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史论 > 刘成纪: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

刘成纪: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

2014-12-04 15:01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整理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 第五,庄子与西方后现代主义。这一方面的比较研究鲜明地体现出庄子随时代前进的特征。张建军认为,后现代文化语境赋予我们重新审视经典的视界。庄子美学在反对崇高、解构神话、以边缘立场反对中心强势话语的统治等方面,与后现代主义有相通之处。(张建军:《后现代语境中的庄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王树人认为,庄子对人的“有待”和礼乐文化的解构性批判使他具有“后现代性”,但又不能全部归结为“后现代性”。这是因为,庄子没有从解构走向虚无主义,而是在超越层面有更高的追求,即以“无待”作为精神上的理想境界。(王树人:《庄子的批判精神与后现代性》,《文史哲》2001年第5期)与这种宏观比较对应,也有一些学者拿庄子和西方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的思想进行比较。比如,陈喜辉认为,福柯的“人之死”与庄子人死于礼教的思想相类似,但二者又不完全对应——福柯的涵义是主体性的瓦解,庄子的重点是人的自然性的扭曲;他们具有一致的批判目标,即人的被制造和规训,并鼓励人从中出逃,变成自由的个体,但福柯的个体是人的无主的欲望,庄子的个体却回归自然。(陈喜辉:《“人之死”的路径与归宿:福柯与庄子的比较》,《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另外,潘世东和喻斌分别有关于庄子和德里达比较的论文出现,他们均从反传统立场、解构二元对立的思维策略、对语言的认识差别、对终极理性和真理的态度四方面对两者的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得出了惊人一致的结论,即德里达及其解构主义是彻底的真理和理性的颠覆者,而庄子则是真理和理性的探寻者和捍卫者。(潘世东:《语言哲学视野下的庄子和德里达之比较》,《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俞斌:《真理的颠覆者与捍卫者——再论德里达和庄子的解构主义精神之异同》,《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 四. 庄子美学的现代价值 


  • 近年来,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庄子与当代生态美学,庄子与当代科技美学,庄子与当代人的审美生存。 

责任编辑:李亮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