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描绘的显然是发生在富贵之家后花园的一幕,画面充满禁忌的趣味:嶙峋的假山石旁,玉兰花开得正好,一对男女坐在假山石上,斜倚树木展露亲昵之态。他们的体态与假山石在构图上形成呼应。人物的背后是一丛丛肥硕的牡丹。透过玉兰花枝,能隐约看到亭台中桌上摆放的酒瓶,应是推杯换盏之后尚未收起。
这满园春色的景象,就出现在一幅17世纪晚期的绢本画作上。而另一幅19世纪早期的绢本画,则描绘了一名女子出浴后的景象,她的容貌美丽而娴静,身边则是一盆幽兰、一座烛台,吸引着观画人进入这一片安宁幽静。
近日,这两幅画作连同其他98件中国古代情色艺术品汇集在一起,在香港苏富比[微博]艺术中心展出,此次名为“愉悦满园──贝氏中国古代情色艺术珍藏”的展览,呈现的是荷兰收藏家贝索烈(FerdinandM.Bertholet)的部分藏品,展品的时代自汉代起绵延至清代,包括了绢本画、陶瓷人偶、青铜镜以及阳具器物等林林总总的门类。
30年前,还是一名画家的贝索烈在香港荷里活道一家古董店内,觅得首套中国情色艺术画册,为其艳丽构图深深吸引,作品装饰华美、用色细致、画面调和,这些画作对他的个人创作带来直接影响。
“中国情色艺术作品如同纪录片,是让我更好地认识古代中国面貌的最佳媒介。”贝索烈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在他看来,“性”一直是讨论中国古代文化时不常涉及的领域,春宫画也是被主流社会所忽略的一个画种。
贝索烈的收藏为讨论和解读这一被忽视的领域提供了全面的证据。春宫画作者用颇具美感的手法表述性这一主题,反映了传统世俗文化中诙谐而俏皮的一面,也从另一个角度映射了中国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两性关系、家庭伦理的态度。
贝索烈在过去多年来一直购藏不同时代的画作、书卷及珍玩,当中最著名的是来自卢芹斋旧藏的一组八幅、作于康熙时期的画作。贝索烈受卢芹斋藏画启发,出版了不少相关的书籍,当中包括:《春梦遗叶》(DreamsofSpring;1997年)、《愉悦满园》(GardensofPleasure;2003年)及《嫔妃与妓女》(ConcubinesandCourtesans;2010年)。
“之所以为这些艺术品所吸引,并非仅仅因为它们描绘了人们生活中的情色场面,更因为它们包含着很多人们无法在其他传统文化记录中找到的元素。画家对一丛竹子的描绘无法让我们确切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而那些仕女画也是出于画家的想象,事实上,这样的人物从来没有在现实中出现过。”贝索烈在《春梦遗叶》中这样写道。在他看来:“春宫画常常是描绘一个故事,告诉人们当时流行的发型、服饰和当时的男女社会地位以及室内装潢、花园构造等等。”因此具有独特的价值。
十几年来,贝索烈的收藏曾在一些知名的博物馆展出,如苏黎世瑞特堡博物馆(RietbergMuseum;2002年)、巴黎赛努奇博物馆(CernuschiMuseum;2006年)、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TheBarbicanArtGallery;2007年)、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TheMuseumofAsianArts;2011年)、大英博物馆(TheBritishMuseum;2014年)及柏克莱艺术博物馆(BerkeleyArtMuseum;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