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河南油画市场两极分化:贫下中油艰难生存

河南油画市场两极分化:贫下中油艰难生存

2014-04-23 06:29 文章来源:大河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看不懂的油画市场高端卖家创作者:河南的油画市场真心好:“贫下中油”的艰难生存

记者王珂

在国内艺术品市场相对发达的京沪粤等地,油画市场近几年势头劲爆,而在中国画传统深厚的中原地区,来自西方的油画被普通人欣赏和接受,进而真正进入艺术品投资及消费领域,似乎还欠着不少火候。

与之相对的,中原地区的油画创作群体实力不容小觑,我们有创作队伍,有市场需求,欠缺的,是在市场与创作者之间的高效平台。

A

案例:“没想到河南的油画市场这么好!”

有着中央美院油画专业背景的李东方在天下收藏文化街开着一间不大的店面,专营油画。马年伊始,便是一个开门红—一个做地产的老板一把手甩了60万,购走了几幅画。

其实这样的好行情打去年就开始了,“一年轻轻松松卖了五六百万”。在传统书画创作及收藏大省河南,西方血统的油画一直比较边缘,似乎距离主流市场有点远。因此这种好行情让李东方也有些意外。

“当初开店其实也没指望赚什么钱,也算自己的一个情结,想在河南推广一下油画。”对进店作品,李东方的筛选颇为严格,“我卖的都是‘五粮液’、‘茅台’,走的是高端路线,只做国内一线名家。”

开门迎客之后,“把我自己也吓一跳,没想到河南的油画市场这么好。”喜欢油画的人比原先想像的多得多,而且光顾的大部分是回头客,会一来再来。

这些喜欢油画的客户有个共同特点—都有相当的文化素养,看得懂油画。动辄十万二十万的价格,对于普通工薪阶层不是小数,最终买单的,都得有相当的经济基础。“有的人喜欢又买不起,一趟趟地来,光看不买,坐在沙发上不走。”

空着手走的客人,李东方也欢迎,“油画是国际语言,欣赏它,接受它,得有个熟悉的过程。”

 

一千元到上百万—市场的两端

天下收藏文化街是郑州市画廊比较集中的区域之一,距李东方的店面不远,便开着几家同样经营油画的店。同为油画,价格却相差极大。一幅看上去蛮不错的风景画,要价不过一两千元,走的是平价路线。当然,出处也不可同日而语。与李东方代理的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画院名家相比,这里的作品多是出自无名小辈之手,甚至没有作者名字。

郑州陈砦花卉市场是油画交易比较集中的地方,但这里的油画在专业人士眼中是要打上引号的。“都是些商品画、行画,大批量复制的东西,跟真正的创作完全两码事。”价格也非常便宜,几百块就能买到。这种“油画”在藏家看来,充其量只能算工艺品,而不是艺术品。

藏家沙强胜做过主营国画的画廊,也走过不少地方,近期刚到欧洲转了一圈回来,对国外艺术品消费的平民化感受甚深。“国外也有非常便宜的油画,但有时也贵得吓人,它其实是分层次消费,消费者可以按自己的消费需求,买到不同价位,当然也是不同品质的艺术品。”但不同的是,国外即便是便宜的油画,也是专业创作者的作品,不过是出自无名小辈,或者美院学生的手笔,其实深圳的大芬村就大量出口这些东西,面向西方低端市场。而有足够资金的消费者,就可以购进名家的、收藏级别的作品。

沙强胜的看法也代表了业内普遍的观点:“省会郑州目前的油画消费是两极分化,有高端的,名家的,精品的艺术创作作品,上百万一幅的也有,但大量占据市场的,是出自陈砦花卉市场这种场所的商品画。”而商品画占据主流市场的局面,也对真正的油画创作走向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C

创作者:“贫下中油”的艰难生存

一端是国内一线作品,一端是低端复制品,中间部分的巨大空白不能不引发思索—河南本土的创作者在哪里?这也是许多消费者发出的疑问:买不起一线名家,又不想买行画,到哪里购买真正的油画创作作品?

“专业代理油画的画廊很稀少,油画类的展览也少,即便有,也是个别时间个别地段,而且与市场形不成对接,普通消费者想要购买油画创作作品,缺乏渠道。”一位市场观察人士如此分析。

而另一方面,本土油画家的大量创作作品被束之高阁,没有一个合适的场所进行常态展示,没有更多人看到,更没有艺术机构来进行整体的宣传、策展、出版,将之推向市场。

河南省美协副主席兼常务秘书长刘杰也是油画专业出身,对于油画创作者的苦衷感同身受,“在国、油、版、雕等几大艺术类别里,油画创作者用‘贫下中油’来调侃自己的生存状态。”

相对于国画创作,油画的创作周期长,成本高。早些年市场上没有专业画布,油画家还需自己先制作画布,完成一张作品少则一两个月,大点的作品要半年甚至一年。加之没有成熟的市场,没有销售渠道,许多创作者不能以画养画,经济上支撑不住,不得不转行,装修、设计、办美术培训班,或者改走国画路子。“艺术家毕竟也要生存,以画养画是最起码的底线,否则创作也不可持续。”

“认识的许多搞油画的都转行了,搞设计,做装修去了。”沙强胜苦笑道,虽然这些专业出身的画家去做设计,往往能开辟很好的职业前景,赚不少钱,但这种选择仍然多是出于无奈,“是非常让人心痛的事。”

坚持创作,不愿放弃的,北漂是一个固定模式。“认识一个油画家,在业内算是小有名气,也非常勤奋,但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机遇,大量的作品堆在工作室难见天日,而今五六十岁年纪一把,去年也漂了,在北京宋庄弄了间工作室,希望在艺术品市场成熟得多的北京开辟自己的市场。”文化圈资深人士周志跃认为,目前本土没有形成成熟规范的油画市场,销售渠道不畅,本土油画家出走实是无奈之举。

而从消费层面看,油画正日渐成为热门。酒店装修、企业会所或高端家庭装修,对油画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除了低端行画,从画家手里购买的,多是通过私人渠道购置。通过熟人介绍,找到画家家里,而且多是命题创作,要个《黄河》,三米长一米宽,20天来拿,给你两万’,这事儿多了去了!”

这种狭窄的市场路径,多为业内人士诟病,“称不上是真正的创作,为生存罢了。”

两极分化的市场格局下,大量中间层次的画家目前还没有形成合理的市场价位,也没有合适的市场定位,这与大众消费群的认知不成熟有关,没有良好的市场运作机制也是个重要原因。而对于一个完整的市场形成,缺失的中间部分恰恰是关键,无论对创作还是消费而言,这都是一个突破口。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