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是国际艺术品市场流通的硬通货
开放艺术品市场交易既靠体制创新,也需经济环境。没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就没有繁荣的艺术品市场。上半年国民经济发展增速达到了7.8%,专家预测第三季度经济还将回稳,第四季度将会维持第三季度的速度,全年平衡下来可以和2012年持平,增长率在7.6%。这样的一个增速在经济面临众多挑战的压力下应该讲得之不易,同时也给冷热不均的艺术品市场提供了一个可依靠的经济大环境。伦敦的艺术品市场研究公司发布报告称:大中国艺术市场今春的总体拍卖结果比2012年11月增长了31%。以2013年春拍为例大中华区的苏富比、佳士徳、保利、嘉徳四大拍卖行共收获16亿美元,而上一个拍卖季共收获12亿美元,其中细分北京保利收获了2700万美元,香港佳士得收获了2300万美元,香港苏富比收获了1800万美元,中国的嘉德收获了800万美元。仅大陆拍卖行而言有21件拍品价格在百万美元以上成交,五万美元以下的拍品成交占到总量的一半,人们对艺术市场的信心指标提升16.9%。而从国际来看世界拍卖巨头苏富比当代艺术的夜场以7580万英镑收槌,其中中国的艺术家赵无极1998年的作品《23.9.98》突破了80万英镑估价,成交价达到93.7万元英镑。素有中国当代艺术家四大天王之称的张晓刚2006年的作品《男孩血缘系列》在苏富比拍卖中以42.3万英镑成交,由此预测艺术品市场的回暖已经不容置疑。由于体制机制的完善在国际化和市场化上面大胆突破,艺术品市场的后续发展更为人们关注。
经济大势仍然是决定艺术品市场兴衰的重要因素,资金的宽松和资金的流向决定了艺术品市场的冷暖。2013年就艺术品市场本身来说原先推出的艺术品信托所涉及的资金规模达到40个亿,由于信托期限已到,40亿的信托资金将要退出,就资金本身来讲要寻求新的产品。艺术品投资相对于房地产来说收益更大,仍然是资金的首选。这40亿的信托资金对新一轮的艺术品交易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资金池。
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1.8亿成交传闻买家为国外资本
艺术品市场的成熟,投资人的理性是艺术品市场稳定发展的保证,相比较前几年动辄上亿的拍品,2013年春拍投资者显得理性而理智,中端拍品的市场份额明显增加,100万至500万拍品占到了总额75亿元,占据市场82.5的份额,同比增长11.7%。业内行家反应1千万至之5千万的拍品在拍卖市场更容易被卖家所关注,它客观的反应了中国当前投资人的购买力,确保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有效杜绝了市场泡沫,也是中国收藏家和艺术品市场日趋成熟的体现。
艺术品不分国界是人类共有的财富,因此它的国际性特征非常明显,它的国际属性和作为投资它所需要的市场属性是不可或缺的。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在国际化上面先前是出现了人为的割裂,中国的艺术品和他的收藏家全部在本土化的领域里进行循环和流通,这样的现状让国际人士不可思议,他们在中国的博物馆内看不到西方的标志性的艺术品,而中国艺术品走不出国门,造成艺术品市场的单向流动,以前流入海外的艺术品纷纷回归,吸附了大量的中国资金。由于缺乏国际流通,很多藏家拥有的艺术品不能拿到国家市场交易,带出国门便有走私之嫌疑,整个艺术品市场流通领域的收益都给外国人拿走了,而国外投资人抱怨在国际市场上买不到称心的中国艺术品。针对这种情况各国政府也在采取应对措施,以新加坡、瑞士为列,他们都建立了免税自由港,在规定的区域内设立了艺术品仓库,很多国际买家纷纷租用了这些仓库,既免除了税收又为后面的市场运作提供了自由进出的保证,同时也为瑞士和新加坡带来可观的收益。近期中国政府宣布在上海浦东设立了自由港贸易区,明确只要国家明文规定不准经营的产品以外都可以经营,这样一来为中外的艺术品市场提供了一个世界舞台,真正做到自由进出,鼓励艺术品投资人放手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有价值的艺术品,而不至于因为国内房价的限购、股市的低迷而使民间资本投资没方向,甚至于带着巨额资金移民海外,把财富带到了其它国家。十年前上海在外高桥保税区就以建立了文交所,这个以文化产品为主要交易的机构,多年来门可罗雀,少有几笔交易也只是政府的行政手段,装装门面。建立自由港和艺术品仓库,那文交所的业务必将兴旺起来,艺术品的流通必将活起来,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大格局基本到位了。从释放改革红利来说,无疑会惠国惠民。
如上所说经济形势的稳定是艺术品行业发展兴旺的基石,市场机制的完善是艺术品交易流通的保证,国际化的运作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当这几个要素都具备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艺术品市场的兴盛时代将要来临,而作为政府在日益完善的市场面前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监管,以保证市场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