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个人资料 > 陆俨少简介

陆俨少简介

2014-12-17 12:51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整理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陆俨少(1909年-1993年),现代画家。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县南翔镇人。1926年考入无锡美术专科学校,1927年考入无锡美专学习,同年从王同愈学习诗文、书法;次年师从冯超然学画,并结识吴湖帆,遍游南北胜地。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62年起兼课于浙江美术学院,1980年在该院正式执教,并任浙江画院院长。擅画山水,尤善于发挥用笔效能,以笔尖、笔肚、笔根等的不同运用来表现自然山川的不同变化。线条疏秀流畅,刚柔相济。云水为其绝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云勾水,烟波浩淼,云蒸雾霭,变化无穷,并创大块留白、墨块之法。兼作人物、花卉,书法亦独创一格。

  陆俨少1927年拜冯超然为师,并与吴湖帆相识,在两位先生处,看到不少历代名家真迹。抗日战争期间,陆俨少流寓内地,1946年回归故乡。在此之前,陆俨少的作品大部分是对古代传统的消化和吸收。返乡途径三峡的经历,引发了他的创新意识,开始将以前局部改造传统转换为有意识地建立个人风格。

  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61年至1966年,赴浙江美术学院兼职山水画教席;在此期间,其绘画个性得以发展,最终在晚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走近陆俨少

  在中国当代画家里,专以深入传统笔墨精华乞求变法的,能获得成功的很少,能达到雅俗共赏的则更少。能深入传统而又形成自己突出风格的近代画家,除了黄宾虹先生之外,大约也只有陆俨少先生了。

  出生于米店商人之家

  陆俨少一生经历坎坷。他的父亲陆韵伯承继祖业在上海嘉定县开设了一家米店。1909年,陆俨少就出生于这户殷实的商人家庭。

  年幼的陆俨少尚未识字,就喜爱信笔涂抹。13岁时,他偶然得到石印本《芥子园画谱》,便如饥似渴地临摹。14岁高小毕业,赴上海入澄衷中学读书。通过一位老先生高晓山的教育,第一次接触到中国画。 中国画玄远深邃的画意、流畅的线条,引起了他的兴趣,不久他在校图书馆见到一部有正书局出版的《中国名画集》,因不能出借,陆俨少便带了笔砚在馆内临摹。 凭着良好的记忆,他从而初知了中国画传统的源流派别及笔墨运用;课余的时候他又摹刻《十钟山房印举》,学秦汉印和清代一些名家的刻印。

  拿皮箱当桌子练书法

  青年时代的陆俨少非常勤奋,空闲的时候不是作画就是练字。因寝室里没有桌子,陆俨少便把一只大皮箱搁在方凳上当桌子,静静地坐在床沿练习书法。他初学龙 门石刻的《魏灵藏》《杨大眼》《始平公》,接着又临《张猛龙碑》《朱君山墓志》等。中学毕业后,经父亲同意,陆俨少进入注重中国画的无锡美专。希望进一步 在绘画上得到深造。后因时局动荡,不到半年陆俨少就辍学回家了。

  回到家乡,陆俨少经人介绍向前清翰林王同愈请益,受到王的赏识。他特意把陆俨少介绍给上海名画家冯超然,冯超然第一句话便告诫道:学画不可名利心太重, 要有殉道精神,终身以之。这句话陆俨少终生铭记在心。从此陆俨少每月去上海冯超然家两次。冯超然的习惯是深夜作画,白天接待宾客。他只给学生布置作业,作 些指点,或在习作上略改几笔,学生很少有机会见他动笔。陆俨少先后临过戴熙、王时敏、王昱、恽向、唐寅等人的作品,冯超然认为他甚至可以以假乱真,常常得 意地对人说:我有一个不像老师的学生。

  陆俨少每次到上海除了去冯超然家,就是跑裱画店,偶然见到一张王石谷的画便兴奋不已,广泛地临摹使得他画技进步神速。除了学画之外,他还认真学习古诗 文。陆俨少生性淡泊,他自己曾有个比例,即十分功夫,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陆俨少认为除了精湛的技法之外,必须在修养上下功夫,对事物有宏观性 领悟,实际上另占三分的写字无非是为了增强控制毛笔的能力,作画时可以得心应手,陆俨少因为注重读书与写字,所以其画作自然就达到鬼斧神工,气象万千的艺术境界。读书,作画,写字,这就是陆俨少生活的全部。

  把近百幅名画看到烂熟

  1932年淞沪战争爆发,陆俨少在辗转避乱期间感受风寒,染上气喘病根。1934年春,他应友人之约游历了上柏山、西天目山 和黄山。有鉴于上海卖画市场的艰难,陆俨少不愿依靠他人,便在上柏山买地经营农场,他一年中几个月住在山中,读书、作画、种植,其余时间则托友人代管农 场。这一年他又北上远游,经徐州、曲阜、济南至北平,游览了孔庙、泰山、故宫、长城,而后至大同看云冈石窟,上妙峰山游览太行山色,经天津、烟台返回。这 些游历,开拓了陆俨少的胸襟胆识,为他晚年的卧游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积累。

  1935年,南京举办第二届全国美展,其中还展出故宫及私人收藏的 历代名迹。陆俨少闻讯后专程去南京住在亲戚家,朝夕到场观看。他先大体看一遍,然后择其百幅名画细心揣摩,看它总的神气,以及如何布局、运笔、渲染,默记 在心。对其中的几幅杰作,如范宽《溪山行旅图》、董源《龙宿郊民图》、李唐《万壑松风图》、郭熙《早春图》、黄子久《富春山居图》、赵孟頫《枯木竹石 图》、高克恭《晴麓横云图》等,陆俨少早晚观看,逐根线条揣摩其起笔落笔,以手指比划,闭目默记,把近百幅名画看到烂熟,自谓“贫儿暴富”。后来上海和重 庆也曾展览过故宫名画,其中有巨然《秋山问图》、赵孟頫《鹊华秋色园》等,陆俨少每次都不放过观看的机会。他感到看一次名迹,手中的功夫就提高了一层。

  自称“画到哪里是哪里”

  陆俨少的山水画法,往往是先由局部下笔,然后生发,最后成局。他曾多次对人戏言:“我是画到哪里是哪里。”这种“画到哪里是哪里”之法其实正是建立在其独特的“笔墨生发”的画学思想之上。

  从陆氏山水画的整个框架结构来说,以浓为骨架,由浓入淡,由润至燥,常以生辣的几笔浓墨作起首,然后以干笔淡墨皴擦。如果将先有一画作为“启”,那么后 一画便为“随”。作为先导的“启”笔是主,而后继的“随”则必然是根据前一笔的或大或小,或浓或淡,或燥或润,或疾或缓进行补笔。一笔接一笔,一笔复一 笔,如此反复生发。如波连潮涌,笔笔紧跟,往复更叠,不能自止。以陆氏的经验,作画从不打草稿,虽巨幅经营,也只大体安排位置,然后下笔,不受拘束,笔随 神行,奇思壮采,合沓而来。

  历经磨难但从不向命运低头

  1950年陆俨少画成《杜陵诗意画卷》,这是他山水画的代表作。之后他画过连环画,当过私营书局绘图员。1957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陆俨少作为首批进 入的画家,去浙江四明山区和福建永安、龙岩等地下生活。回来不久,即在“反右”运动中被错划为右派。在劳动改造的余暇,他画成山水课徒画稿二百余幅。 1962年应潘天寿之邀去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兼课教山水。1964年随画院去皖南写生,在歙县练江边看到日光斜射下山峦的轮廓光,乃创留白技法。

  文革中,陆俨少历经种种磨难,但他从不向命运低头,私下里仍作画不辍。直到1978年,他才获得平反。这以后,陆俨少卓异的绘画艺术开始受到社会瞩目, 他先后应邀为外交部、故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等处作画。上海、辽宁的博物馆收藏了他的作品。1979年他参加上海书法代表团访日,同年还在 上海、杭州、北京举办个人画展。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