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强
在福州地铁屏山站建设过程中发现了2200年前闽越古城(冶城)遗址。经考古人员发掘,从西汉至清代,上千件文物出土,考古收获颇丰。
然而,近期当地媒体的报道却引发了人们的忧虑。据11月5日《海峡都市报》报道,“按上级安排,屏山地铁站考古将在11月30日截止,届时考古发掘不管进行到哪里,都将全部中止,还没有发掘的部分遗址,将不再发掘。目前,100多名工人正在10多个探方内同时施工,尽最大的努力抢救出更多文物。”此前一天,《福州晚报》的报道更是断言:“历时3个月的屏山地铁站抢救性考古发掘已结束”。
福州市考古工作队有关人士向媒体透露,上级已经下达了地铁进场施工通知书,施工单位拿着通知书让考古队马上退场。“需要发掘的面积共有28个格子,但目前真正完成发掘任务的只有5个。为了争取时间和空间,我们和施工单位商量,把南面做好的5个格子和北面尚未发掘的5个格子交给他们施工,剩下的18个格子允许我们做到11月底。”这位知情人痛心疾首:“死刑判决已经下达,只是延缓执行而已。”
种种迹象表明,屏山地铁站的考古工作很可能难以善始善终。11月5日晚,福建博物院[微博]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高健斌直接在微博上向福州市政府喊话:“要求考古工作必须在11月30日结束的命令,有什么依据?”该微博被转发了上千次,网上舆论一边倒,网友们纷纷呼吁福州地铁工期延缓,为遗址保护和文物挖掘让路,因为“地铁迟早会有的,而闽越古城遗迹一旦被毁就再也不会有了”。
高健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考古发掘的建筑遗址,等级非常高,是福州建城历史最早的见证。他说,公开喊话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经费,对屏山一带的遗址进行全面发掘。“按照最初的计划,政府给的考古发掘时间是4个月,但从目前的发现来看,内容很丰富,已经不是单一一个时期的,远远超出预期,4个月时间完全不够。如果11月30日一定要中止考古,那遗址会受到毁灭性打击。”高健斌说,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弄丢了就没了,再也找不回。“不能因为满足当下的需求,而把千年文明丢弃,所以,城市建设应该给文物保护让位”。
福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存在着大量、丰富、重要的地下文物资源,其文化层一般在距地表8米以内。根据《文物保护法》第29条规定,“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2009年,在福州地铁立项之初,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依法对地铁沿线开展了考古调查,并将调查报告提交给了地铁建设方。
高健斌是当时参与考古调查的成员之一。他在微博上披露说,按规定地铁沿线所有的站台都应该做考古发掘,但考虑到实际情况,考古队在报告中只提了有文献依据或考古证据的5个点。然而,除了屏山站目前正在开展工作外,其余4个站台都没开展过考古工作,那些地方的地下埋藏已被破坏殆尽。“地铁东街口站动工之初,省文物局局长还特意向我询问过此事,并要求我到现场去看看。但很抱歉,我根本连工地都进不去。”高健斌在微博上发问:当基本建设和文物保护发生冲突时,为什么总是文物部门让步?
福州大学城市规划系讲师彭琳在接受电视访谈时说,如果在规划阶段,地铁建设单位能充分考虑考古部门的意见,在选线时避开可能埋有遗址的区域,就不会出现现在的两难境地。她认为,西安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在地铁工程规划阶段就做好了文物保护规划,在施工阶段考古人员跟着当“监工”,一旦发现文物,地铁施工立即停止。
网上热议加上媒体的密集报道,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和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11月9日,国家文物局督察司组织著名考古专家徐光冀、信立祥到福州现场考察了屏山地铁站考古工地,随后和福建省、福州市有关方面进行了座谈,确定了在地铁建设中文物保护优先的原则,并要求当地照此原则拟定新的考古方案。福州市新闻发言人11月10日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证实,“正在制定方案,到时按方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