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学术不去功利化 批评永无回归日

学术不去功利化 批评永无回归日

2014-12-01 09:10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而随着批评家逐渐成长,可以和美术馆获得越来越多的合作,申请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像国外很多双年展的策展人,可以拿到几十万美元甚至几十万欧元的资金,那就有资本成为职业批评家了。而这个时候的批评家也不会单枪匹马地去做事情,而是组建团队,他做的工作不仅是批评还包括策展。事实上批评是纯粹文字化的研究,但落到实践还必须得通过策展,这是更加专业的、流程化的作业方法。

当然,这样完善的艺术生态,距离中国目前的现实还非常遥远。事实上,中国现在的艺术圈是个非常江湖的地方,主要靠人脉维系。艺术家和批评家走得太近,经常在一起吃吃喝喝、称兄道弟,很多尖锐的意见当然说不出口。所以我现在给自己的要求就是,和艺术家、和这个圈子保持必要的距离。

不过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有各种难度。比如前段时间北京798有个艺术家开个展请我去看,去了之后,又不能闷头看展览,还得往台上站,还得说几句。所以我现在又做了调整,所有的展览,开幕式那天我都不参加,我挑其他的日子去看展览,我不需要别人认识我,也不需要和别人打招呼,我只需要去判断这个艺术家值不值得长期关注。

对批评家而言,这个社会上种种的入侵、腐蚀、诱惑其实非常微妙。比如一个艺术家,很有人格魅力,你和他成了朋友,可是他的作品不行了,你怎么办?还有些艺术家,作品确实相当漂亮,可人品很差,又能怎么办?前段时间,北京有个批评家和很多艺术家都翻脸了,他之前大力推荐过很多“70后”的艺术家,可后来发现这些艺术家的人品有问题,而批评家又很难不受情感和利益的左右,心中的天平很容易失衡。

责任编辑:李亮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