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乱盖收藏印并非霸气 是艺术审美出了问题

乱盖收藏印并非霸气 是艺术审美出了问题

2014-08-11 10:26 文章来源:新快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朱绍正(加拿大华人艺术家)

当篆刻作为一门独立艺术,与书画并驾齐驱。周秦古鈢与汉魏六朝的印章,已成最宝贵的文化遗产,被后世篆刻家推为楷模之典范。自宋元以后,士大夫必兼善诗、书、画、印,纯粹成为可供欣赏之物,且终生乐此不疲。以印入画,如同诗、书一样,不仅是形式上的拼凑,而是绘画精神的扩展。画家直接在画面上题诗、钤印,十分考究。时至今日,中国画无印章,则不可信,亦不算成品价值。

入画印章,已成为画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除了作为画家的信证之外,还是散发出迷人灵光的艺术符号。如何敲章盖印、如何品鉴欣赏已成为人们须刻意留神、专门研究的课题了。本来在画面上出现的印章,是画家自钤,严肃认真,一旦钤之,是为认可,故古画的名人印,赝品极少。此外,收藏家如得名画钤上收藏印,印证由时贤达士观赏过,也给画史或后人提供了流传有序的考证,应肯定其艺术和学术的价值。

自钤印、收藏家及鉴赏家印,一定从画面的艺术效果出发,令印不抢画而相得益彰,决不可草率谬然行之。清朝乾隆皇帝就喜欢在宫廷内府的藏画上钤印盖玺,乐此不疲。一幅古画上钤上皇室“五玺”、“八玺”、“十三玺”,画面上满布“落花印”——零乱飘散,落红无数,逼迫画面,反客为主;还有居上中间位置的“印堂印”——画如人脸,额头锁印,显赫皇权,无尚至尊;画面上的空白处几乎被题跋、印章占尽,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完整,使原作的艺术性大大削减,应引以为戒。

时人或有不谙世事者,以为这是正统,可显霸气,于是不以为耻,反沾沾自喜!记得前年有一位加拿大籍华裔画家回国办画展,虽已使用丙脪、水彩颜料涂在宣纸上作画,但也未忘在仓促中找人刻制多款印章,学乾隆钤御玺于画中显要处。且不论印文本身字体、布局,还是所钤大小、朱白的选择,都经不起推敲,甚至连印色的鲜明度、印痕的清晰度都不够专业。这种附庸风雅的做法,当然不会收到好的预期效果,其实这也是个人艺术审美出了问题。

 

 

记得在中国美术学院国画山水研究班学习时,毛建波教授主讲题跋课程,并带领我们到潘天寿纪念馆对照画作讲解,得益匪浅,至今未忘。他说:“潘天寿是现代第一题跋大家。能成大家者必有成大家的理由,三分画,七分题跋。故每月花半天时间来拜学,盘腿而对,中道而止。”题跋包含钤印,一画既成,挂在墙上端详十天半月,题跋、落款、钤印,都有其客观规律可寻。得当的款、印都会令画作生色。潘天寿先生曾说:中国印章的朱红色,沉着、鲜明、热闹而有刺激力,在画面题款下用一方或两方的名号,往往能使全幅的精神提起。起首章、压角章,也与名号章一样,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变化呼应,画材与画材承接气机以及补足空虚、破除平板、稳正平衡等等效用。

印章入画,虽以寸方见于画幅,却能一点即活,令画面醒目提神。从印文内容看,名号章自然是作者创作权的签署,除了印文识别外,在形式上、位置上还能给画面带来生气而相得益彰。而闲章的产生与应用,更能反映文人精神,以闲语入印,实“闲语”不闲,借印文含义而抒情寄意。区区数字,都透出画家、篆刻家的人生感慨及艺术见解。而这就令钤印的实用功能向审美功能转化。

印章是最后踏入文人画领地的,文人画因此而臻完美。在宋后,文人审美价值观念的介入,使沉寂已久的篆刻艺术的复兴。至元末画家王冕发现用花乳石刻印,原来令文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治印,可以让其书法和金石修养一显身手;到了明代,文人画家以印入画,顿得生机,令印学与诗、书、画并称“四绝”。

黄宾虹先生治学作画习篆,笔法融会金石,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动如天马行空,静如老僧补衲。他中年时期发表于报刊杂志上的文章中,或叙玺印源流,或探源篆法,从封泥陶噐到秦汉印统,从甲骨文字到金石拓片,洋洋洒洒,无所不及。宾老说:“金石家者,上窥商周彝噐,兼工籀篆,又能博览古今碑帖,得隶草真行之趣,通书法于画法之中,深厚沉郁,神与古会,以拙胜巧,以老取妍,绝非描头画角之徒所能摹拟。”他当时就以治印名满江南:配字工稳古雅,线条遒韧清刚。是文字学的爱好培养了他对金石学的研究,而以金石入书、入画,奠定了黄宾虹山水画崇尚“内美”的文人士夫情调。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