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买家的后悔情绪会在付款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加利福尼亚藏家伊莱•布罗德曾以247万美元买下利希滕斯坦1965年的《我……对不起》——画中人是一名落泪的金发女子,结果他发现可以刷美国运通卡。亿万富翁的信用额度很高,布罗德因而赚到了247万点的飞行里程。他把全部里程数都捐给当地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苏富比本可以拿到的22.7万美元的佣金却少了24700美元——1%的刷卡手续费。在这次交易之后,苏富比立刻改变了的刷卡规定,只让25000美元以下的交易刷卡。不过,这些里程也足以升舱一张纽约到洛杉矶的机票了。
电话出价使拍场的紧张氛围大大升高。国外竞买者的加入和谜一样的身份能彰显拍品的重要性。场内的竞买者会思考:我的对手是俄罗斯石油大亨、日本银行家、纽约画商,还是巴黎美术馆呢?
所有竞买者在进场时都会想好一个出价底线:“最高就到这里,再高就放弃吧。”然而一旦拍卖开始,很少有人能够守住这一底线。竞买者会告诉自己:“再出一次价就好。”帮客户竞拍的画商会在手机上劝说客户:“这已经是我们的底线了,但这件作品真的很棒,我觉得我们应该再往上加一些。”在这种情况下,说“我们”并不奇怪,因为许多画商只有在客户得标时才能赚到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