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微时代”下的美术存在

“微时代”下的美术存在

2014-05-19 08:19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在当代,一种文化形态或艺术形式的社会参与度,不仅取决于这种形式及其内容自身是否应合当代人的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现代媒体的传播作用。有利于展示和传播听觉语言和表演性节目的广播和影视传媒的出现,一度给音乐和体育创造了极大的空间舞台。音乐和体育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节节攀升。然而,这种媒体形式并没有让美术改变窘境。美术作品大多以独立图像的形式出现,需要让视觉停留下来,慢慢地去观赏和阅读。广播和影视的流动传播特性无法满足这种阅读式的观看需要。网络平台较之广播和影视传媒更便利于图像的展示。因此,网络的普及,给美术带来了契机,尤其是近两年来,微信的流行更给当代美术增添了活力,微绘画、微研讨、微展览、微杂志、微市场、微拍卖等新形式不断涌现。微信平台,信息量庞大,传递速度快捷,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发布和细细地查阅。手掌上一个轻松的指尖行为,就实现了一次跨时空的美术作品展示、传播或最新美术资讯的接收。

微信给美术提供了一个生活化的交流互动平台,也将构筑起一种崭新的美术存在方式。

在微信平台上,美术作品实现了最有效的展示和最大化的社会功能。微信平台的展示形式丰富多彩,既可以系列性地整体推介,也可以独幅配以美术笔记,图文并茂地发布;既可以让完成品与步骤图并列刊登,也可以让美术作品与创作原景对照亮相,从而实现多方位的立体性展示。展示方式是自由自在的,既不需要高规格的展场,不需要官员的剪彩、权威的捧场和专家的赞词,也不需要媒体大肆的广告和宣传,只需一部手机,一切都在轻松自然中悄然完成。展示机会是均等的,不受身份的高低贵贱或画风格调的雅俗限制,各种层次的美术作品都可以自由展示,并从中实现各自应有的社会价值。美术作品从此告别严肃的学术环境,脱去深奥而神秘的面纱,以亲切可人的姿态走进身边的朋友圈,走进平常人的生活世界。在传统的美术展示平台上,美术作品必须通过激烈的竞争才能获得展示机会。在当下,评价体制问题重重——评审规则的不合理、评审标准的随意性、集体评审意识的审美局限、艺术门派之间的相互排挤、话语权威的个人把持、评审员的个人专业喜好等等问题屡见不鲜。一些优秀的平民美术家在官方美术和商业美术的游戏规则中艰难徘徊,乃至永无出头之日。微信平台为其提供了相对均等的展示和传播机会。

 

 

在微信平台上,创作者和观众实现了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创作者可以即时展现创作现场和创作状态,可以随时表露创作心境和创作感悟,也可以公开创作构思和创作过程,不仅让同行自由评说,也让非专业的普通观众评头论足。专业性的学术研讨往往局限于纯学理性,甚至是纯技术性的研究和探讨,而回避了艺术的社会意义。普通观众的赞赏、鼓励、建议或批评尽管缺乏专业深度,甚至常常表现出无知和幼稚,却恰恰弥补了这种不足。敏锐的创作者或许能够从这些外行话里洞悉到一些可贵的信息,并因此更清晰地内窥自身。这样一来,艺术活动就不再是一种单向的创作行为,不仅激发了普通观众欣赏作品的兴趣,开启和培育了他们的审美意识,反过来也从观众的反馈中获得启发和修正。美术作品的生成过程不再玄奥和神秘,而变得透明和真实。在这场互动中,美术创作者和美术受众的审美将在相互磨合中共同获得拓展和提升。美术家一旦放下高贵的身份和傲慢的姿态,坦诚地面对观众,心灵将变得豁然开朗,不再因孤芳自赏而孤独乃至抑郁,进而在“玩”的心态中实现美术的社会价值。观众则因此走进了美术家的心灵世界,真正成为美术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微时代”所带来的美术存在方式,不仅拓展了美术创作者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视野,也让美术作品更接地气,给沉郁而孤独的传统美术重新燃起生的希望。当代美术家只要更新观念,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去关注当代人的生存状态,走进生活的细节,深入文化的现实,俯下身来同普通观众直接对话,让美术走出优雅超脱的束缚,回归朴素和真挚,回归到艺术原初的状态,美术的活力必将重现,呈现出崭新的姿态和内容,并重新赢得观众的青睐。

宋永进,199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1999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硕士课程研修班。现为浙江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油画家协会会员,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油画作品曾在《美术观察》、《美术》、《新美术》、《文艺研究》、《中国油画》、《艺术丛林》、《艺术状态》、《文艺报》、《美术报》、《钱江晚报》、《深圳商报》、《香港商报》、《浙江日报》、《羊城晚报》等刊物上发表。出版有《宋永进人物速写集》和《速写》两部专著。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