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30日讯很难想象,57岁的中国美术学院前国画系主任陈向迅,此前从未举办过个人画展。今天,陈向迅的首个个展《陈向迅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作品图,早在微信朋友圈里的被很多人转发。
与通常印象中细腻柔美的江南国画不同,陈向迅的作品特别富有形式感与视觉张力。不过,陈向迅说,他很难表达自己的作品:“画家不需要表达,就是画。如果语言讲得清,还有什么必要画呢?”
陈向迅为个展设计了一张极简的招贴:两个方块,两张作品。一张水墨,一个彩色。这不仅概况了个展作品类别,亦概况了陈向迅在艺术之路中“明与暗”的感受。
首先是以江南山水为题的作品。从全国六届美展的《牧歌三月》到上世纪90年代的《兰江记忆》,以及近期的《清景无限》、《正是江南好风景》等。这样的才情从陈向迅刚上美院时就已迸发。1984年,他的大学毕业创作《牧歌三月》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并获银质奖,成为当时的中国美术学院师生获得的全国最高奖项,一举成名。
成名后,陈向迅一系列水墨探索作品,在本次展览中也能看到。比如《课徒系列》、《水墨构成》、《门神组画》等等。这些极富视觉冲击力和形式感的水墨作品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在那个保守的年代,他用丙烯的黑色绘制作品。这些画作,被他戏称为“黑画”,也受到各种非议——他的研究生导师陆俨少在一次年度大考中给他打了“2分”,让他差点不能毕业。后来,陈向迅重画了十张作品才通过补考。
尽管如此,陈向迅在创作上也从未放弃过实验精神。有一次,他和几位年轻人群展。在传统作品之外,还特别展出了一批“黑画”。李可染先生来了,看到他画的桃花,说:“红颜色能画得这样不俗,难得。”越走到后面,作品的实验味道越浓,李先生开始沉默,直到最后几张抽象水墨时,他终于说:“画得那么黑,不容易的。”陈向迅这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在本次展览里,可以看到陈向迅数十年来的艺术探索。但这位艺术家依然强调,那些看上去黑乎乎很先锋的作品,启发还是来源于传统的山水画。“比如‘课徒系列’,就来源于传统中国画的“课徒稿”,我吸收了课徒稿的感觉,把它放大强化。”
展览到明年1月10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