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学术不去功利化 批评永无回归日

学术不去功利化 批评永无回归日

2014-12-01 09:10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文艺评论家 梁江——

缺乏健康发展的土壤 

不是批评沉沦的理由

这是一个批评失语的年代,为何如此?先说外部原因:我们的社会,缺乏让批评健康发展的土壤。人们只能听赞扬,听到批评马上跳起来反击,甚至打官司。久而久之,批评就停止了发育,批评家也渐渐变成了只会贡献文字花篮的“赞美家”。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寄希望于出现一个堂·吉诃德式的英雄来拯救批评界也是不现实的。

再说内部原因:在物质诱惑面前,越来越多的批评家放弃了自己的职业操守。文艺批评是个非常难做的行当,需要批评家有全面的涵养——对艺术史以及艺术在当下的状态有深刻的认识,具备睿智的分析能力,还得有独到的见解。本来就难做,还要甘愿挨骂才能做好,有几个人愿意如此呢?其结果就是大家都争着去做一些少得罪人、多得眼前利益的事情了。包括我自己,惭愧地说,这几年,批评的文章都是越来越少,有时间我宁愿多画点画,写写书法。也有人问我,你怎么不批评了呢?我反问:你们当真还需要我的批评吗?不需要吧,大家都只是需要我说好话,不需要我说真话。

导致批评家不愿意批评的内外因,其实又和资本渗入,导致学术功利化有直接关系。坦白讲,关于艺术批评,短期内我看不到有太大改观的希望。可能若干年后,社会转型成功,人文精神能够回归的话,批评才能真正走上正轨——这是比较乐观的预测。学术如果不能去功利化,批评就永远不可能回归。

前路虽然漫长,不代表当代的批评家就有了沉沦的理由。我们现在首先要做的是要看到问题,并且勇敢地面对这个问题。如果连说都懒得说,就更加没有希望了。艺术批评和艺术创作,本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二者有机互动,缺一不可。这既是艺术本体论,也是发展论。如果批评不能承担起应有的职能,也会反过来制约着创作和实践的发展。


责任编辑:李亮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