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量化数据彰显艺术市场趋势

量化数据彰显艺术市场趋势

2014-04-30 13:54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近日,来自TEFAF(欧洲古董艺术基金会)的全球市场报告发布了中文版,在这份用量化经济学的方式进行艺术市场分析的报告,彰显了艺术市场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和规律。

报告基于ArtsEconomics收集整理的大量艺术品市场数据和信息,全面地研究了各国拍卖市场、画廊、古董商、私洽交易和线上交易等领域,客观地呈现了全球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重点市场深入分析。英文版由TEFAF欧洲艺术基金会委托艺术经济学家克莱尔·安德鲁博士编写。该中文版由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编译。

报告在对2014年全球艺术品市场整体分析的基础上,聚焦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美国和中国市场。虽然曾经在2011年被中国短暂性超越,长久以来,美国一直位居全球艺术品市场首位,几乎未被取代过。而中国作为最重要的新兴市场和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其发展前景直接影响到全球艺术品市场的走势和发展方向。

该份报告首先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报告的研究撰写者将过去十年全球艺术市场按板块进行动态跟踪分析,结果发现,艺术市场尽管与经济大环境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在板块分类中,又有明显的差别。

这种差别主要首先体现在投资者的购买情绪上,“在经济危机时,投资者承受风险的能力更低,转而投向古典艺术大师板块的作品;而在经济向好时,投资者转向风险和收益更高的当代艺术板块。”报告研究者指出。

从“2003年-2013年战后及当代艺术板块”和“2003年-2013年古典大师画作销售情况”走势图对比可知,在发生全球经济危机的2009年,战后及当代艺术板块在当年的销售额几乎下跌至上年的一半,而古典大师画作销售情况则反而相比走高。而在全球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的2011年开始,战后及当代艺术板块开始逐步上扬,而古典大师画作销售情况则开始持续下降。

 

 

 

而另一个要点则指出,在全球化的市场格局中,艺术市场是一个两极化的艺术市场:最便宜的和最贵的更容易被售卖。并且对艺术品的投资偏好会随时间变化,有趋势表明在金融危机和经济不确定时期,人们倾向于投资艺术品之类更熟悉的有形资产,并且保值时间更长和升值空间更大。2008年和2009年是金融危机最深重的时期,对艺术品的投资分配增加了25%,因为艺术品具有最持久的价值,同时可以作为分散投资风险的途径。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士将奢侈品作为投资选项,寻找能保持长期价值的产品,最明显的就是艺术品和古董。

由于报告把中国市场当作一个独特的案例进行研究,这其中与中国相关的部分则引起了更多的关注。事实上,截至去年末,中国大陆地区共有355家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CAA)颁发经营许可的拍卖行,其中超过100家经营艺术品和古董(包括62家在香港,12家在台湾和6家在澳门)。在中国内地授权的拍卖行数量自2005年以来已经增加了200%,当时只有108家拍卖行。

2013年,中国拍卖市场艺术销售量同比增长8%,但流拍量居高不下有53%,为10年内最高。2013年,公开拍卖销售额达到75亿欧元,销售额的29%产生在香港,71%在中国大陆。无论是国内销售规模还是作为全球买家的重要地位,中国仍然是最重要的新兴艺术市场,中国是2013年全球销售额第二大市场,总销售额为115亿欧元。经过2011年一年的繁荣后,当时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市场,2012年中国的艺术品和古董市场销售已经降温,但随后开始缓慢复苏,2013年销售额增长2%。

根据中国市场,报告第一次提出“千万拍品结算率”,2013年已付款47%,未付款占了30%,也就是说,整体拍卖行所公布的成交额,可能要打一个不多于三成的折扣,如果忽略千万以下拍品的成交率的话。

报告进一步指出,“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虽然显示了市场重新复苏的迹象,中国潜在藏家的购买力也在日益增强,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大量依靠本地消费的地方市场,离世界艺术品交易中心的目标还相距甚远。高税收、地方保护主义政策、以及收藏家对外来艺术品的接受度低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而中国艺术家作品的国际认可度不高,也增加了中国成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的难度。”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