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术业有专攻。内中许多有些名气者,他们所擅长的却并非传统。有些连书法都生疏。可他们尽管尚摸不清自己掌控多少传统,尤其对传统究竟理解有多少;人们也不敢武断的认定这些“有名气”者通还是不通传统,通多少,能否胜任导师的大任,为此只能通过他们的教学成果来判定了。
传统国画的传统怎样表现?仅凭单纯的临摹古画可以达到吗?可以说,单纯临摹传统国画只能达到单纯承传笔墨技巧的目的,却不可能达到继承国画传统理念的目的。因为笔墨外形那只是传统的皮毛,临摹再好只能是学得其中的表象,不可能真正的达到“走进去”,因为传统国画的精髓在它的理念。而谈到国画的继承,必须是在继承理念的前提下学习其技法。只有如此,才能将这些技法运用到今后的创作中去。如此,创作的作品才能从外在和内在上呈现出是在继承基础上对传统的一种延续。因此李可染先生提出的路数(许多前辈都是如此做的),实际是向后学者提出了两个要求:弄懂传统国画内在的理念和掌握外在的技法。一个是认识一个是操作,不言而喻,这二者都不可偏废。通认识少技法,则心有余而力不足,作品必然不似传统后裔;通技法而无认识,则必然走入死板乖巧的复古。可见,学生对这理念理解与否,将决定着他今后进取的方向。方向谬误,很可能出现南辕北辙徒劳无功或事倍功半的现象。由此可见领头羊的关键性了。
通常是,技艺性的东西只要下些死功夫不难达到,而理性的东西则必须去悟。传统理论,即使那些从语言上很容易表述清楚的,却并非人人读后可以真正的理解到其实质的核心内容。何况对于那些不易表达清楚的理论呢?这一条对于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就是说对于“有些名气者”也是如此。我们看到从这些有名气专家处学满归来的画者所画,大都还是他们原来的面目,还很难见到真正有创意而又不离传统的。这就让人们不免产生了疑虑:这些名家传授了他们什么?这些名家工作室存在的意义有多大?如果他们存在的意义被置疑了,难道这种承传就真起到了我们上面所说的作用吗?
呜呼!聚财有方,扬名有法,但应该拒绝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话说到这里我们必须戛然而止了,那想象的空间和通过思维判定的结果还是留给读者,这样可能对本文提出的问题的挖掘更深刻些。我们还是回到我们的题目上——但愿这样多的领头羊还是少些为好啊。