、投资机会等因素。本来,除了房地产、股票、艺术品之外,还有银行储蓄、国债、期货等许多品种可供投资者选择。不过相较而言,银行储蓄虽然风险极小,但收益极低;国债虽然收益稍大,但周期较长;期货虽然投资机会很多,但风险较大。而房地产因为近年价格上涨迅猛、且有贷款做杠杆,股票因为投资机会较多、且套现容易,二者被投资者青睐有加。
中国富豪若干年前便在京沪等大城市像买白菜一样买房,不久前又远赴北美、澳洲、欧洲,掀起一轮轮海外置业旋风。《亚太区财富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内地富裕人士(指拥有100万美元以上可投资资产者)的不动产投资占比27%,高于亚太的平均水平,股票投资位居金融资产配置首位、占42%。普通百姓也不示弱,2007年的火爆股票行情吸引了投资者踊跃入市,开户量大增,5月底沪深两市账户总数达1亿零27万,实际股民数量超过3000万。即便当前行情极度低迷,国内股票投资者数量仍高于世界上其他股市。
然而,由于近来房地产市场屡遭调控,股票市场长期萎靡不振,让艺术品投资大受关注。
比之房地产,艺术品投资的资金量可多可少,名家精品的价格高可过亿,普通艺术家作品的价格可低至数百乃至数十元;艺术品资金的套现能力也看似不低,不论在大小拍卖行,还是各地古玩地摊都人头攒动、买卖兴隆。比之股票,艺术品投资获利机会也不少,大至书画巨制小至发丝微雕,都有过价格暴涨的案例;艺术品投资回报率更为诱人,经常有报告称年回报率达百分之数十。于是,仍像那些被“加一个还是两个鸡蛋”锚定的粥店客人一样,被“买房?买股票?还是买艺术品?”锚定的投资者将艺术品作为房地产和股票之外的重要选择,甚至完全忽略了其中的巨大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