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蒙克《呐喊》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大美
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西方油画一直披着一层神秘的轻纱,就像油画本身给人的感觉,既具象又抽象,好像看得清画的内容,又似乎看不清画背后的投资价值。这是一块儿诱人的蛋糕,但并不容易“吃”。
两年前的今天,2012年5月3日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呐喊》拍出了1.19亿美元的天价。令人瞠目结舌的不仅是这幅作品最后的成交价远高于预估的8000万美元,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当时刷新油画拍卖记录的竟是这样一张丑陋扭曲的脸。
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西方油画一直披着一层神秘的轻纱,就像油画本身给人的感觉,既具象又抽象,好像看得清画的内容,又似乎看不清画背后的投资价值。这是一块儿诱人的蛋糕,但并不容易“吃”。当你决定掏出荷包购买一幅西方油画时,也许只是因为纯粹的喜欢,也许是因为它背后潜藏的投资价值。
当然,二者兼有的情况也很多。如果将西方油画当做一种投资方式,那么油画就从单纯的审美对象,演变为一门“科学”——需要了解,需要研究,有时还颇有风险。
中国投资者初尝蛋糕的滋味
艺术品市场跟奢侈品有相似之处,有自己的取向、潮流和品味,有自己的变化。从翠玉字画,到紫檀沉香,再到琥珀珠宝,这些年国内的艺术品市场宠儿也是年年换新。而从2000年前后开始,中国投资者开始大举进入西方艺术品市场。
JP摩根公司2013年发布的艺术品投资的报告中,美国依然是艺术品的第一大买家,中国(包括香港地区)和英国分列二三位。在艺术品收藏领域,中国实现了“超英赶美”。除了长期持有可能带来的增值以外,报告指出,中产阶层、中上产阶层的财富增加成为艺术品投资增长的最大社会动因。和拍回“猴首”等国宝的买家不同,投资移民的海外华人、以及因留学工作成长起来的华人成为西方油画的购买主力。
分析师认为,更开放的心态,更高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以及更为敏感的投资嗅觉和更容易实现的投资方式让华裔面庞在油画拍卖会上变得醒目。
看着好吃的蛋糕不一定容易消化
艺术品的保值和升值是以相当长的时间作为依据的,这一周期也许是十年,也许更长。西方油画也是如此,并不是所有的油画投资,在你想要兑现时候都是赚钱的。
油画准确的市价很难估量。2003年时一幅由英国画家托马斯·西德尼·库珀所画的田园大景观图可以卖到5万美元左右,而今天一半的价格就能拿下。市场对田园大景观的兴趣似乎没有十年前那么浓烈了。维多利亚时期的油画在2007年前后经历了收藏中罕见的低潮。这不是因为画出了什么问题,只是市场的口味和潮流发生了变化。
所以,如果你不能以合适的价位卖掉自己的收藏,那么不妨继续把它挂在书房的墙上,一边欣赏,一边坐等下一个周期的来临。与股票惨遭套牢的郁闷不同,无论价格是高是低,艺术品的风雅从没变过。
由挪威画家汉斯·安德烈亚斯·达尔(1881-1919年),在画布上创作的《年轻牧羊女和峡湾》(尺寸为40*60英寸)在斯金纳(Skinner)公司的拍卖会上的预估价为25,000-35,000美元,而在2013年却以20145美元成交。斯金纳的拍卖人员说,“如果喜欢维多利亚风格的田园大景观的构图,现在也许是不错的收购期。”
想学会吃蛋糕要先了解蛋糕
大部分的油画收藏和投资者都是从拍卖行里学到第一课的。但是市面上的拍卖和古董店销售不能涵盖全部的交易,有近三分之一的收藏和投资是私下进行的,买卖双方达成协议即可交易。
除了影响艺术品的基本因素,比如作品作者、尺寸大小、流派风格以外,西方油画的收藏和投资中凸显其创作动机。画家表达的思想和情绪永远高过于画作技巧。美国现代主义艺术先驱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就曾说,“画家之笔在于远见而不是画作本身。”因而,画作背后的故事常是油画收藏者和投资者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出处”或者“流传有序”一直是艺术品收藏的原则之一。被有眼光的买家投资过的油画一般都会成为下一次拍卖的主角。“名家仿名家”在中国自明代唐寅就有了开端,西方油画也是如此。油画比雕塑等艺术作品更容易模仿。
因此,鲜有的原作是真正的宠儿。“风水轮流转”,油画收藏也是一样,由于市场的波动和现代艺术取向的多变,油画收藏的多样化和综合化也是著名的图特拉资本的创立者费边·布卡特给出宝贵意见。
西方油画的收藏和投资是一块儿看着很诱人的蛋糕,如果“操作”得当,味道也许真的不错。
(本文作者介绍:拥有五年的媒体工作经验,旅居美国五年,热衷艺术品投资,艺术品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