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从浅绛彩瓷收藏看文人审美价值观的确立(组图)

从浅绛彩瓷收藏看文人审美价值观的确立(组图)

2013-07-18 08:40 文章来源:收藏界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笔者绘菊石秋韵浅绛瓷板 
笔者绘菊石秋韵浅绛瓷板
 

安徽季   永

2012年可谓是浅绛彩瓷器进入艺术品主流市场的“破冰之年”。继浅绛彩瓷连续现身央视“一锤定音”节目之后,北京保利和中拍国际都分别开设了浅绛彩文人瓷秋拍专场,而天津玉兰华堂的文人瓷专场则成为浅绛彩藏友们交流藏品、了解行情的固定平台。尽管主流藏家和权威专家们对于浅绛彩瓷器仍然缺乏深度认知和客观的价值定位,但较之以前所持的否定、回避态度已有明显的变化。大拍上浅绛彩名家精品单件百万身价者已不是新闻,尽管其成交价格可能还存在水份,但仍然有力提振了浅绛彩藏家的投资信心。

 
 
 
粉彩开窗浅绛人物抱月瓶
粉彩开窗浅绛人物抱月瓶  

而在浅绛彩瓷收藏的热土——雅昌网近代民国版,围绕浅绛彩瓷收藏之文化价值的大讨论也进行地如火如荼。虽然讨论各方的意见多有相左,但是争论中每每碰擦出令人激动的火花。可以说,浅绛彩瓷收藏在走过十年之后,大家对其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我注意到,多位藏友都谈及“精神价值”一词。所谓“精神价值”,应该是指相对于经济价值而言的审美价值。

 
    谭启泰绘浅绛醉翁亭图水盂  谭启泰绘浅绛醉翁亭图水盂

笔者生长于安徽,向往晚清新安画派先贤们开创浅绛瓷画之风雅,多年来致力于浅绛彩瓷收藏而乐此不疲,并尝试效仿先贤将自己的书画创作移入瓷上。在此,仅从个人角度就浅绛彩瓷器审美价值的若干问题谈些粗浅认知。

 

一、中国瓷绘艺术的三个审美类型

中国瓷器绘画源远流长,各个时期、不同窑口可谓百花齐放、蔚为大观。我把古代瓷器按照其瓷绘艺术的审美属性分为三个类型。

首先是宫廷审美类型,即历代御制、官窑作品。此类瓷器的绘画以富丽精工、工整严谨为追求,配以规整严谨的瓷器造型,体现皇权文化的审美特质。其次为民俗审美类型,以唐代长沙窑、宋元磁州窑、明清景德镇民窑为代表。此类瓷绘以生动率意的笔触反映现实生活,体现出民间瓷匠们娴熟的笔墨技艺和鲜活的创作热情。这类瓷器绘画在当时仅仅是出于装饰的需要,其独立的审美价值多是历史的追加。另外,尚有文人审美类型。此类瓷器绘画者本身就是具有较深文化修养的文人型书画家,他们将文人书画的审美旨趣移于瓷上,其作品既不同于民窑瓷器的略觉粗俗,又与官窑瓷器的精细到流于匠气迥然有别。浅绛彩瓷器便是文人审美类型的代表。

尽管文人绘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英,但是文人绘瓷的大规模出现并形成成熟风格还是浅绛彩瓷器。如果说唐英瓷器的创作理想为首先满足帝王审美标准,同时兼顾自身的文人审美感觉,那么浅绛彩瓷器的审美标准则完全是文人笔墨情趣的体现。

二、浅绛彩瓷的绘画成就

浅绛彩瓷画的创作题材多为文人画的通常题材,其创作思想也少有反映现实社会和政治题材之作,这与后来的新粉彩区别很大。有人认为浅绛彩瓷画缺乏时代风貌和创新精神,而我却认为这恰恰是浅绛彩瓷画的魅力所在,即表达一种永恒的人文关怀,如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田园诗,总有一种回归生命本真的美。

从一个书画创作者的角度,仅就单纯的书画水准而言,我并不认为浅绛彩瓷画家们达到了可与同时代书画大家媲美的高度。因为无论是被称为“御窑两支笔”的王少维、金品卿,还是程门父子,乃至顾宝珊、任焕章等顶级的浅绛彩画家,都属于同光时期常见的绘画水准。我曾藏有或过目上述作者纸绢本绘画多件,较他们的瓷画的感染力逊色不少。瓷画家们的书画创作在当时既没有产生全国性的影响,甚至无法在其所生存活动的地域占有较高的地位。或者可以说,他们在一百年以后为人重新认识和津津乐道,全是拜“浅绛热”所赐。

 
  张肇源浅绛水仙盆

瓷器表面光滑而不渗水,无法达到纸绢与笔墨互相生发的晕染效果。但是浅绛彩所用的彩料却带来了一些新的因素,如质感、光感。所以我一直以来便视浅绛彩瓷画为“中国早期文人油画”。我们今天之所以很容易欣赏浅绛彩,我个人理解还有一个不为人注意的原因:今天对于油画的欣赏已经很普遍,所以很能接受浅绛彩这种质感强、光鲜亮丽的表现形式。而这是与传统文人绘画区别很大的。

 

除少量胎质坚密、釉水洁净、形制规整以外,浅绛彩瓷从瓷器本身的胎、釉、造型、工艺不仅与前代不可比拟,民国瓷器也较之有明显提升。

尽管浅绛彩瓷与御窑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我仍然倾向认为浅绛彩来自民间,来自文人客串所为,再经过御窑厂废而再兴的机会得以发展。从已见的官窑胎画浅绛作品看,显然不是为供御而作。所以我对于浅绛彩的官窑血统一直不以为然,我认为这是对浅绛彩价值的误读。     

笔者曾在以前的文章中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讨论了浅绛彩瓷的文化价值(详见拙文《古典的余晖》,《收藏界》2009年1期)。我个人认为,浅绛彩瓷的出现,是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光辉走进黄昏前的一次文化投射,是中国文化精神之于瓷绘艺术上的觉醒。瓷运可见国运!

三、浅绛彩瓷收藏热是艺术品收藏价值观念变革的重要标志

回顾传统艺术品收藏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一直有两个并立的价值标准,即帝王标准和文人标准。

封建社会数千年以来,帝王和权贵不仅是政治权利的垄断者,同时也是物质财富的拥有者。所以当他们介入艺术品鉴赏收藏活动时,其文化思想和审美旨趣便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而民间收藏则长期仰其鼻息。尽管古代不乏文化修养深厚的君主,但是多数情况下,统治阶级的审美意志仍然成为主旋律。

由于中国历经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对帝王权力的崇拜思想根深蒂固,而帝王的审美价值标准在收藏领域同样影响深远。今天的拍卖市场上,一经《石渠宝笈》著录,入藏内廷的书画,市场价格便一步登天。就连清代帝后们拙劣的书画,买家们也趋之若鹜,屡创高价。似乎拥有一件乾隆帝的玩物,便可一过皇帝之瘾。这一现象,如同清宫剧、明宫剧充斥于影视屏幕一样,说到底,是对权力的崇拜,是对奢华的艳羡。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这种帝王崇拜情结作祟下的收藏价值观,在当代文化背景下具有某种没落性和反动性。因为文人艺术家们是精神价值的确立者和艺术作品的创作者,且他们往往具备传统文化和而不同、卓尔不群的独立文化人格。故而文人的审美价值观往往与帝王的审美价值观发生矛盾。

浅绛彩热的兴起,是文人审美价值观的复苏,是对多少年来收藏界特别是古陶瓷收藏界占统治地位的帝王审美价值观的一次有力批判。

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理解为何最初的浅绛彩迷都是一些具备一定传统文化的人。而后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大的转变,浅绛彩收藏队伍日渐庞大,人员结构也日见复杂,这是与当代人审美的浅表化决定的,毕竟浅绛彩的画面很直观,一眼即看得明白。从浅绛彩开始,后来的文玩、杂项等等领域的收藏热,都是文人审美价值观的全面表现。这个趋势将大大影响一个时期的收藏走势,这中间的推动力量即是文人审美理念。

四、弘扬文人审美理念,再续文人画瓷姻缘

一件古代艺术品的价值,绝对不仅仅是停留在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而是去领悟它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会对其后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我们如何通过浅绛彩收藏这一个案来审视当代艺术品收藏?浅绛彩瓷画艺术有没有可能对当代瓷绘产生些许参考?围绕浅绛彩收藏,我们如何调整自己的收藏理念?这些问题都留待我们今后继续思考下去。

做为一名传统文化和书画艺术的学习者,我喜欢浅绛彩,也喜欢尝试运用浅绛彩的技法并将文人画的理念导入当代瓷绘,试图在当代瓷绘中还文人绘瓷以旧观。今次在这里将自己的瓷画作品展示出来,一来就教于各位同行,二来也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吧。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