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达到神形兼备的效果
耗时数月收集资料
曹崇恩1980年春创作的第一尊孙中山雕像,高1.3米、长1.4米、重2吨,“山”字形结构,现敬立于孙中山的故居中山翠亨村。另一尊创作于1983年、以少年孙中山为题材的雕像《根》,再现孙中山恭听老人冯叔公讲述太平天国反清斗争的故事,革命思想无形中扎根于少年孙中山脑中。该雕塑于1996年孙中山诞辰130周年之际,被台北“国父纪念馆”收藏。
为何钟情于为中山先生雕像呢?他透露,1980年至今,共为中山先生创作了16座雕像,作品被国内外机构收藏。之所以钟情于创作孙中山雕像,是出于对孙中山的敬仰。曹崇恩表示,“我敬仰孙中山先生,并不是看他头上的帽子与光环,而是喜欢他‘天下为公’的伟大思想,以及为奔走革命忘我无私,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他还说,在退休以前,精力主要放在教学上,雕塑仅为业余爱好。退休后,便经常在工作室琢磨雕塑。 上世纪60年代至今,曹崇恩一共雕塑了2000余座人物雕像,其中不乏林则徐、孙中山、邓小平等,也包括向秀丽、胡一川、萨马兰奇等劳动模范、学者和国际友人。
近年来,曹崇恩还为李小龙、梅艳芳等杰出明星塑像。他向记者透露,“为他们塑像,乃出于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希望通过塑像,展示他们的艺术风采。” 曹崇恩认为,着手人物雕塑前,需要花费数月、多方面收集相关史料、照片,充分了解人物的外貌、生平、思想,有条件还亲自与创作对象交谈,细致观察五官特征,捕捉其音容笑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