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郑州版“798艺术区” 年轻人合租老厂房建工作室

郑州版“798艺术区” 年轻人合租老厂房建工作室

2014-04-30 09:38 文章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志同道合的几个年轻人,在郑州西边一家工厂的老厂房内,建起了摄影、油画、雕塑等工作室。他们的努力目标,是在这个承载城市记忆的建筑中,打造出郑州的“798”艺术区,让艺术更接地气儿。这究竟是在孕育着郑州一场文艺复兴运动的萌芽,抑或昙花一现?连日来,本报记者的镜头对准了这群为梦想而打拼的年轻人。

闲暇的傍晚,李洋总喜欢拿着画板,独自爬上有7层楼高的消防塔顶,静静地创作油画。

这里位于华山路,郑州一家磨料磨具有限公司(原中国第二砂轮厂)院内。从塔顶望去,遍览脚下十余排的老式工厂厂房、高大的法桐树,也可望见不远处霓虹闪烁的繁华商业区、30余层的高层住宅。喧嚣的城市中能够寻得这么一处安静的地方,李洋说,隐约有种“大隐隐于市”的自得。

今年年初,他以较为低廉的价格,租用了这栋工厂闲置的老式消防塔,在此建立了一间油画创作工作室。走廊上,悬挂着他多年来创作的油画作品。

和他一样,李洋的几个朋友也在此建起了雕塑、摄影等工作室。昨日中午,厂区一间简易房内,32岁的杨珂正精心雕琢着一尊雕塑,他命名为“想象中的姑娘”,身旁是他雇的两名工人,正在地面晾晒大堆雕塑所用的原料——胶泥。

 

 

杨珂是名雕塑师,也是一名“老郑州”。从四川一所大学毕业后,他回到老家,决心从事“老本行”。今年一月,他和李洋等热衷于艺术创作的几个朋友,租用了厂区400余平方米的地方。

在杨珂等人看来,当下的郑州,并没有一个成熟的艺术区。而对于艺术区而言,它适合在有城市记忆的建筑群中扎根生存。新中国成立后,郑州成为一座工业重镇。此处曾是当年东德援建的中国第二砂轮厂,具有浓郁的德式建筑风格,承载着郑州的一段历史。而历史,不应该仅仅只存在于教科书上——一方面,建筑本身需要维护,另一方面,艺术创作也需要平台发展,厂区租金便宜,可以说两者结合得很完美。

相对于杨珂等郑州“土著”,有北漂族同样希望加入。

曾在北京从事摄影工作8年的安志涛,在中原路上拥有一家个人摄影工作室。他的第一直觉是,这里完全可以做成郑州的“798”,成为郑州的地标性建筑,但这需要规划,也需要更多搞艺术创作的人加盟,“抱团才能产生大能量”。如今,他正在这里寻觅落脚的地方。

和杨珂第一批入驻这里的贾俊生,在此建有一间展厅。他说,几个朋友抱有共同心愿,希望将这里打造成有郑州特色的“798”,成为郑州一张文化名片。在这里,让艺术更加平民化,更接地气儿,希望市民闲暇时能来这里参观了解。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