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鲍云洁黄银凤
写收藏稿快两年了,写市场、写文化、写人物、写故事、写鉴宝……记者一直琢磨着,到底什么样的稿件,大伙儿最感兴趣?
还是故事吧。写了两年的稿子,听了两年的故事。收藏圈子里的故事,讲不尽、听不腻,生动得很!铲地皮时的神秘事件,“国宝帮”们的丰富想象,考古论今的买卖交易……物件背后的故事,故事中的人……
你们有什么生动有趣的收藏故事,也来跟记者说说,跟大家分享分享,加QQ747706798或致电87682476都行。
这段时间,作家马伯庸的一篇《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让收藏圈的赝品帝国和“国宝帮”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只不过这次是以一种有点儿“奇幻”、带点儿幽默的吐槽方式。
其实,“赝品帝国”古来有之,古玩这全凭眼力辨识的行当,即使大专家也不敢百分百肯定。记者这几日也找了几位藏家来吐了吐槽,说说他们遇到的笑中带泪的“古玩那些事儿”。
大瓶大碗大盘子“国宝帮”最喜欢
“奇葩”博物馆的解说词写道,“我们这里的藏品都是超大的哦,汉代大瓶、唐代大碗、元代大盘和大壶,全国没有比我们藏品更大的了。”
还有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马伯庸惊呼,“不是那个拍卖了2.3亿人民币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吗?”再仔细一看,“那2.3亿的鬼谷子青花罐高27.5厘米,而这个高39厘米,比那个大多了。”
“国宝帮”喜大,这点宁波的藏家也深有体会,“曾经到一位上了年纪的藏友家做客,整一屋子的"国宝"啊,他拿出一件瓷器在我面前炫耀道"看到没,故宫有一件一模一样的,不过比我这件尺寸小得多……"
“国宝帮”特别钟情于“元青花”、“汝窑”等国宝,“元青花鬼谷子拍了2.3个亿,接下来古玩市场上到处都是鬼谷子,汝窑葵花洗拍了2亿多港元,市场上的汝窑也迅速多了起来……”造假盛行,自然是因为有市场。
来本报晒宝的读者,也曾拿来不少“元青花”和“汝窑”,初入门的读者,还是应该放低姿态,摆正心态,毕竟这留存于世的“国宝”少之又少,但有年份的民窑小件还是十分常见的,先学起来,再往高处走吧。
赝品考眼力,也考验心理素质
深陷“国宝”怪圈的藏友不少,然而即使是入对了圈子,也难免不在“赝品帝国”里栽跟头。
藏家维军(化名)跟记者说了这么一桩事:一日,有朋友神秘兮兮地来找他,说是最近淘了件成化的青花盘子,一定要他同往鉴宝。成化的盘子,斗彩自不必说,青花也是了不得的。“维军”立马兴冲冲地跟着他走了。
盘子一亮相,维军的眼神立马黯了,问一句:“到不到成化?”朋友答:“康熙仿成化!”言语中仍透着自信。
维军又问:“到不到康熙?”朋友又答:“光绪仿康熙!”语气依旧斩钉截铁。
维军再问:“到不到光绪?”朋友接着答:“民国仿光绪!”
维军“咬定青山”:“到民国了吗?”朋友终于泄了气,赔笑道:“实不相瞒,这回买"瞎"了……”
其实,类似的“拉锯战”在古玩圈子里几乎每天都会上演,买卖古玩不仅是一场眼力的考验,也是一场心理的博弈。
“话说回来,即使是最权威的专家,也不敢对一件古董给出绝对的判断,或者可以这么说,越是有实战经验的专家,越不会给出百分百的肯定结论。"赝品帝国"古来有之,其中不乏一些大家、名家也在模仿前人,这种赝品也算是有价值的古董。我还曾看到过一张所谓的清明上河图粉本(初稿),纸都是老的,估计是古人造假的"杰作"。怎么判断,基本的一条是古人造假仿真度低,都是凭记忆和技艺而做,现代人造假仿真度高,高科技之下几乎能够做得一模一样”。维军提醒。
橘生淮南才是正宗好藏品
古董收藏赝品多,当代收藏市场是不是稍微好点儿?
藏家小林跟记者说了这么件事:
玩翡翠的藏友多为女性,前不久他的朋友小谢遇到这么一群小姐妹,其中一位扬着手腕上的翡翠镯子向同伴炫耀,说是花100万买的。小谢对翡翠也有些研究,看到这么漂亮的翠色,心中一喜,便上前询问。这位女士告诉他,是从一位大藏家处买的,他手里还有几件类似的货。
小谢随即把此事告知更加专业的小林,隔日两人和这位女士再次接触。小林发现两个破绽:一则这位女士在言谈之中,无意说起,这块翡翠是花10万元买的,与小谢听说的100万元差了个“0”;二则在翡翠市场上,这等水头和翠色的翡翠若是正宗缅甸翡翠,价值已经近亿元,和她购买的价格相去甚远。
小林仔细查看,发现它其实是人们常说的玛纳斯玉,产地不是缅甸,而是我国的新疆,实际价格不过数百元。
红木也是如此,市场上很多木材都叫红木,但真正被业界认可的只有“大红酸枝”;还有和田玉,韩国产的玉器,粗看也差不多……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的物种,不同产地就千差万别,大家还是擦亮眼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