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画廊 > (多图)中国传统年画欣赏

(多图)中国传统年画欣赏

2012-02-02 10:35 文章来源:网易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过年时,人们除了贴春联,剪窗花外,还会在家中张贴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

随着年画的不断发展,主要形成了四大流派:

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是一种富于独特艺术风格和强烈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杨柳青年画是以木版套色与手工彩绘相结合,经过创作画稿、雕版、勾描、印墨线、套印、彩绘等过程制作而成。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多以仕女、娃娃、神话传说为题材,采用寓意写实等手法,构思巧妙别致,线条流畅清新,敷彩古朴曲雅,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反映人民群众向往国泰民安和幸福生活的《万象更新》、《莲年有余》、《富寿平安》等作品,流传极广,驰名海外。邵文锦创作的《山鹊山鹊别处啼》成为现代杨柳青年画的代表作之一,被中国美术馆永远收藏。

此外,在全国历次画展和历届全国年画评选中,杨柳青年画均榜上有名。历年远销港台、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一幅幅情趣盎然、喜庆吉祥的年画受到游客的喜爱,成为人们过年装饰家庭、馈赠亲友的热销品。

 

 

 

 

 

 

 

桃花坞年画

 

图为日前杨柳青年画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年画制作的关键工序——彩绘。

 

 

 

 

 

 

太湖鱼歌

 

 

 

恭贺新禧

 

 

 

春风水暖

 

 

 

 

 

 

庆丰收

 

 

 

   桃花坞木刻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它和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锦竹的木刻年画,并称为我国五大民间木刻年画。
门画、中堂和屏条是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几种主要形式。年画内容分布神像、戏文、吉祥喜庆、民间故事、风俗世事等类型。

   桃花坞木刻年画起源于明珠,盛行于清化雍正、乾隆年间。由于接近民间生活,富于装饰性,又价廉物美,因此桃花坞木刻年画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全国许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流传到日本、英国和西德,特别是对日本的"浮世绘"有相当影响。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清代乾、嘉时期的年画,画面远近分明,层次清晰,丰富,生动细致地描绘?quot;乾嘉盛世"城市风情世相。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加剧,桃花坞木刻年画逐渐衰落。销镶对象转向广大农村,这一时期的作品,在保持木版套印特色的同时,画幅以实用为主,印刷材料从简,成本低,价格便宜,利于普及。从而形成构图丰满、色彩鲜艳、印刷粗犷、装饰性强的艺术风格。现在苏州成立了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和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研究所。

 

杨家埠年画

“世上先有杨家埠,后来才生灶王爷。”流传民间的这句断语虽然有些夸张,但杨家埠村生产的《灶王图》却实实在在与百姓人家有着极深的缘分。每到农历年底,人们把散着墨香的新灶王“请”进家,然后将老灶王“送”上天,并拜托其上天言好事,以保下界全年平安。这种习俗已延续多久无法考究,可位于潍坊市寒亭区的杨家埠村,却是自古就因出产年画而于世闻名的。

 

 

 

 

 

作者:橙杉

自明朝开始,杨家埠就在地方志里有村史记载。当时它是一个临近集镇的小村落,虽经沧桑,村子规模却变化不大,至今全村户数不愈300。“家家画店,人人画工”是这个村数百年前就已形成的特色。早在明代洪武年间,这里的杨姓艺人就开始创作木版画艺术品了。至清朝,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技法臻于成熟,绘制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艺术风格缜密质朴。自此,年画生产形成产业,规模和产量逐年扩展。清朝乾隆后期,杨家埠已有“画训百家,年画千种,画版数万”的称誉。

 

 

 

 

 

 

 

 

 

 

 

 

1949年后,当地政府积极扶持发展年画生产,成立起“杨家埠年画改进委员会”,并组织艺人对古代工艺进行发掘考察,在原先基础上加工、改革、创新。“文化大革命”期间,年画业遭到严重破坏,画版被毁,画人改行,生产全部停顿。自1978年起,杨家埠人重操旧业,成立起年画社和年画研究所,将这一濒临失传的艺术品类进行抢救性整理,恢复了个体生产年画的传统方式,画品的艺术性和产量达到了近百年来的最好水平。

现在,杨家埠生产的木版年画倍受国人喜爱,其销路越来越广。除山东本省各县市外,北到黑龙江,南至长江流域,东达辽东半岛,往西直越太行山一线省市,均为杨家埠年画的旺销地。(下图:年画——年年有鱼。)

 

 

 

 

 

 

 

摄影/王承善侯贺良

海外人士垂青杨家埠年画是自鸦片战争时期开始。最初是天主教父们到处收集以为藏品,后来发展到不同职业的人士来华购买。1978年,法国汉学家艾利阿斯伯格编纂出版的《中国年画》一书,就收进了多幅杨家埠出品的画作。随着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光顾这个小村的境外人士越来越多。他们不仅仅赶来购画,更多的则是来这里考察、访古,探求中国这个普通农村生出年画产业的奥秘。1978年春天,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携夫人来到杨家埠。当他见到一位普通村妇用手一抹、一按再一揭,一张花花绿绿的年画便印出来时,惊奇得直拍手掌。

杨家埠木版年画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凡属百姓喜欢的人物、山水、花鸟、瑞兽、仙佛,均为年画表现的内容;凡属中国的屋宇、庭院、门户、畜舍,都有相应类别的年画装扮。仅以门为例,就有贴于街门上的门神、将军型;贴于堂屋门上的文门神、朝官式;贴于场院屋门、仓库门上的栏门判等。这些反映民间乡土文化心态的年画均具明显的装饰趣味和极高的实用价值。

 

 

 

 

 

 

 

 

 

 

 

杨家埠木版年画全为手工制做,从拓稿画样开始,到雕刻木版、上案印刷、烘货点胭,四套工艺无一不是画工、艺人手工所为。令人惊奇的是,这里的艺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自19世纪起,杨家埠有记载的著名艺人就有30多位。如1806年出生的以画“包公上任”闻名的杨芳;1881年出生的被人们称作神童王的杨万亮;1902年出生的擅长半印半画的杨同科;1920年出生的刻版传人杨洛书等,都是杨家埠有口皆碑的艺术名匠。

在杨家埠,生产年画历来以家庭为主,一家作坊亮出一个画店的牌号,画店世代相传,名号永久不变。这些画店的家庭成员,从老到少各具其长,要么画,要么刻,要么印,十八般武艺集于一身的也不少。即便从外村嫁进的媳妇,经过一段时间的耳濡目染,也很快成为操持某种技术的匠人。

 

 

如今的杨家埠,更是人才辈出,画店兴隆。这个不足300户人家的小村,从事年画生产的家庭画店已达200多家,有700多人长年在画案前忙碌,许多人成了技艺超群的年画大师。他们有的去京城举办画展,有的被邀请去国外进行表演,还有的竟站到了艺术院校的讲台上……

近年,当地政府在恢复这里年画之乡的风貌上大做文章。他们把过去散落民间的古代画版发掘出来,并将原国家和集体的画版,无论完缺皆集中保管。在此基础上将画版分类、编号,按不同规格进行整理,为正在进行的民俗学、美术史研究提供系统的资料。为使这个文化古村更加生辉,村里在保留并维护好现存古民宅的前提下,新建民房全部纳入正式规划,同时整修街道,扩建作坊,还建起一处古色古香的博物馆、一家中国规模最大的风筝艺品厂、一个专为参观者、游人提供方便的接待处……

杨家埠村的名气越来越大了。

 

 

 

 

年画欣赏

 

 

年画欣赏

 

 

年画欣赏

 

 

年画欣赏

 

 

年画欣赏

 

 

 

年画欣赏

 

 

 

年画欣赏

 

 

年画欣赏

 

 

年画欣赏

 

 

年画欣赏

 

 

年画欣赏

 

 

年画欣赏

 

 

年画欣赏

 

 

年画欣赏

 

 

 

年画欣赏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