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史论 > 刘成纪: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

刘成纪: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

2014-12-04 15:01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整理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 其次,对《齐物论》的释读是近年《庄子》文本解读者的重点,也是最能为庄子美学研究提供哲学基础的工作。其中,陈少明在《自我、他人与世界》一文中,从现象学的角度阐释《齐物论》知物、知人、知己的本体论性质,认为“齐物”三义可变成世界、他人、自我这三个现象学式的问题。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又有新看法,认为“齐物”三义包括齐“物论”,齐万物,齐物我。齐“物论”是对当时的各种思想学说进行哲学批判;齐万物要求人的世界观的转变,放弃任何自我中心的态度,把是非问题化成有无问题,具有从认识论向本体论过渡的意味;齐物我涉及心物关系上的丧我和无为,从认识论走向了生存论。朱怀江则讨论了庄子“物论”的意向本质,他认为,庄子物论所表述的是人理解和掌握物的活动的价值评判,是对主体生存方式的一种确证。(朱怀让:《庄子物论的意向本质》,《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4期) 


  • 第三,也有一些学者对《庄子》中一些重要的美学范畴和论辩进行了讨论。其中陈静认为,解读《齐物论》的关键是“吾丧我”。其中的“我”是形态的,它处于与外物的纠缠之中,展示了人作为物存在的状态;同时它也是情态的,在社会的对象性关系中存在,与接为构,日以心斗。这样,“吾丧我”就是让人摆脱为物所役、为他人所役的状态,使本真的我得到呈现。(陈静:《“吾丧我”——〈庄子•齐物论解读〉》,《哲学研究》2001年第5期)梁徐宁对庄子的“物化”概念进行了解析,他认为,“物化”包括四个层面的意义,即幻化,死亡,自化,观化。其中,“物化”发生于梦中,出现于觉后,所以它是幻化;“物化”意味着人向自然的生成和现实生命的终结,所以它是死亡;“化”是万物自身的本性,所以“物化”不是他化或化他,而是自身的生命运动。另外,人既是生命变化的参与者,又是变化的观照者,由此,“观化”是人的精神之维中达观超然的智慧。(梁徐宁:《庄子的“物化”概念解析》,《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4期) 

责任编辑:李亮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