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叫硬伤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文化艺术界的捐款状元是范曾先生。接下来,美术界、演艺界的著名艺术家很多都有捐款,但是总体看,美术界的捐款数量不如演艺界。两年后,玉树发生地震,军方率先垂范,曾作硬性规定,要求一级美术师捐款不得少于10万元,一位将军级画家只捐了个零头,说,我不是一级,我是三级。国家养一个将军级画家干什么呢?养到70岁,要耗费多少纳税人的血汗钱呀!大宅子、好房子、画室里放的大案子,不都是钱吗?为自己大把花钱毫不吝啬,对社会有所奉献就斤斤计较,这算什么名家?沽名钓誉,不思报恩。养尊处优,近乎忘本。据说某位大画家也想慷慨一把,认捐100万元,但左看右看,一番权衡之后还是改为50万元。我猜想他不是心疼钱,而是另有原因吧。
据说,范曾先生卖画依法纳税,不怕露富。而有些天价画家则不然,象征性地表示一下而已,同巨大的卖画收入相比,终不过挂一漏万。逃税是这些人逃不过的一块心病。
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记载:“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如今,“老九”们成了香饽饽,苦尽甘来,政府宽以待之,百姓厚以爱之,有本事可劲折腾,由此形成天价画家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使得一些人披着文化外衣,放开手可劲敛财。难怪崔永元恨声道:“我不骂商人,也不骂艺术家,但我要骂冒充艺术家的商人,和把自己当商人的艺术家。”
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孔子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于《论语》)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止常足矣。”(见于《老子·46》)
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做事是要讲究分寸呀,大王您要想想清楚呀。孟子又说:“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见于《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国家管理靠规章制度。做人处事须遵循祖训。只可惜一些书画名家,过去无书可读,今日无暇读书,文化人远离文化,书橱上难见经典,难免出现“5·12”大地震认捐时的尴尬,不是出自良知,而是被动敷衍。套用贾德江先生的话:“这叫硬伤。”
回想鲁迅、王国维、陈寅恪那代人所处的年代,漫漫长夜,朝不保夕,但文化人并没有迷失,一座西南联大,在炮火硝烟中培养了众多栋梁之材。一脉文化传承,支撑着民族的巍巍大厦。为了共和新生,人民福祉,大批的文化战士前仆后继,为民请命,道德文章,彪炳史册,人文精神,光耀千秋。比起他们的伟岸来,我辈实在显得琐小,萎靡。由于无知无畏,反倒自命不凡。大肆索取而不思回报,人品卑劣却道貌岸然。
不要说那代人,那些代表民族风采的正人君子、饱学之士,就说画坛吧,李可染、黄胄等人才走出多远?李先生平易近人,谦谦君子,一生修为,人格魅力很自然地透着一种光彩,同他的作品一样感染人、打动人。黄先生卖画建馆,惠及后人,他天生大才,勤勉过人,画室里的灯光几乎夜夜亮到午夜。我曾听老同志叹息说,现在这茬画家同前辈相比确有差距,那代人的德行到周思聪就完结了,画坛至今很难出现周思聪先生那样的人物。在周先生的丰碑面前,我们理应反思,为什么会这样?除了环境因素,市场作祟之外,我们自身是否也有责任?也须坦诚检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