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在北京二环临近地铁的一条胡同中,上班高峰期一过,这里就静得听不到一点环路上嘈杂的喧闹声。如果不是一排正在建筑中的仿古院落,和杂乱堆放在门口的一袋袋水泥和零星木料,不会有人注意到门后正在施工中的那个世界,会和门前提着菜篮、推着自行车的人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不同。
两个月后,这里将建成一家以书画、瓷器品鉴为主的艺术会所。不过,即便开张,大门也只为特殊群体敞开。这个群体就是所谓的“圈子”。
艺术会所里的“官商圈”这家胡同中的艺术会所占地3000平米,共有两层,楼顶还有一个露台。站在露台上,还可以看到不远处一座不对外开放的寺庙的飞檐斗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股东指着另一边的一处建筑群向记者介绍说:“那里是一些影视界知名人士的居所”。
地处京城黄金地段,毗邻社交名流而居,独享封闭寺庙烟火,这个会所每砌上的一块砖石似乎都承载着强大的资本和社会关系。
记者了解到,这家会所的股东是三个山西人。其中一人负责主要的资金投入,一人负责疏通关系拿到地皮,还有一人负责会员的组织和运营。如果说前两个人构建了这家会所的“躯体”,那么第三个人就组织了它的“灵魂”。这第三个人名叫于军(化名),2000年前后来京打拼,曾做过电视媒体人,与各地企业家协会、知名企业家交往熟络,也和各地政府多有往来。于军就是在这样一个人脉网络的基础上,利用会所编织更大的“圈子”。
于军向记者介绍说,会所还没有开张,就有一些朋友来喝茶,这些人大多都是企业家。他理想中想要打造的会所,实际上是一个“家”的放大版。而这个“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让这些企业家“吃”得满意。
于军说:“现在吃饭对人来说都是负担。前段时间我一个律师朋友的事务所成立20周年,庆典时对来宾说:‘真不好意思,百忙之中让大家来这里吃顿饭’。所以,吃饭要找‘由头’。这个‘由头’就是家宴,是主人亲自下厨为客人做的饭。”于军计划等会所开张后,每天他都亲自下厨招待客人。“哪怕我只做了一道菜,其余都是厨师做的,但整桌饭菜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就足以让客人觉得与众不同。”
然而这样的“家宴”并不是这家艺术会所的利润点,因为它是完全免费的,而“吃饭”又是一个让人彻底放松的手段。于军说,会所经营要符合了营销六字方针:“交流、交情、交易”。“所以,来这里的人,我要让他们通过吃饭、聊天、喝茶,像在家里一样彻底放松,放松到彼此毫无戒备。因为人们只有通过交流才会产生信任,有了信任才有交情,有了交情,大笔的交易才会产生。”于军说,他的圈子都是四五十岁阅历丰富的人,“大家谈生意,不是那么直来直去,而是打着各种心理暗战。我不会让他们直接买画或者瓷器,但我的会所里到处都挂着字画,每个角落也有瓷器。来的次数多了,有的人就会问,即便不买也起码知道我这里字画、瓷器的价格。有的企业家慢慢会在不断的熏陶中喜欢上古董字画,他可能没有时间学习,但是一旦需要的时候,就会想到这里。”
但在于军看来,古董字画的销售依旧不是自己这个艺术会所最终和最大的盈利点——所谓“家宴”和古董,都是为了俘获每一位来这里的企业家身后的圈子而设置的“诱饵”。于军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百万富翁的圈子中一定有很多百万富翁或者千万富翁。所以,如果有一个百万富翁知道我这个地方,就起码有10个百万富翁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这里。这10个百万富翁只要有一半来我这里,每个人就又会带来另外10个自己的百万富翁朋友。”就这样,于军会所的人脉圈像一张蜘蛛网一样,以几何级数的速度不断扩张。而他,就是那只“蜘蛛”,居于中央,控制着网中的每一个节点。
一位深谙这种“圈子文化”的市场分析人士向记者透露,“圈子”对于生意人来说很重要,圈子越庞大,他能操作的事情就越多。尤其是当这个圈子中慢慢有了官员的身影,交易就会显得更加微妙:“比如甲企业家想找乙官员‘办点事’,知道乙官员喜欢丙画家画的‘狗’,但是甲既不认识乙,又买不到丙画的‘狗’,而甲乙丙三人都是会所主人的朋友,一旦主人知道甲的需求,他就可以请丙画若干张‘狗’,一并开出高于丙在市场上的作品价格让甲埋单,然后攒个饭局,大家在喝茶聊天中成为朋友,乙在收了丙画的‘狗’后就把甲的事情办了,而交易中的四方也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位市场分析人士还介绍说:“还有一种情况:甲企业家在会所选一些古董瓷器,送给乙官员,之后乙官员又将瓷器拿回到会所委托销售,甲企业家高价从会所买回,会所扣除一部分佣金后,将卖得的现金转账给乙官员。在这种情况下,古董字画的真假性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作者: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