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陶瓷 > (组图)中国红瓷器鉴赏

(组图)中国红瓷器鉴赏

2012-12-12 12:28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整理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兴盛于一千多年前中晚唐的长沙窑,成为世界彩釉尤其是红釉的开创者。这里展示的“中国红”陶瓷,成功地将大红色运用到大花瓶上,件件都堪称国宝级艺术品。
   如今,“中国红”陶瓷已被正式定为赠送国际友人的国家级礼品,也备受收藏者的关注.陶瓷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八千年以来,华夏民族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精湛绝妙、光致茂美的中国瓷器,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红色是全人类最喜爱的颜色之一,因为红色象征着太阳、生命、丰收、吉祥、如意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大红色,这一中国人民最喜爱的颜色,它高贵、华丽、热烈,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古往今来,人们对它倾注了无限的爱恋,我们怀着无比神圣、虔诚、欢欣和自豪的心情将研制出来的高温的陶瓷大红色命名为“中国红”。

 

   在尹彦征发明高温大红瓷器以前,逾千年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无论发色元素是铜、铁,还是金,烧制成的红色瓷器,其色相约为枣红、棕红、铁锈红或紫红,都不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与中国国旗、国徽颜色一致的大红色。
   尹彦征历经20年艰辛,攻克成千上万个难关,在1200℃以上高温,经多次烧制,终于烧成了颜色鲜艳、高贵华丽、喜庆吉祥,与国旗国徽颜色完全一致的高温大红色瓷器。据权威鉴定:“该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每件产品的拉坯、成形、雕刻、镂空、上釉、描金、彩绘,全部采用手工精心制作,颜色鲜艳、发色均匀、光致貌美,是艺术欣赏、美轮美奂的旷世之作、绝美佳品。
   瓷器的英文名字为China,在世界的面前China即中国,ChineseRed意为中国红瓷器,又称中国红。国之瑰宝:瓷中之珍品——中国红!

 

 

 

  
   工艺特点
   一、中国红烧制难度很高,工艺复杂,通常要四次进炉:一是素烧;二是釉烧;三是红烧;四是金烧。并有十窑九不成之说。
   二、红瓷的形成难。铜红在800度要分解,中国红在1150度的高温下成瓷,难中之难。贵:材料贵红釉现在是用稀有金属钽烧制而成的,金属钽是比黄金还要珍贵的稀有金属,可以说中国红瓷是用黄金烧成的。好:瓷好陶瓷通常以烧制温度来划分其优劣:低温陶重,高温细白瓷、玉瓷轻,而中国红在1450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玉如凝脂,足显珍贵。

 

 

 

   美学特质表现
   首先,它是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完美结合体。红色凝聚了太多的民族情感和意志,理想和追求;这种颜色激发的情绪更是可以振衰起弱、去邪立正、怯悲趋喜、取宏用巨,它代表了至大至刚、至高至广的阳刚之美。同时那器型优美的轮廓曲线是如此的流畅,工艺是如此的精巧细致,那色泽是如此的滋润凝滑,那纹饰画面是如此的清丽动人,更是充分展现了阴柔之美。
   其次,中国红瓷器的红彩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中国红瓷把红色这一色彩的色泽和色相发挥到了及致,达到了不可企及的美丽和不可愉悦的高峰,但它极大地包容了其它的色泽和图案,形成了一个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第三,用中国古老传统的观点来看,中国红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完美融合。金,每一件瓷器上都有金饰;木,配有精美的木制底座;水,炼泥制泥离不开水;火,瓷是火的艺术,是成瓷的关键环节;土,瓷的语言是土,是生命之源。最后,它还是现代高科技和古老传统工艺的完美结合。前面也提到了在红色呈现和高品质瓷器的形成之间的一个温度矛盾差,这也是借助现代科技解决的最大的一个难题,而各个精美环节的把握则全方位体现了传统工艺。

 

 

 

   如何辨别真假红瓷器
   瓷器研究专家胡忠男认为,辨伪首先要区分赝品和仿品。仿品是文化的延续,仿得好的瓷器同样有收藏价值,且有一定的增值空间。而赝品是在仿品的基础上,人为做旧、打磨、酸浸、碱咬,使之看似真品,这有明显的欺骗性。 
   胡忠男介绍了三种区分新老瓷器的方法。首先是听声音:新胎声音硬、脆,而老胎铝含量较高,具冷性,敲打时声音沉闷;再看光泽:新瓷有高光点,光亮刺眼,而老瓷光从内发,黝亮养眼;最后可用弱酸洗胎:刻意做旧的新胎一洗就露出了本来面目,而老胎表层不能轻易洗掉。还有一种用胶搀和杂物的方法特殊做旧,不容易洗,需综合分析再做判断。
   排除人为造旧的因素后,再从形、色、神韵、纹饰、成型工艺、绘画技法等方面,根据书籍资料断定瓷器的年代。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